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新课程下之数学有效课堂教学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新课程下之数学有效课堂教学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提高数学课堂的有效性是新课程下课堂教学改革的目的,由此,我们在教学中要采用科学的方法,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升华学生的情感,内化学生的心灵。

关键词:实验操作;引领与归纳;方法渗透

所谓有效课堂教学,即是触及学生的情绪和心灵的教学,让学生在课堂上通过自己的所见所闻达到所感所悟的过程。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大胆设计、成功引领、相信学生,放心让学生去做、准确归纳与反思。如何才能达到有效呢?作为一名数学教师,以下就是我自己在平时教学中的几个不成熟的感触:

一是数学实验操作能增强课堂的有效性。例如《平行四边形性质》这节课的知识不多也不难,由此我就让学生准备了两个全等的钝角三角形,整节课都是通过三角形的拼凑,完成了对平行四边形性质的学习,准确地把握平行四边形对角相等、对边相等;再如《三角形内角和》我借助几何画板对三角形的一个顶点拖动,三角形的内角之和仍为180度,鼓励学生能否用实验来验证呢?很多学生都能借助相应的工具加以验证。由此,让我感觉到与传统教学中只是告诉学生这个结论并加以验证相比,通过数学的实验操作不但加深了学生对三角形的认识,而且增强了学生的能动性和操作能力。有句话说得好,“在泥泞中走过来才会留下深深的脚印”,从而告诉我们数学的体验过程是学生学习中最为有效的方法之一。

二是成功地引领与归纳能给课堂教学带来效果。我们知道水要沸腾,条件必须是温度达到沸点,而怎样才能达到沸点?就必须不断地生火,其实在数学的推理中必须遵循着条件――结论――条件――结论的思维过程。该怎样提高学生的推理思维能力呢?例如在《三角形全等的性质和判定综合运用》时,我们学习了三角形全等的多种方法,让学生解题时不乱、有章可循,我做了如下引领和归纳:

1.直接审问题:看清楚要做什么,比如证明角相等或边相等可以转化为证明三角形全等。

2.看条件:对题目中文字条件在图形中标记并根据所学知识加以联想。

3.确定说明哪两个三角形全等:寻找三个条件,特别注意图形中隐藏的条件(如公共边、公共角、对顶角、全等三角形等)。

4.选定三角形全等的方法(如有SSS、SAS、ASA、AAS、HL)。

5.书写过程:对于没有的条件要加以证明,不能胡乱添加。

例:如图所示,OP平分∠AOB,点D在OP上,DEOA,DFOB,连接PE、PF。

求证:PE=PF

解法归纳:

(1)问题:PE=PF转化POE≌POF或PDE≌PDF

(2)标条件。

(3)从标注来看,只能证明ODE≌ODF,而问题转化中的两组三角形都不够条件,由此只能从已有的全等中再寻找第三个条件。

(4)方法1:ODE≌ODF(HL)POE≌POF(SAS)证OE=OF

方法2:ODE≌ODF(HL)PDE≌PDF(SAS)证∠EDO=∠FDO

(5)书写过程。

由此,成功地引领学生的思维和归纳解题方法,可以让学生在盲目混乱的思维中解脱出来,能以高清晰的思路去完成类似的问题,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目标,从而提升课堂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是数学方法的渗透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率。我们知道方法总比困难多,怎样让学生掌握一定的数学方法,这需要我们在课堂中不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如方程思想、建模思想、转化思想、分类讨论思想、转化思想等。例如在ABC中∠A:∠B:∠C=1:2:3,请你判断ABC的形状。这道题有很多学生会采用小学的算术方法解决,并不是不好,但如果我们在这里不渗透方程的方法,把题目变化,很多人就会遇到困难了。如在ABC中,∠A=■∠B=■∠C,求∠A、∠B、∠C的度数。换而言之,如果一堂课没有方法的渗透,学习就像一潭死水般枯燥无味,更别谈课堂的效率和学生的能力培养。

四是变化才变通,课堂才有生成。人人都说数学是练出来的,这没错,但是盲目的练习无济于事,作为教师在教学中有没有不断地对同一题进行变式,加强学生的变式训练,从而让学生不断地感受在条件与结论的变换过程中,其实方法与依据还是一样的,从而培养学生审题的敏锐性和洞察力。让学生从变化中产生变通,从思到悟,成为自己的学习心得,在课堂中人人有知识的生成,这种内在力不是一堂课两堂课就能有的效果,教师需要长久地坚持。久而久之,你的学生不再是训练的机器,而是思维的飞鸟,在你的带领下,轻松愉悦地完成一个又一个的篇章,课堂的效率就不言而喻了。

五是小组合作与评价机制,有利增强学生的积极性,从而提高课堂效率。小组的合作是让学生自主思考与合作探究,产生智慧的火花,据理力争,而不是盲目的争辩。教师在中间一定要做一个优秀的导演,把每一堂课当成一次精彩的演出,而在演出的过程中必有催化剂,那就是鲜花和掌声。由此,教师应该把自己融入学生当中,发自内心地为他们喝彩,学会表扬和鼓舞学生,让学生感受困难的压力、解决问题的辛酸、体味成功的喜悦,适时地评价能够给予学生无限的动力,不断在学习的海洋中探索和追求。

新课程下之数有效教学是我们共同的追求,是学校、家庭、社会的希望,但不是一朝一夕的,需要我们长期的积累与研究,转变观念,让学生从知识中解放出来就是有效;从知道到悟到的过程皆为有效;从了解到质疑视为有效;我认为不再是单纯地让学生模仿和记忆,而是采用科学的方法:实验操作、引领与反思、方法渗透、变式训练、合作互动、评价机制,

不是为了学生更好地接受,而在于学生能否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更好的生成,升华学生的情操,感受着学生的真善美。

(作者单位:江西省赣州市定南县第三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