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善习”指导三部曲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善习”指导三部曲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数学课程的课堂教学效率是对数学课程教学活动进行合理性评价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实施素质教育、提倡给孩子减负的今天,提高课堂效率更是成为当前教育的首要任务。大多数教者认为,只要用好、用足课堂上的40分钟,就是实现了有效课堂的教学。其实不然,有好多聪明的孩子课堂上也很活跃,为什么成绩却总不尽人如意,而有些智力事实上并不是很出色的孩子,成绩却很出色。归根到底,还是学生习惯的问题。除了课堂上“仔细听、认真想”之外,课前预习,课后巩固都是比较重要的学习习惯。笔者认为,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提高课堂效率的重要前提。学生学习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自身学习习惯的好坏。作为一个小学数学教师,培养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显得至关重要。

一、序曲――紧锣密鼓的课前预习

1.正确的预习观是前提。《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依赖模仿与记忆”,所以预习不能盲从课本,而使学生了解课本中的想法是借鉴前人的经验提出来的,这些想法对他们的学习有启发、有帮助,但并不一定完全适合,不一定就是最好的,更不一定是唯一的。预习时要边看边想:课本上这样说有道理吗?有没有不同的想法呢?让学生在预习中有自己的思考,并在此过程中形成自己独特的感受和经历。

2.良好的预习方法是保障。方法是解决问题的重要策略,一个人掌握了学习的方法,就如同掌握了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也就有可能攀上知识的顶峰。所以,要想让学生具有预习的本领,教师要重视方法的指导

在新课程背景下学生预习的方式应该是丰富多彩的。除了阅读教材。还可以通过调查、实验、收集材料、制作学具等方式,如有需要,可组织群体行为,如小组合作、请家长协助等等。

针对不同类型的学习内容,预习的方法也不相同:概念型教材应重点采用阅读理解法预习;计算型教材应重点采用尝试练习法预习;图形内容宜用实验操作法预习……教师要知道学生因材而异,合理地选择和运用恰当的方法预习数学。

二、正曲――淋漓尽致的课堂学习

1.声声入耳、字字入目。专心听讲时搞好学习、提高素质的关键,《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要让学生学会倾听”。“声声入耳”包含两个方面:一是仔细倾听老师所讲的知识,必须精神饱满,精力集中,主动参与,分析思考;二是认真聆听同学的发言,尊重同学,不随意打断别人的发言,而在心里思考:他说的对吗?我的想法和他有什么不同之处吗?只有会听,才能更好地促进其它各种能力的培养,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主动学习,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仔细观察对学生学习知识,发展智能亦起着重要作用。课上仔细观察,是获取知识最基本的途径,也是认识事物属性的基本环节。课堂上,要教会学生善于调动多种感官留心老师所呈现的内容:板书、实验、练习……变无意为有意,抓住每一个注意点,做到观察与思考有机结合,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不断提高自己的观察能力。

2.动手动脑,用心学习。教师要注意在学生教学思维的“最近发展区”开展教学,注意合理御用“激趣”手段进行“启思”。教给学生符合数学学科特点的思维方法和技巧。加强思维策略的训练,并引导学生经常性地进行反思。

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了思维与动作的练习,思维就得不到发展。心理学表明: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逻辑思维的过渡阶段,他们的抽象思维需要在感性材料的支持下才能进行。因此,课堂上,要重视数学的再创造,让学生手脑并用。根据自己的体验并用自己的思维方式重新创造数学知识,了解数学结论背后的丰富事实,从而对数学结论发生发展有充分认识,这一点非常重要。

