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临床检验中不合格血液标本的探讨分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临床检验中不合格血液标本的探讨分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临床检验中不合格血液标本以及采用相应的补救措施。方法:随机抽取本院检验科2011年6月-2012年6月血液检验中的不合格血液样本160例为研究对象,对造成血液标本不合格的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同时对原因进行分析和总结,减少或避免将来检验过程中现在类似的问题。结果:通过对80例研究对象中,导致血液样本不合原因进行分类,其中35例因溶血,占研究对象的43.8%;17例因样本延迟送检,占21.3%为主要原因,其他患者因血液凝固、抗凝剂使用不当及药物影响等原因导致。结论:通过对检验结果的分析,其中主要出现检验不合格的原因,有很大部分是人为的原因,因此需要提高检测和采样人员的责任性,严格按照检验的要求和流程进行规范的检验,从而降低不合格标本的出现率,提高检验的准确度,尽心尽力为患者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

关键词:临床检验; 血液标本; 不合格

【中图分类号】R44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8-0138-02

血液检测是诊断各种疾病的重要依据,也是检验科主要的检测内容。如果由于检验人员或者外界因素导致采集的血液样本不合作,从而影响检测结果和诊断结果,导致直接出现误诊,影响了治疗和诊断效果。因此提高血液的样本的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在确保检测人员的技术水平和检测仪器的性能合格的基础上,对造成血液不合格的原因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是提高血液检测准确率的很好的途径。随机取2011年6月-2012年6月本院检验科共出现80例血液样本不合格的病例,对其原因进行分析和探讨,并制定相应的补救措施,从而降低检验结果和诊断误差。现将研究结果简介如下。

1 一般资料及方法

基本临床资料:以我院检验科2011年6月-2012年6月血液检验中的不合格血液样本80例为研究对象, 其疾病类型及占不合格血样总数的百分比如下:(1)免疫内科:24例,占不合血样总数的30.0%;(2)消化内科:17例,占不合血样总数的21.25%;(3)内分泌科:18例,占不合血样总数的22.5%;(4)血液内科:17例,占不合血样总数的21.25%;(5)肿瘤内科:仅有4例,占不合血样总数的5.0%。将所有研究对象按照导致血液标本不合格的因素进行分类,并进行相关研究。

2 结果

2.1 不合格原因:经分析得出在80例研究对象中,导致血液样本不合的原因及病例数分别为,35例因溶血,占研究对象的43.8%;17例因样本延迟送检,占213%为主要原因,其他患者因血液凝固、抗凝剂使用不当及药物影响等原因导致。10例因血液凝固,占12.5%;抗凝剂使用不当及药物影响均为9例,均占11.2%。

2.2 原因分析

2.2.1 血液样本溶血:血样发生溶血后,导致红细胞发生破裂,血红蛋白流到红细胞外,与细胞质中的相关物质发生反应而溶解。因红细胞外物质成分复杂且与细胞内存在显著差异,所以对血样化验的结果有很大的影响,是造成血液检验误差的主要原因。我院研究在因溶血导致血液样品不合格的35例研究对象中有20例是因盛放标本的试管内存在着大量的血泡,其余15例血样是因血浆或血清析出导致样本不合格,使得血样无法进行常规的检测。造成溶血的原因很多,常见的有以下几点:(1)采集血样是止血带扎的过紧或使用时间过长;(2)采集血样后没有将针头取下,便直接将血样注入到试管内。(3)采血时采血器选择不当;(4)向血样中加入抗凝剂进行混合时使用的力量过大;

2.2.2 血液样本凝固:因各种原因导致血液样本发生凝固,导致血浆中的纤维蛋白原转变为无法溶解的纤维蛋白,进而使得血浆无法溶解,造成凝血主要是因为血液中的凝血因子参与到蛋白质水解过程中进而导致凝血。出现凝血的血样无法进行血常规或凝血等相关检测。我院研究有18例研究对象是因凝血导致样本不合格的。造成凝血的常见原因有:(1)采血操作时未能按规定进行无菌操作,而受到细菌污染;(2)保养液与血液的混合比例错误或抗凝剂含量不足(3)采血时患者手臂摆放不适当,导致血液与抗凝剂混合不匀(4)采血时使用的采血器针头过细或导管内壁不光滑;(5)在进行穿刺时发生意外因素影响等因素导致。

2.2.3 送检时间过长:常规的送检时间不超过24h,部分急诊病例的血样需立即送检。因送检时间过长导致血液的成分发生改变,使得血样不合格,导致检测无法正常进行。因血样长时间放置,导致血样中的葡萄糖浓度下降,血小板破坏增多,若血样放置时间超过60min,关于血小板含量的检测就没有实际意义,因此临床检验的送检时间不宜超过30min。研究中的17例因送检时间过长而导致血样不合格的研究对象的送检时间均在12h以上。按常规进行检测,检测结果显示,血样的血小板和葡萄糖等指标均较正常水平明显降低,对于临床诊断没有意义。

2.2.4 药物因素:患者在血样检测前服用某些药物也会对造成样本不合格,影响血液检测的结果。对检测结果的影响因药物的不同而不同:(1)皮质类固醇药物或肾上腺素能够导致凝血时间明显缩短;(2)氯霉素等抗生素类药物或长春新碱、长春碱等抗癌药物容易导致贫血;(3)四环素类药物可以延长患者的凝血的间;(4)地昔帕明等抗抑郁药物及乙酰唑胺等利尿药均能导致体内白细胞减少;(5)维生素K、A及氨基青霉素等药物均会导致患者的血沉加速;(6)奎宁及水杨酸盐则能够导致血沉速度下降。通过控制患者血液检验前的用药,可以提高检测的准确性。

3 讨论

由于血液检测是各种临床疾病诊断最重要的辅助指标,对后面的疾病的诊断以及治疗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因此如果由于操作过程中出现的误差或者是检测人员的失误,导致血液的样本的不合格,检测出现的结果出现误差,从而影响最终的诊断和治疗的结果。正因为检验的结果如此重要,所以我们必须对临床上各种导致血样不合格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根据原因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以此进一步提高血液检测的准确性,确保临床诊断的准确性。

为了减少或者防止血液样本的不合格,首先应该最大限度的提高采集和检测工作人员责任心,使其以最好的工作作风来对待每一个检测的样本,要最大限度的减少检测的误差,同时也需要不断的通过学习来提高整个检测过程的操作水平和检测技巧。操作的过程必须严格的按照操作的标准流程来进行采样本和检测,必须防止一切因检测人员的操作或者器械的使用不端导致出现凝血、溶血等影响。采取的血样必须严格的按照要求送检,一般情况下必须在4h内完成检测的整个过程。如果因特殊原因不能及时的送检,必须对血样进行分离,并且将血清保存在4℃的冰箱内;同时检测血样前必须防止剧烈运动导致血样体液平衡和体内激素含量增加或者减少。最后,检验人员必须对最后的检验结果进行认真的统计与分析,尽量保证血样的准确性。

综合上述,提高采样和检验人员的责任感以及严格控制各个检验过程的正确流程操作,是可以很大限度的降低不合格样本的出现率,提高临床检测的准确性。从而最终是对每个患者的负责。

参考文献

[1] 周梅芳.临床检验中不合格血液标本的探讨分析[J].吉林医学,2011,12(30)

[2] 姚方明.血液检测80例不合格标本临床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11,24

[3] 袁慧,曾小丽,将朝晖,等.2003年-2006年北京安贞医院检验科标本不合格的特点分析及对策[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7,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