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深度报道如何“深”下去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深度报道如何“深”下去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键词]深度报道;误区;结论

目前,媒体已进入品牌营销时代,新闻报道则进入了观点时代。具有高品质信息“附加值”的深度报道,被看做网络时代平面媒体的守护者,越来越受到众多媒体的关注和厚爱。特别是传统的平面媒体,如南方周末、南方人物周刊、中国青年报等,其推出的深度报道已成为对抗电视、网络等电子媒体的“法宝”。然而,尽管“深度报道”被众多的媒体当做竞争的“重武器”,但真正让读者感受到有深度的报道却并不多见。深度报道应“深”在哪儿?怎样才能“深”下去?是值得我们探讨的问题。

深度报道认识上的几个误区

首先,不是篇幅长的就是深度报道。

上个世纪40年代美国《哈钦斯报告》中关于深度报道的定义简洁、清晰: “所谓深度报道就是围绕社会发展的现实问题,把新闻事件呈现在一种可以表现真正意义的脉络中。”在事实的基础上,不是简单的报告事实,而是为读者梳理出关于事实的认识。从这个意义上讲,不少篇幅很长的描写一个“点”的通讯,不是深度报道。聚集很多材料的报道,如果缺少清晰的观点统率,也不能被视为深度报道。深度报道要求的是观念的深度,而新闻素材只是为这种深度服务而已。另一种情形正好相反,文章议论成分多于对于事实的描写,篇幅很长,但同样不能称其为深度报道,只能称为“述评”。这类报道与深度报道有着明显的差别。 深度报道再深,也不是理论文章,不能从概念到概念,推理了再推理,仍需要详尽的新闻事实来支撑主体。深度报道需要具备可读性和知识性,让人思考,引人入胜,有讲故事的特点,接近报告文学,但要比报告文学更有理性。再次,在现今信息快速传递、膨胀的时代,人们更有兴趣知道的是一个在时间上离他们很近、更有共鸣感的新闻背后的认识与思考,而不是翻出“陈芝麻烂谷子”无意义的大加讨论,所以深度报道不仅要导向正确、有深度,更要讲求时效。不过,与消息、动态新闻有所不同,深度报道所讲的时效性包括适时与及时两方面,而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快”。对于事件性深度报道,要有抢新闻、“抓活鱼”的意识,在事件发生后马上就要报道,快采、快写、快编、快发,满足读者先睹为快的心理。

五点保证报道的深度

那么,如何保证深度报道有深度?应“深”在哪儿?个人认为有以下几点需要注意:

一、重视选题

我们身边每天都发生着各种各样的新闻,其中不乏可做深度报道的题材。但如果认为凡深度报道都是读者喜欢看的,那就大错特错了。读者最希望看到的是关系切身利益、能满足新闻欲的深度报道。因此,做好深度报道,首先取决于对新闻题材的判断,做到精心选题。深度报道的选题往往集中在对公众利益有重要影响的领域。以下四大领域通常是深度报道选题的生成地:1.社会文明进步的重大动向;2.政府作出的重大决策; 3.社会运行的重大缺陷及弊端;4.重大突发事件。

二、背景很重要

深度报道文本的灵魂不在前景(指作为报道对象的新闻主体事实),而在背景。背景即新闻事件发生的历史、环境与原因的说明,解释事件发生或人物成长的主客观条件及其实际意义,为烘托和发挥新闻主题服务。深度报道写作的成功与否,一个关键性指标是背景的综合运用是否成功。一般说来,深度报道常用的背景主要包括:历史背景、社会背景、个人背景、知识背景等。事实上,很少有深度报道在行文中只单一使用一种背景,它总要选择一定的叙事方式,将各种背景与前景整合起来,形成一个复杂的文本。任何一篇出色的深度报道在背景的应用上总有以下特点:背景与新闻事件之间,背景与背景之间,衔接自然,联系紧密,目标一致,层次清晰。

三、聚焦一个观念,深化主题

分散为多个观念,不聚焦是现在的深度报道存在的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深度报道需要宏观的视角,但这并不意味着观念多才是“宏观”。此外,还要深化主题。许多被称为深度报道的文章不深的主要表现,在于主题的阐发过于肤浅,表现形式如:罗列许多价值同等的素材,结果只能说明第一步的浅层次的道理,再想讲深一些,素材没有了,话也说尽了。这就需要记者加大自己的知识功底,写作前要尽可能多地寻找不同价值的素材,然后精选素材,按递进的逻辑结构,发挥出理性思维。

四、文章应该有一定的结论

这个结论不是是非对错的判断,不是道理,不是记者主观的看法,而是事件本身所陈述、展示的客观存在。这个结论展现的过程,应像数学公式一样,是一个推导的过程,推导所需要的材料,是记者通过采访收集到的新闻事实,推导出的定理和规律。结论还可能不是一个明确的结果,只是针对事件所反映问题的客观阐述。此外,文章得出的结论应有一定的先进性,或能展示当下重要的社会矛盾,而不是显尔易见、可以轻易得出的道理。如果一个报道不需要过多解释,读者很容易就能看出,这种报道就绝不是深度报道。

五、注重写法,使文章耐读也要可读

新闻报道的形式不能再是生硬的叙述、刻板的表达,更要注意写法上的引人入胜。尤其是深度报道,一般篇幅较长,即使材料多么丰富、逻辑推理多么自然流畅、报道角度多么独特,但缺少可读的语言,也很难让读者看得下去。所以,个人认为,今后的新闻报道注重写法,尤其重要。

如精练、传神的白描写法等,小说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都应是新闻报道中不可缺少的。其中,塑造人物形象最为重要。在人物上下工夫,从不忽视事件中人物的命运,这是牢牢抓住读者的一大“法宝”。相对一个事件的过程,人们更关注于事件中人物的命运,这已经越来越受到现今各媒体的重视。这也可以看做是深度报道中的另一种“深度”。

收稿日期:2010-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