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区校产学研合作平台模式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区校产学研合作平台模式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区校产学研合作平台模式的概述

区校产学研合作平台模式,是在国家自主创新战略和上海市科教兴市战略的背景下,在上海市张江高科技园区内,在武汉大学张江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基础上实践探索而来。区校产学研合作平台模式,将高科技园区的产业优势与高校的学科优势紧密结合,园区、高校、企业有机融合打造产学研合作大平台和创新人才培养基地,形成高校集聚和人才积聚的高地,以产学研驱动高科技园区的快速发展。区校产学研合作平台模式,改变了传统的学校与企业的“点对点”校企合作模式,建立了多个企业与多个学校的多元化校企合作模式,形成产学研战略联盟和区校合作的资源配置中心。引入与园区产业相适应的高校优势学科,吸纳具备相当条件的优质企业,与园区共同搭建产学研合作公共服务平台。

区校产学研合作平台的形成和发展

传统的校企合作是大学对企业的点对点模式,即一个大学与一个企业进行产学研合作,和创新人才培养实践。

武汉大学在上海市张江高科技园区的实践模式是点对面的模式,即大学在园区开设基地,与多个企业合作。武汉大学张江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是以张江高科技园区在高新技术领域的产业优势为基础,结合武汉大学信息学科优势,区校共同构建的研究生创新培养平台,旨在将产学研紧密结合,让学生理论结合实践,培养实用型高端人才。其摒弃传统中国高校教育中重视理论、忽视实践的做法,大力倡导学校和企业联合培养实用型软件工程人才,突出强调学生在企业实习在整个培养环节中所占的重要性,培养出了大量适合社会、适合张江IT企业需要的实战型软件工程人才。由于其创新、实用的研究生培养模式,上海市张江高科技园区的众多知名IT企业与武汉大学张江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建立了合作关系,基地与多家企业进行合作,形成了一个点对面的合作模式。

武汉大学在张江还形成了成建制的研究生培养基地管理模式,成立了第一个校外班委会和党支部,这也是全国第一个大学在校外建立成建制的研究生培养基地模式。为探索张江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专业化、规范化管理模式起了先行先试的示范作用。武汉大学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模式在张江实践的成功主要是有上海市政府9部委文件的支持,武汉大学信息产业学科优势与张江产业优势的结合,园区制定政策保证基地建设,学校领导高度重视基地建设(校党委书记和校长两年之内曾6次来到园区进行视察和指导工作),联合培养企业积极配合支持,有专业团队在负责基地的管理和项目实施。

区校产学研合作平台模式是由多个大学与园区的多个企业进行合作,形成多个学校与多个企业合作的大平台,形成校企合作资源积聚和配置中心。每年年初由企业向平台提出各自的需求,平台根据企业需求合并同类项后,与相应的大学优势学科的专业进行结合,从研究生的联合培养进行切入。

区校产学研合作平台模式的管理

在2007“名校校长相约张江――话说产学研”论坛上,由上海市浦东新区政府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武汉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联合发起“区校合作共建张江人才高地”的倡议,包括区校合作共同探索张江区校合作模式,共同建设张江研究生培养基地,共同建设张江高新技术人才公共服务平台。

目前,张江的区校产学研合作平台管理模式是:园区管委会和基地的管理机构是互相委托的关系,企业、学校和基地是共建的关系,基地的管理机构进行企业导师的认定和学生的管理,企业推荐导师指导学生的实践,学校对学生进行培养的一个互动多元化的培养模式。参与张江区校合作平台的高校代表有清华大学微电子中心、北京大学微电子研究院、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武汉大学、同济大学、华东理工大学等30多所。参与基地建设的企业首批共有12家成员单位。其中信息产业6家、生物医药6家;第二批成员单位18家,其中信息产业10家、生物医药7家、综合类1家。

区校产学研合作基地的创新联合培养模式

在张江探索的研究生创新联合培养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第一种是“1+1”联合培养模式,即高校培养一年,然后由企业负责一年,根据企业的需求和研究方向,学生在企业通过企业指导教师的指导完成论文。

第二种是委托培养模式,目前武汉大学采用的一个模式,即由企业提出需求,学校为企业定制培养。

第三种是联合招生模式,目前与上海交通大学尝试的一种模式。

第四种是联合设立研究方向,目前与多个学校尝试的一种模式。因为传统的研究生课程结构很难去改变,但现在研究生联合研究方向的课程结构是根据企业的需求及专业方向的需求使学校调整部分选修课作为整个培养计划,这样新的课程结构更适合企业的需要。

第五种是联合设立技术攻关联盟匹配招生计划模式,目前与复旦大学共同探讨的一种模式。

同时,结合研究生创新联合培养模式,张江在技术联盟构建方面,正在进行以下探索:普元软件拟与武汉大学共建软件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展讯通讯与北京大学张江微电子研究院共建实验室,微创医疗与上海理工大学共建技术攻关小组,宏力半导体与复旦大学共同申请“863”项目,盛大网络与复旦大学张江校区建立没有围墙的全球研发中心等。

区校产学研合作平台模式的思考

对张江产学研战略的思考

张江园区发展已借鉴美国硅谷采取的产学研结合驱动模式。在硅谷,企业研发中心的应用与产业发展实践互动。产业发展实践与高等院校的理论研究互动,最后促进不同层次知识间的交流和扩散,提高高科技的创新和产业化的速度,促进自主创新能力,这是硅谷成功的模式,比较符合张江园区发展的特点。所以,张江正结合自身的特点,学习借鉴这种模式推进研发创新、成果转化。

经过张江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两年来的成功探索思考。我们认为张江产学研战略分三步走:

第一步,建立张江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以研究生联合培养为纽带,促进高校、科研院所、企业互动机制的建立。事实表明,张江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模式是资源最节约、效果最明显的产学研合作模式,积聚了多所大学最优质的资源为园区发展服务,在园区建设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相当于构建了张江虚拟大学研究生院。

第二步,在研究生联合培养的基础上,结合各大学学科优势与相关企业构建多个技术联盟,解决各大产业基地发展中的技术瓶颈问题,构成园区发展内在驱动力。

第三步,在张江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成员单位和技术联盟的基础上,筹建张江产学研联盟,构建市科技教育界、园区管委会、各大学、各企业参与的一体化产学研平台,促进张江产学研合作和张江自主创新体系建设,建设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对国际化产学研平台建设的思考

目前我们开发了“1+1+1”研究生联合培养模式,即第一年在国内学习,第二年在国外学习,第三年在国外或国内大企业实习的模式,这种国际化产学研平台是一个发展趋势。盐城市人民政府、美国韦恩州立大学、江苏大学拟共同发起设立“盐城汽车城产学研平台”,这是在张江高科技产学研平台基础上对外产业及国际化的一个延伸。平台将引进和集聚国内外高校资源,培养高层次科技和管理人才,提高汽车城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和竞争能力,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促进汽车产业健康、持续、快速发展,实现政府、高校、企业和人才的互通共赢。

对金融业产学研平台建设的思考

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是智力的竞争。金融人才问题是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中最为重要的因素,也是上海与国际金融中心差距最明显的地方。金融人才特别是高端金融人才的匮乏,是制约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重要瓶颈。由政府搭建平台,引入国内外知名高校与陆家嘴区域的金融机构一起,构建一体化有效运作的政、产、学、研体系,逐步形成高校集聚区、人才集聚区和金融研发集聚区,探索解决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金融人才缺乏问题。目前我们正在探索一种新的途径,将张江的产学研模式及国际化的产学研模式在金融业、财经业得到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