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比尔该死吗?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九年级下册中的课文《热爱生命》节选自19世纪美国著名小说家杰克·伦敦的同名短篇小说。我在讲授这篇课文之前要求学生上网查阅原文,上课时我着重引导学生品味传奇的故事情节和人物的心理活动。学生们各抒己见畅所欲言,教学过程中出现了一个有思考价值的插曲。
班里最爱发言的张雯说:“老师,最让我感动的是主人公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坚守做人的道德良知——既爱惜自己的生命又尊重他人的生命,他不肯吮吸比尔的骨头,不愿意拿走比尔留下的金子,可见他身上闪耀着善良美好的人性光辉。而那个比尔却集中了人性的丑陋,所以比尔最终没有好下场!”好一个快言快语的女孩!
在她的感染下,多数同学也纷纷附和:“比尔真是死得活该!这是上帝对他的惩罚。”另外少数同学在沉默,这种沉默是胆怯还是深思呢?
尽管辨析比尔不是本文的主要教学任务,备课时我也没有多加考虑。但是此刻,我意识到这是一次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的良好契机。于是,我顺势提出问题:“你们认为比尔该死的理由是什么?”
生1说:“比尔不顾在河水中‘扭伤脚腕子’的‘他’,“头也不回,只顾向前走去”,残忍地抛弃了患难中的伙伴,比尔不讲义气、缺德!”
生2说:“比尔背着装有重金的‘厚实的鹿皮口袋’同狼搏斗,爱财如命,结果被狼咬死,骨头‘被啃得精光’,比尔不分轻重,愚蠢!”
生3说:“换位思考,‘如果事情掉过头的话’,即活着的、饥饿的比尔遇到死了的、带有金袋子的‘他’时,比尔‘也许’会吮吸‘他’的骨头并拿走‘他’的金袋子,比尔可能泯灭人性,可耻!”
多数同学赞同张雯的观点——“比尔该死”。我说:“假如这里是法庭,现在要判比尔的死刑,需要比尔的辩护律师出来说话。谁能当比尔的辩护律师呢?”
短暂的沉默后,生5说:“我来充当比尔的辩护律师。比尔没有扭伤‘他’的脚腕子,比尔‘厚实的鹿皮口袋’中没有侵占‘他’的金子,我认为法庭不应该判比尔的死刑。”
生6补充说:“比尔先走一步,或许像‘他’幻想的那样,‘比尔一定会在藏东西的地方等他’;假如比尔没有遭遇恶狼而是遇到了行人,他或许会请求行人回头去救‘他’的。”
张雯反驳说:“比尔‘头也不回’地丢掉带着脚伤在河水中的同伴而‘只顾向前走去’,这无论如何都是错的!他总该回头说明去请救兵吧……”
经过几个回合的纷争,张雯最后作了小结:“比尔有错有罪,而且是大错大罪,可恨可罚,而且应该重恨重罚;但是,比尔罪不该死,应该谴责、处罚、改造、教训他,给他重新做人的机会。” 张军接着补充说:“热爱生命,不但要祝愿好人的生命之树常青,而且也不能轻易剥夺有罪人的生命。”
我赞许地点点头,全班同学也都露出了会心的微笑。
回想上述教学片断,我感觉整个课堂处在一种自由放松、平等思辨的氛围之中。学生积极投入,热情高涨,精彩的发言一浪高过一浪。之所以能够取这样的教学效果,是因为上述教学流程具有下列明显的优势:
第一、捕促疑点,生成契机。《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教学要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要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要求渗透于教学过程之中,并强调要“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新课程强调人格培养,这不是语文教学一种外在的附加任务。课堂上,我从张雯同学对小说次要人物比尔的激烈评判中,敏锐地捕促住了一次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和思维能力训练的良好契机。
第二、巧设疑问,激活思维。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一个坏的教师是转述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作用要通过学生的主导作用来催化。“思源于疑”,教师设疑是激活学生思维、探究的重要手段。在上述教学片断中,我设计问题:“请你们盘点比尔该死的理由。谁能当比尔的辩护律师?”通过接连提问,让学生接近人物,诱发思考,了解人物生活的处境,在层层讨论中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使他们的认知更接近文本、更接近作者,使学生经历了“山穷水尽”到“柳暗花明”的困惑和喜悦,思想趋向成熟、人格趋向健全。
第三、解决疑惑,民主交流。新课改的教学理念包括师生平等、研讨民主、合作学习。在上述教学片断中,我没有事先把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学生,而是努力创设一种宽松、愉快、民主、自由的教学情境,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深入思考,让学生勇于且乐于说“我认为”——发人之所未发,道人之所不道,而不是鹦鹉学舌、人云亦云,注意引导学生多层次、多角度、全方位地思考问题,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这样,我们目前培养学生具有民主、平等的意识,他们将来就会是具有民主、平等意识的公民,这对于建设文明社会、法制社会、和谐社会尤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