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让我如何走近你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让我如何走近你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那么,在品读诗歌的时候,我们也需要用真性情,调动一切感官,走近诗歌,走进诗歌!

关键词:读;听;想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2)10-0183-03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诗,是中华民族艺术宝库中最为璀璨夺目的一颗明珠。诗歌浩如烟海,佳作如林,形成了中国文学史上不可企及的一座艺术高峰。但在高一学生的一次调查中,笔者发现喜欢诗歌的学生寥寥无几,多数学生对诗歌没有什么感觉或课外基本不接触。这无疑是一种精神贫血,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摒弃,我们不能过没有文学的生活,尤其是不能没有我们喜爱的诗歌。一颗玲珑的心,需要诗意地生活。那么,诗歌,让我如何走近你?

我们应该从形式和内容两方面去把握诗歌。从形式上说,要把握诗歌的“三美”,闻一多先生说过:“诗歌有三美,建筑美,音乐美,绘画美。”这是一种感性的美,它强烈地冲击着我们的感官。当然,诗歌也有着知性的美,它是诗歌的灵魂,需要我们从内容上去把握。那么,在操作上,笔者主要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把握的:

一、美美地读

熟读吟诵是把学生带进诗歌大门的关键一步,也是第一步。在反复吟诵的过程中,能深刻体会到诗歌的建筑美。建筑美主要表现在:

1.叠词的使用。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李清照《声声慢》)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2.反复的吟咏。

“大堰河,是我的保姆/她的名字就是生她的村庄的名字/她是童养媳/大堰河,是我的保姆。”(艾青《大堰河――我的保姆》)

3.回环的妙用。

秦观就写过一首很有意思的回环诗,原诗如下:

已 赏

时 花

醒 归

微 去

力 马

酒 如

信上的14个字排成一圈,在诗中描述了他在外出游玩的生活和情趣。其内容为:“赏花归去马如飞,去马如飞酒力微。酒力微醒时已暮,醒时已暮赏花归。”14个字组成了一首七言绝句,每个字出现了两次,文字处理技巧高超。让人惊叹于诗歌建筑美的神奇和魅力。

4.排比的装饰。

“她含着笑,洗着我们的衣服/她含着笑,提着菜篮到村边的结冰的池塘去/她含着笑,切着冰屑悉索的萝卜/…… ”(艾青《大堰河――我的保姆》)

5.矛盾对比的趣用。

“我做了生我的父母家里的新客了!”“家”和“客”是对立的,能做客的地方不是家,在家的时候不是客。诗人在这里正是抓住了家和客的一对矛盾,表达出一种复杂的辛酸之情。

“我看着母亲怀里的不熟识的妹妹”(艾青《大堰河――我的保姆》)

6.词性的改变。

“粪土当年万户侯”(《沁园春・长沙》)

7.词序的颠倒。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沁园春・长沙》)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王唯《山居秋暝》)

二、美美地听

诗歌是一种语言艺术,语言有义有音,具有音乐美。英国诗人科勒律治在《文学传记》中说:“心灵里没有音乐,就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诗人。”诗歌的音乐美无处不在。

1.节奏美。

节奏是形成音乐美感的重要因素,它能给人以和美感,节奏还可以使个体得到统一,差别达到协调,散漫趋向集中,因此节奏本身就具有非常动人的魅力。节奏美主要表现在押韵和节拍上面,譬如: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挥手/作别/西天的云彩。(徐志摩《再别康桥》)

崔颢的《黄鹤楼》被评为唐人七言律诗第一,所押的韵分别是“楼、悠、洲、愁”,读起来徐缓而悠长。

2.音调美。

《文心雕龙・声律篇》提出有“同音相应,异音相从”。“同音相应”是求整齐,“异音相从”是求变化。整齐中有变化,变化中有整齐,抑与扬有规律的交替和重复,即形成和谐的音调。

李重华《贞一斋诗说》云“叠韵如两玉相叩,取其铿锵;双声如贯珠相联,取其宛转”,在《琵琶行》中很为明显,譬如: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用的是双声。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用的是叠韵。

有了这些手段,读起来,使音调或铿锵,或婉转,或荡漾,或促节;有了这些手段,读起来,使铿锵的更铿锵,使婉转的更婉转,使荡漾的更荡漾,使促节的更促节。

三、美美地想

金开诚先生指出:诗词赏析始终离不开一个“想”字。王国维也说过“有造境,有写境”。我们在听读诗歌的时候,最好闭上眼睛,让思维驰骋。想象一下诗歌的绘画美。

绘画美主要表现在:

1.色彩美。

“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王勃《滕王阁序》),“清”为冷色,“紫”为暖色,在淡雅中涂抹一缕亮丽的色彩,彼景不正象征着彼情吗?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蒋捷《滕王阁序》),大红大绿的渲染,给人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击和时光流逝的动感。

还有的诗歌是有颜色的。《沁园春・长沙》是红色的,那是激情燃烧的岁月;《雨巷》是白色或紫色的,那是丁香一样的颜色;《再别康桥》是绿色的,那是诗人放飞的青。

2.留白美。

留白实际上是艺术上的一种虚实相生之法,汤贻汾在《画鉴析览》中说过:“人但知有画处是画,不知无画处皆画,画之空处全局所关,即虚实相生法。”笔者想把这个“画”字改为“诗”字,其实,苏轼早就说过“画中有诗,诗中有画”。譬如:“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言简而意丰,让人回味无穷。

四、美美地品

读诗如品茶,怎样把握诗歌的主旨?是很多学生感到困惑的。他们在读诗之后,常感觉不知所云:“这首诗传递的是怎样的信息呢?”其实应该分四步走:

1.了解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和诗人的生平际遇。

譬如在学《再别康桥》之前,笔者提了三个问题:①美、英的社会环境,哪个更适合徐志摩?②为什么徐志摩会对康桥有这么深厚的感情?③徐志摩回国后的六年,他的理想、追求与国内的现实有怎样的差距?在回答了这三个问题之后,我们就找到了解读这首诗的切入点。

2.找出诗中的意象,而对意象的把握无疑是解读诗歌的金钥匙。

什么是意象?简单地说,意象就是寓“意”之“象”,就是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在这首小令中,作者就连用了十个意象。诗歌中常见的意象有比喻意象和描述意象。

在《雨巷》一诗中,“丁香”可以看作是诗人迷茫的内心追求,是比喻意象。而在《大堰河――我的保姆》这首诗中几乎通篇用的都是描述意象,他选择日常生活中真实存在的大量细节构成一幅幅画面,由诗人饱含深情的笔墨把它们化成叙事性的诗句,给人以强烈的画面感和情感冲击力。例如,诗的第四节,诗人连续用8个排比句,每一句都是一个大堰河日常生活的描述意象,集中塑造了大堰河这个勤劳、善良、朴实、贫苦的农村妇女形象。

3.捕捉意象的特征。

在上《雨巷》这首诗时,要求学生找出“丁香”“姑娘”“油纸伞”“雨巷”等意象,然后找出这些意象的特征。学生们读后分析得出:“姑娘”的特征是“有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 /丁香一样的忧愁/默默行着/叹息一般的眼光/ 丁香般的惆怅”。

4.从意象的特征去体味诗人的情感。

还是《雨巷》这首诗,从“姑娘”的颜色、眼神、神态中我们不难发现诗人是想传递一种哀怨、彷徨、凄婉迷蒙的情感。

笔者把以上的几个步骤,以《再别康桥》为例,做成了如下一个表格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那么,在品读诗歌的时候,我们也需要用真性情,调动一切感官,走近诗歌,走进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