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基于经济学视角的大学生就业质量提升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基于经济学视角的大学生就业质量提升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伴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和市场经济下双向选择就业机制的确立,大学生就业问题成了全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党的十报告中指出,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必须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对做好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人群就业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本文基于经济学视角,从就业需求、就业供给两方面入手,深入剖析影响和制约大学生就业质量的经济方面原因,以资探求提升大学生就业质量的途径和对策。

关键词:就业质量;经济学分析;提升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20-0207-02

一、大学生就业质量的内涵

大学生就业质量是一个内涵非常丰富的概念。通过借鉴国外相关理论研究成果和依据我国国情特点,我们认为,大学生就业质量应该主要包括充分的就业机会、公平的就业环境、良好的就业能力、合理的就业结构、和谐的劳资关系、良好的社会认可度等几方面内容。作为反映高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就业率,被认为是大学生就业由国家分配转向市场配置的新事物,这项措施的出台对高校进行专业调整、学科建设、提高办学水平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不可否认,就业率这项指标并不能全面、科学地反映出一个学校办学水平的好坏,因为就业率由协议就业率和灵活就业率两部分组成,为了提升就业率很容易实现。而就业质量就不同了,它所反映的是就业的“优劣”、结构、层次以及性质。由以上可以看出,就业质量比就业率更为重要,就业质量的高低决定了大学生将来的生活质量以及自身素质的提高,用人单位如果想获得可持续发展,也要千方百计提供优质岗位,提高就业质量,实现大学生和用人单位的双赢。

二、影响大学生就业质量的经济学分析

1.需求方面的分析。(1)企业是劳动力需求的主体,也是大学生就业的主要途径。企业是从事生产或流通的经济单位,它作为理性经济人,它的行为目标就是为了获取最大的利润。因此,企业家特别关心由于增加劳动力数量而引起的总成本变化,从而使总收入发生的变化。投入如果能使总收入的增加大于总成本的增加,企业将决定投入,因为这样会使企业获得更多的利润。反之,企业绝不会增加使用劳动力。因此,市场需求不是无限的,而是有限的,趋于饱和的。(2)由于市场需求的有限性,用人单位对于人员的素质要求也是比较高的。据上海某一劳动力市场调查显示,用人单位招聘一名高级管理人员,价格是不菲的,他们更愿意招聘综合素质高的毕业生,从而走自我培养的道路,从基层选拔高级管理人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高低,成为用人单位最看重的要素,这样可以为企业节约用人成本,以保证这些人员给企业创造最大利润。(3)中国实行改革开放30多年,经济得到了飞速发展,带动了各个方面的发展,为大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就业岗位。由于我国产业结构不合理,经济发展方式滞后,经济发展的区域性不平衡等,导致为大学生提供合适的就业岗位较少,从而制约了供需双方的有效匹配。用人单位有大小之分,学生也有强弱之分,这种差别使用人单位与大学生在人才市场中形成了相应的人职匹配关系。

2.供给方面的分析。(1)高校作为供给方的培养者,还存在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脱节、课程结构设置不合理等问题。市场经济对人才的需求是不断变化的,高校应根据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来设置专业,而不应该盲目追求短期效益,这样培养出来的大学生才会有充分的就业机会。(2)大学生就业期望值较高。根据理性“经济人”假设,大学生的就业也是企图实现收益最大化。就业期望是指毕业生希望获得的就业岗位、就业区域以及薪酬福利的综合体现。从成本收益角度来看,大学生培养成本还是比较高的,当然想最快实现收益最大化,从而补偿自己前期的投入。但是在就业市场上,毕业生发现用人单位提供的薪酬福利远远低于自己的心理预期时,就会心理失衡,宁可继续等待理想单位的出现,也不愿意去这样的单位。(3)大学生综合素质难以达到用人单位的要求。通过对用人单位调研时发现,用人单位常常由于招不到满意的人才而大伤脑筋,另一方面是毕业生找不到理想的工作单位而出现就业难的现象。近些年,有部分高校为了追求经济效益,不顾自身教学条件是否具备,盲目扩大招生规模,导致忽视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才竞争的日益加剧,这些学校培养出来的大学生将难以符合用人单位的需求。

三、提升大学生就业质量的对策

1.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提升就业质量的重要保障。就业岗位的增加取决于国民经济的发展水平,就业质量的提高很大程度上受政府、社会和经济发展状况的制约。由于我国产业结构不合理,经济发展方式滞后,经济结构与就业结构的调整不匹配,经济发展的区域性不平衡导致就业结构性矛盾十分突出。因此加快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必然会对就业结构、就业方式、就业质量产生深远影响。要选择有利于扩大就业的经济发展方式,多提供适合大学生如科研开发、产品设计、工艺流程等方面的就业岗位,形成经济发展与扩大就业良性互动的长效机制。

2.支持和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是提升就业质量的必要条件。在我国,中小型企业是吸纳大学生就业的重要渠道。根据相关资料显示,全国中小企业吸纳的劳动力人数占就业总人数的80%。因此加快中小企业发展,对于促进大学生就业至关重要。

3.调整高校专业设置和课程安排,是提升就业质量的根本。高校既要重视理论教学,同时更应该重视实践课程。每所大学都要建立设施齐全、技术一流的实习、实践基地,为锻炼学生实践动手能力打下扎实基础。其次,各个学院要根据自身专业特色开展公务员、注册会计师、司法考试等培训和求职、创业、就业等方面的讲座。最后,要建立就业信息服务网。给学生提供丰富的企业需求信息和就业指导相关资料,为用人单位和毕业生提供双向选择和供需交流的平台。

4.提高大学生自身素质,是提升就业质量的关键。大学生要认清社会需求和就业形势,积极转变就业观念。目前大学生就业期望值比较高,对工作区域、工作单位和薪酬福利都有较高期待,这会导致在择业时受到挫折。毕业生要积极转变就业观念,认真分析自我,确定合理的就业期望值,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同时,在学校期间,积极参加各种竞赛和活动,锻炼自己各方面的能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5.建立和完善劳动力市场,是提升就业质量的前提。高质量就业需要一个平台,这个平台就是劳动力市场。完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设,建立专业的职业指导部门,主动为学生提供各种就业服务。这些服务不但应积极帮助学生掌握就业技巧、提供相关建议,还应该推荐就业岗位,让大学生享受良好的就业指导与服务。

参考文献:

[1]章亚斌.从经济学角度分析大学生就业问题[J].中国教育学刊,2009,(增刊).

[2]郑兴碧.邹泉.大学生“就业难”的经济学分析[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4).

[3]兰海霞.经济学视角下的大学生就业问题分析[J].经济管理者,2011,(18).

[4]杨河清.劳动经济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

作者简介:郄艳丽(1976-),女,河北鹿泉人,硕士研究生,石家庄经济学院学生工作处助理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职业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