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桥:黄河在青海段落上的奇丽风景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桥:黄河在青海段落上的奇丽风景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NO.1

每年夏季,循化撒拉族自治县的清水湾,因举办琳琅满目的文体活动而表现得热闹非凡。

在这些充满浓郁地方特色的文化活动和集会中,人们总能见到一种用羊皮筏子横渡黄河的古老表演。其实,这就是从前当地人们过河用的最先进的工具。如今,伴随着作为公路建设中最主要建设内容的一座座大桥的建成,羊皮筏子就开始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曾经黄河上的一道独特风景,羊皮筏子已经成为了人们美好的记忆。而当我们的目光伴随着从遥远的巴颜咯拉山腹地发源,一路飞泻,在高原峭壁耸立的山谷中奔腾咆哮的黄河时,更会有惊奇的发现:黄河就像一条蜿蜒的绸带缠绕在起伏的群山之间;而横跨在一碧万顷的波涛之上、而且造型各异的桥,宛如彩虹,点缀着高原苍茫的旷野,也给汹涌的黄河平添了一些宁静的色彩。

从源头到出口,黄河流经青海省四个自治州和一个行署所辖15个县和两个县级行政单位,境内干流长1972公里,占黄河总长度的36%,流域面积15.13万平方公里,占黄河总流域面积的20.3%。也正是这些看似枯燥的数字,成就了黄河在青海境内与众不同的风采和美丽――尤其那些高悬低卧,形态万千,横垣在河之上的桥,凝固着高原上一段段久远的记忆。

在黄河流经青海的土地上,也曾留下了太多关于过河的辛酸和往事。素有大自然描绘的黄河之美画卷的循化县孟达峡谷里,有一个位于黄河北岸高高山坡上名叫阿玛查的村庄,她紧邻黄河,黄河却成了他们通向外界的天堑。无奈的村民们只好把一根粗粗的钢丝绳,一头固定在村口,一头固定在黄河对岸的公路上。这就是这个村庄通向外界的惟一的“路”。过河时,就用麻绳把人和牲口拦腰绑在钢丝绳上面,然后一点一点挪过宽阔的河面!那样惊心动魄的过河场景常常让所有的人目瞪口呆!

无独有偶,在群山连绵的青海,在滚滚奔涌的黄河两岸,从前人们过河的方式大多如此;甚至在一些地方,人们常拽着马的尾巴借着浮力泅渡过河。那些崎岖逶迤的河道,说不完渡河人的辛酸;不老的孟达峡谷,回荡着过河人的无奈和悲壮。而如今,这样的钢丝绳早已经不见了踪影,屹立于黄河之上的各式大桥,让曾经的天堑,变成了坦途。

NO.2

建桥的最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解决跨水或者越谷的交通。

千百年来,桥梁早已成为人们社会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智慧的人们总是立足于本地的实际条件和需要,遂步创造出多种多样的桥梁形式,构筑起与外界的连接通道。桥也是架设于山水之间的建筑物。它长期屹立于大自然之中,也就成为了点缀和美化大自然的精彩一笔。有山有水自然也就会有桥,桥梁本身也是实用与艺术的融合体。

青海境内黄河上的桥,也显得很有地域特色。在那些山高水激、谷深崖陡,难以砌筑桥墩的地方,当地人们采用藤条、圆木等山区材料,建造起的绳索吊桥和木梁桥等尤其引人注目。1977年12月,循化县政府为便利县城附近、黄河南北两岸各族人民交通,同时也为开发利用波浪滩等荒地,建设了积石钢索吊桥。积石吊桥于1979年12月建成,桥身用悬挂钢索作为桥身主要承重结构,全长140米,净宽5米,不仅是循化县沟通南北两岸乡村的要道之一,也是撒拉之乡一道独特的风景。

黄河上游最有名的吊桥,当属卡力岗吊桥。它不仅是连接兴海县与同德县的河同公路上,横跨黄河后到达同德县的重要枢纽,也是青海境内黄河上最早建成的公路桥。2007年,青海省又投资3000多万元,在黄河上游唐乃亥至宁木特230公里河段新建了4座吊桥,解决农牧民群众“过河难”的问题。这4座吊桥从上游而下依次是位于海南藏族自治州兴海县唐乃亥乡黄河干流上的鹿圈吊桥和位于鹿圈吊桥下游约5公里、连接兴海、同德两县的要津的水文站吊桥;位于海南州贵德县境内的贵德悬索桥和位于黄南藏族自治州河南蒙古族自治县境内的宁木特悬索吊桥。这些形态独特的吊桥,不仅是连接海南、黄南、果洛等少数民族自治州的捷径,也是一幅黄河造福人间的生动画卷。

