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固原市性乱人群乙型肝炎感染状况调查分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固原市性乱人群乙型肝炎感染状况调查分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目的:了解固原市性乱人群乙型肝炎感染状况,为做好该类人群的预防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对该人群采集血清样本进行相关检测。结果:性乱人群乙肝感染率明显高于正常人群,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性乱人群HBsAg阳性率也明显高于正常人群。结论:性乱人群是乙肝的高危人群,对HBsAg阳性者的性伴积极推广安全套的使用,加强性乱人群乙肝免疫是预防成人慢性HBV感染的重要措施。

[关键词] 性乱;乙型肝炎;感染状况

病毒性乙型肝炎(乙肝)是严重威胁人们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乙肝传染性强,传播途径复杂,从乙肝患者的或阴道分泌液中能检出HBV,通过性传播乙肝已被国内外学者所证实[1]。有的国家把乙肝同性联系在一起。近年来,固原市性乱人群的数量逐年增长,性传播可能成为乙肝的重要传播途径。为加强预防性传播乙肝工作,2010年4月份对我市部分性乱人群的HBV感染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对象

性乱人群526例为固原市长期或临时居住人员,分别于市级2个性病门诊、两牢人员、长卡司机和暗娼采集样本。

1.2试剂与方法

采集静脉血3ml,分离血清冻存于-200C冰箱,全部采集结束进行检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ELISA试剂盒为上海实业科华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在有效期内使用,样品OD值/阴性对照平均OD值≥2.1为阳性(阴性对照孔OD值小于0.05者按0.05计算),具体方法及结果判定按说明书进行。所有阳性标本,均经过复查,仍为阳性者判为阳性。

1.3统计学处理

各组人群之间阳性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或u检验,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性乱人群的HBV感染率、HBsAg阳性率

对526份性乱人群的血清同时检测HBsAg、抗一HBs、抗-HBc。凡有一项阳性者均为HBV感染者。其中有321份标本为双项阳性。性乱人群的HBV总感染率为87.07%,而我市健康人群的HBV感染率为61.40%,两者差异有显著性(u=7.63,P

2.2不同性别HBV感染情况

526份血清标本中,男性的HBV感染率为90.52%,女性感染率为84.76%,感染率差

异无显著性(x2=3.724,P0.05),见表2。

2.3不同年龄HBV感染情况

526份性乱人群的血清检测,这些性乱人群随着年龄增长,HBV感染率也增高,总感染率增高的差异有显著性(x2=57.86,p0.001),见表3。

2.4有性病者与无性病者HBV感染情况

526名性乱人群中,有性病者与无性病者HBV的感染率,两者无显著性差异(x2=2.405,P0.05),见表4

3 讨论

乙肝呈世界范围流行,据2001年WHO报道,全世界约20亿人曾感染过HBV,其中3.5亿人为慢性HBV感染者,每年约有100万人死于HBV感染所致的肝衰竭、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细胞癌[2]。我国属HBV高流行区,人类因含HBV血液或体液经破损的皮肤和粘膜进入机体而获得感染[3],乙肝患者或HBsAg携带者的唾液、和阴道分泌物中都可检测到HBV,和男性同性恋者HBV感染率较高;国外资料表明,性乱人群HBsAg阳性率比一般人群高13倍[4]。本次调查结果,性乱人群HBsAg阳性率为13.69%,2009年调查我市健康人群HBsAg阳性率为5.23%,2006年全国人群乙肝血清学调查结果1~59岁HBsAg阳性率为7.18%,15~59岁人群HBsAg阳性率为8.57%;该性乱人群随年龄的增大,HBV感染率也增高,到40岁以后,感染率达100%,提示性乱人群是HBV感染的高危人群,随年龄的增大,性乱年限的增加,该人群感染率也逐年增高。可能与这类人群文化程度相对较低,对疾病的防治意识缺乏,特别是由于这类人群存在关系不固定,或者是多个,从而大大增加了对HBV感染的机会,使得这一部分人群已经成为乙肝感染的高危人群以及作为传染乙肝的不可忽视的传染源,应当引起社会的广泛重视。

该人群中不同性别、地区差异无显著性,排除了因性别及地区的原因造成感染高的可能性,据报道,梅毒人群和淋病患者HBV感染率明显高于正常人群[5],该报道采集的是性病现患人群样本进行检测,而本次调查是针对性乱人群,本身之有性病和无性病者HBV感染率无显著性差异,说明,有无性病现患不是HBV感染安全与否的条件。

性乱人群是HBV感染的高危人群,性传播HBV是成人慢性HBV感染的潜在来源和重要因素,结合艾滋病等经血传播疾病的干预活动,对HBsAg阳性者的性伴积极推广安全套的使用,加强性乱人群乙肝免疫是预防成人慢性HBV感染的重要措施,全社会应大力开展性传播HBV危害健康的教育,加强乙型肝炎的预防宣传教育和高危行为的干预,控制HBV的传播。

参考文献:

[1]王晓军,张荣珍,等.我国病毒性肝炎流行现状研究[J].疾病监测,2004,19:290-292.

[2]李立明.流行病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459.

[3]杨绍基,任红.传染病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8-51.

[4]梁万年,常文虎.疾病预防控制人员传染病防治培训教材[M].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70-174.

[5]于笑难,侯晓娜,郑威,等.梅毒人群乙肝病毒标志物的调查[J].中国公共卫生,2003,19(3):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