3.注重思考,学会表达。分析思考是学生深刻理解知识、发展能力的必要条件。学习数学,归根到底就是思维的活动,只有肯动脑筋,才能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形成各种数学能力。为此,教者首先要注意激发学生思考欲望,善于提出启发学生思考的问题,从而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其次,要注意提供矢量的思考依据,培养学生有根据、有条理的思考习惯;再者,要注意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一般情况而言,学生想出比较新颖独特的解题思路,大多是在整个思考过程的后半段时间形成的。可以说,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是学生这一生中最有价值的本钱。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还要注重培养学生说的能力,引导他们大胆表达出自己的想法,通过“你能想出巧妙的方法吗?”“你能换个角度看问题吗?”等话语,诱导、鼓励学生把握说的时机,积极参与,主动发言,表达要言简意赅,声音洪亮,中心明确,条理清楚。

4.敢于质疑,善于反思。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质疑问难往往是多数孩子比较欠缺的,他们大多缺乏大胆提问的勇气,有不懂的不敢问,有好点子不敢说。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好习惯,可以从模仿开始,教师教给学生可以从哪儿找疑点。一般而言,质疑可以发生在新旧知识的衔接处,法则规律的结论处,教学内容的重难点处,学习过程的困惑处,解题思路的分析过程中……另外,教师还要让学生学会变换角度,提出新颖、巧妙的问题。

“这节课我们学会了什么?”一堂课的最后,老师们总喜欢这样问,实际上这就是让学生对本节课作一个回顾和反思,这是不可或缺的,但决不能只流于形式,必须真真正正让学生去总结:这节课我学会了什么?我有哪些地方还有疑问?对于XX问题我还有不同见解,我还想提醒大家……教者可以组织小组交流,让每个孩子都有说的机会,可以全班汇报,还可以让学生课后写成数学小日记,在反思中建构数学内容。

三尾曲――意犹未尽的课后巩固

1.复习――及时。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表明:识记后的两三天,遗忘速度最快,然后逐渐缓慢下来。所以,对所学过的知识,应当及时复习。随着记忆巩固程度的提高。复习次数可以逐渐减少。间隔时间可以逐渐加长。及时复习有利于加深和巩固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因此,每天作业的第一条,理当为“复习当天所学内容”。

2.作业――独立。在预习,听讲,复习一系列的学习过程中,知识到底有没有学会,有没有记住,会不会应用,应用能力强不强。这些学习效果的检验,只有在独立完成课后作业中才能进行,独立完成作业可以提高学生思维能力,面对作业中的问题,就会引起他们积极地思考。可以说:独立完成数学课后作业促进了数学计算、概念、解决问题思路等知识的“消化”过程,使知识掌握进入到高级阶段。

3.书写――规范。作业中,必须要求学生书写清楚整洁,格式要正确,等号、分数线等要用尺,算式要规范、美观。观察发现学生作业有这样的现象,刚开始做比较认真,但坚持不了多长时间,就开始潦草。于是,我布置的每次作业都有书写分、并设计了如下“数学作业书写情况自我反思记录表”,并让学生贴在数学书第一页,每4周评比一次,评选出“作业之星”,并实行奖励。

一段时间下来,我欣喜地发现:这项举措不仅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而且学生的书写工整、规范多了,不再像以前一样“三分钟热度”了。

4.反思――建立“错题集”。恩格斯说过:“最好的学习是从差错中学习”。学生 “错误资源”的充分利用,既是教师改进教学、探索规律、研究学生的重要依据,又是学生积累学习经验和学习资料的宝库,更是提高学生学习质量的有效措施。每学期开学,我总让学生准备一本较厚的笔记本作为“错题集”,把平时作业及考试中做错的典型性错误找出来并“剪切”下来,“粘贴”并整理到上面,摘录的每道题后面均有“错误原因分析”“正确解法”“自我提醒”几项内容。这样,学生错题记录中的反思的思维过程为我们提供了教学的一面镜子,我们可以对症下药,有的放矢。

乌申斯基说:“良好习惯乃是人在其神经系统中存在的道德资本,这个资本不断地增值,而人在整个一生中都享受着它的利息。”我们在一味追求高效课堂的同时,是否应该注重从一点一滴培养学生良好习惯入手呢?学生一旦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将是高效课堂的重要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