NO.3

伴随着新时代里公路建设的强劲号角,青海境内黄河上的桥也日新月异,不仅折射着迷人的光芒,也生动地记录了时代的美好。

位于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玛多县的黄河桥是青海境内黄河上的第一座桥。玛多黄河桥是6孔12.5米、全长86.9米的钢筋混凝土少筋微弯版组合桥梁。该桥位于国道214线玛多县附近,是黄河最上游的第一座永久式桥梁,有“天下第一桥”的美名。

而省道阿赛公路中段隆务河与黄河汇流处的隆务黄河大桥,是青海省第一座大跨径石拱桥。1959年12月由青海省路桥公司动工修建,1960年4月建成。施工中利用当地盛产的优质石料和宜建拱桥的有利地形,并吸取了外地的先进经验,建筑快、用料省、质量好。通车以来,为黄南藏族自治州的工农牧业发展和民族团结进步,发挥了重要作用。

循化伊麻目黄河大桥为立墩永久式桥梁,位于县城西7公里伊麻目村北,距省会西宁151公里,属于旅游建筑景点。1969年,临平公路列入国防公路建设项目。青海省交通厅与军事交通部派人至黄河渡口视察,黄河大桥被列为重点工程之一,是年11月测量设计。1970年,国家投资97.8万元,由青海省公路局第四工程队承建,1月18日开工。同年10月28日通车。大桥全长277.26米,桥孔17个,其中孔径10米的2个,15米的15个,净宽7米,两侧人行道各宽0.75米,桥墩结构为钻孔灌注桩双柱式墩台,桩直径0.9米,桩深有15米、23.32米、24.03米3种。属省内黄河段最长的桥梁,此处黄河水深3米,流速2.5至3米,1974年,省投资5万元修护河岸砌石长80米、376立方米。大桥两岸林木葱茏,珍禽遍布,河水碧蓝,互为映衬,构成一幅美妙的大自然景观。

贵德黄河大桥修建工程自1976年4月筹备备料,11月19日正式开始动工,于1977年12月13日完成了大桥的主体修建工程,1977的12月至1978年4月完成了收尾工程,1978年5月大桥工程全面竣工。6月1日,贵德县各族人民庆贺贵德黄河大桥修成,剪彩通车。黄河大桥的建成,进一步改变了黄河上的交通面貌,使两岸人民和宁贵公路上行驰的车辆畅通无阻。

NO.4

一些看似微妙的细节,其实也是时代变迁的印记。

我省地处江河源头,河流众多。根据有关资料统计,全省现共有桥梁1930座,其中永久性桥梁1923座,占99.6%;特大桥和大桥已建成70座。尤其西部大开发以来,伴随着一批通县油路建设的步伐,黄河上游也先后新建、改建、扩建了多座跨河大桥。如今,玛多黄河公路大桥、雅娘黄河公路大桥、吉迈黄河公路大桥、达日黄河公路二号大桥、玛曲黄河公路大桥、拉加寺黄河公路大桥、卡力岗黄河公路大桥、尕玛羊曲黄河公路大桥、拉西瓦水电站黄河大桥、尼那水电站钢索吊桥、贵德黄河公路大桥、李家峡水电站黄河公路大桥、康隆黄河公路大桥、尖扎黄河公路大桥、隆务黄河公路大桥、公伯峡黄河公路大桥、街子黄河公路大桥、循化积石黄河公路大桥、积石镇黄河人行吊桥、清水黄河人行吊桥、循化伊麻目黄河大桥……索然有形的距离隔断了黄河两岸的交流,但这些跨河大桥的出现,将十里之遥变为零点之距。

“隔山不算远,隔河似天涯”。桥作为最基本的交通设施,把因河阻断的陆路连接起来,促进了生产发展,促进了社会的和谐进步。无论是凌空高悬的索桥,还是韵味十足的浮桥,或涵影瑰丽的拱桥,无不摇曳着人文的风采。因而在青海,群众对桥更有一种特殊的感恩情结。人们都习惯把桥形象地比喻为彩虹,意在强调桥能起联系作用使彼此相通的现实意义和价值。在青海牧区,人们总喜欢把洁白的哈达和五彩的经幡敬献在桥头,表达他们对桥的深深情怀;而在青海广阔的农村,横跨黄河的桥,不仅是畅通的道路,更是绚丽的风景。

姿态万千的这些黄河之桥,有的雄距山岙野岭,古朴雅致;有的跨越岩壑溪间,山川增辉;有的坐落闹市通衢,造型奇巧;有的一桥多用,巧夺天工。不管风吹雨淋,无论酷暑严冬,它们总是默默无闻地为广大的行人、车马跨江过河,飞津济渡――桥向人们展现着一道道旖旎隽丽的风景,组成了一幅幅典型的高原风景油画。

桥,青海黄河上的这些奇丽风景,也生动地记录了高原大地上物换星移的峥嵘岁月和沧桑变迁。桥也正连接起远方,描绘着青海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