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通痹口服液药理作用的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通痹口服液药理作用的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目的:研究通痹口服液药理作用。结果与结论:通痹口服液能明显的减少小鼠自主活动次数,具有显著的镇静作用;对戊巴比妥钠引起的小鼠睡眠具有明显的协同作用;同时具有明显的镇痛作用,且以高剂量组最为显著。此外,通痹口服液对大鼠蛋清性足肿胀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关键词: 通痹口服液 镇静 催眠 镇痛 抗炎

通痹口服液是在我国古代名方的基础上研制而成。主要由白芷、延胡索、川芎、羌活等中药组成,具有镇痛,祛风散寒,活血通络等作用。主治风寒之邪引起的鼻塞不通、偏正头痛及跌打损伤引起的疼痛等症。为了验证通痹口服液的药效,我们做了有关的主要药效学研究,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试验材料

动物:昆明种小鼠,18~22g,雌雄均用;Wistar 种大鼠,130~150g,由吉林大学基础医学院动物实验中心提供。

药物:通痹口服液,淡棕色液体,含生药3g/ml,由长春中医药大学制剂室提供。临用前以蒸馏水配制成所需浓度。

仪器:XZ-4型自主活动仪;GV-8401型热板仪器。

方法与结果

镇静作用:对小鼠自主活动的影响。取昆明种小鼠40只,随机分成4组,分别为空白对照组,通痹口服液高、中、低(10、5、2.5ml/kg)3个剂量组。每日给药1次,连续5天,对照组i.g等体积蒸馏水。末次药后30分钟,将小鼠置于XZ-4型自主活动仪中,测定10分钟内小鼠自主活动次数。结果:对照组为405±101.6次;通痹口服液高、中、低三个剂量组分别为182±59.7次,217±48.5次,323±86.9次。

结果表明,通痹口服液能明显的减少小鼠自主活动次数,具有显著的镇静作用。

对小鼠睡眠时间的影响。取昆明种小鼠40只,随机分成四组, 分别为空白对照组,通痹口服液高、中、低(10、5、2.5ml/kg)3个剂量组。 每日给药1次,连续5天。末次给药后30分钟,给小鼠i.p戊巴比妥钠50mg/kg,记录每只小鼠睡眠持续时间。结果:对照组为59±9.7分钟;通痹口服液高、中、低三个剂量组分别为119±14.8 分钟, 97±18.2 分钟,65±10.8分钟。

结果表明,通痹口服液对戊巴比妥钠引起的小鼠睡眠具有明显的协同作用。

镇痛作用:对醋酸引起小鼠扭体反应的影响。取昆明种小鼠40只,随机分成4组,分别为空白对照组,通痹口服液高、中、低(10、5、2.5ml/kg)3个剂量组。 每日给药1次,连续5天。与末次药后30分钟,每只小鼠i.p0.7%醋酸液,记录10分钟内小鼠的扭体反应次数。结果:对照组为224±12次;通痹口服液组高、中、低三个剂量分别为16±3.9次,25± 2.3次,41±6.9次。

结果表明,通痹口服液高、中、低3个剂量组均有相当明显的抑制小鼠扭体反应的作用。

对小鼠热板法镇痛作用的影响。试验选用雌性小鼠,用GV-8401型热板仪进行筛选。试验时将小鼠置于55±1℃的热板仪上,以舔右后足为痛反应指标,选用痛域反应在10~30秒内小鼠用于试验。将筛选符合要求的40只小鼠,随机分成4组,分别为空白对照组,通痹口服液高、中、低(10、5、2.5ml/kg)3个剂量组。 每日给药1次,连续5天。分别记录给药前与给药后不同时间(30、60、90分钟)各组小鼠痛域反应的潜伏时间,结果见表1。

结果表明:通痹口服液具有明显的镇痛作用,且以高剂量组最为显著。

对大鼠短效致炎剂的抗炎作用:取Wistar 种大鼠40只,随机分成4组,每组10只。分别为空白对照组,通痹口服液高、中、低(8、4、2ml/kg)3个剂量组。按表2所示剂量给药,每日1次,连续3次。末次药后30分钟,以10%蛋清0.1ml/只注入大鼠右后足,分别与致炎后30、60、120分钟各测1次足肿胀,结果见表2。

结果表明,通痹口服液在上述剂量下,对大鼠蛋清性足肿胀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作用不很显著。

讨 论

通痹口服液是在我国古代名方的基础上研制而成,具有镇痛,祛风散寒,活血通络等作用。药理试验结果表明:通痹口服液能明显的减少小鼠自主活动次数,具有显著的镇静作用;对戊巴比妥钠引起的小鼠睡眠具有明显的协同作用;同时具有明显的镇痛作用,且以高剂量组最为显著。此外,通痹口服液对大鼠蛋清性足肿胀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可见,通痹口服液具有有明显的镇静、镇痛及催眠作用。这些作用应该与其组方中的药物组成有关。该方药物组成以延胡索、白芷、川芎为主要药物,中医认为延胡索具有明显的镇痛作用,疗效确定,这已经得到相关验证;白芷具有散风除湿通窍止痛作用,主要治疗感冒头痛,牙痛等病症;川芎具有活血行气,也具有祛风止痛等功效。方中由这几味主要药物配伍使用,显示出明显的药理活性,这从我们的药理试验也得到了进一步的验证,同时,为其临床进一步的深入的研究应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