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新生儿防治感染管理模式探讨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新生儿防治感染管理模式探讨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目的 探究防治新生儿感染的有效管理模式。 方法 分别对第一时间段(2007年1月~2009年1月)和第二时间段(2009年1月~2011年1月)内的易感高危新生儿实施不同的防治感染管理模式,并对两个时间段中易感高危新生儿预防性抗生素的应用情况、应用率以及感染的发生率等进行调查统计。 结果 第一、第二时间段的易感高危新生儿分布情况之间进行比较,差异不显著(P > 0.05);两个时间段内易感高危新生儿的预防性抗生素应用率之间进行比较,差异显著(P < 0.05);第一时间段内的抗生素应用药量约为第二时间段内抗生素使用量的13.8倍;2个时间段内易感高危新生儿感染率之间进行比较,差异较小(P > 0.05)。 结论 第二时间段中所采用的新生儿防治感染管理模式实施效果好于第一时间段中所采用的管理模式,更加适合在基层医疗场所推广应用。

[关键词] 新生儿;防治感染;管理模式;抗生素

[中图分类号] R722.1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2)04-0147-02

Discussion on management mode for preventing infection of newborn

ZHU Jihui

Department of Infection Control, People's Hospital of Longgang District in Shenzhen City of Guangdong Province, Shenzhen 518172,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prevention of neonatal infection of the effective management model. Methods Different prevent infection management mode were implemented for susceptible high-risk neonates in the first time period (2007 January to 2009 January) and the second period (2009 January to 2011 January). Respectively analyzed susceptible high-risk neonates in prophylactic antibiotics application, application rate and the infection rate of the two times. Results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first and the second time of the susceptible high-risk neonates distribution comparison (P > 0.05); The difference was significant between two period of antibiotic prophylaxis application rate (P < 0.05); The dosage of use of antibiotics was 13.8 times in the first period than in the second time period; There was little difference between two period of susceptible high-risk neonates infection rate (P > 0.05). Conclusion The implemented effect on the management pattern of prevention for infection in neonatus is better in second period than that in the first time, and is more suitable for popularization and application in primary care sites.

[Key words] Neonatal infection; Prevention; Management mode; Antibiotics

新生儿组织器官发育尚不完善、机体内部组织器官功能以及免疫功能低下,这是导致新生儿感染发生率较高的主要原因[1]。而且患儿在感染的早期症状不明显,相对隐匿[2],特别是在分娩过程中已形成感染途径的新生儿更易受到外界感染因素的侵袭,具有更高的感染发生率,这部分新生儿被称为易感高危新生儿,医务工作者应该对部分新生儿引起较高的重视。由于抗菌药物均具有一定的不良反应,特别是对新生儿具有较大影响的抗菌药物的应用更受到一定的限制,目前,有关新生儿的抗菌药物应用指南尚未制定出。为探究良好的新生儿预防感染的方法,降低新生儿感染的发生率,本组研究对新生儿防治感染的管理模式进行了专门的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参与本组研究的120例均为2007年1月~2011年1月于我院出生的易感新生儿;其中男53例,女67例,体重2 301~4 680 g。所有新生儿均满足高危易感新生儿的诊断标准[3]:(1)分娩过程中羊水浑浊度超过Ⅱ度;(2)具有胎膜早破史;(3)产程超过6 h;(4)分娩过程中发生轻度或重度窒息。

1.2 方法

1.2.1 不同时间阶段的设计方法 本组研究在设计时间段时将时间安排得很紧密,主要目的是为了防止时间间隔过大,对结果产生影响。其中第一时间段设定为2007年1月~2009年1月,而第二时间段设置为2009年1月~2011年1月。

1.2.2 不同时间段新生儿预防感染管理模式的设定方法 第一时间段中沿用新生儿感染预防的普通方法,在所有易感高危新生儿出生的当天应用抗生素进行预防性治疗,应用的药物以氨苄青霉素为主,对于较严重的新生儿辅助应用其他药物,连续应用3天;第二时间段则采用另一种管理模式:(1)所有易感高危新生儿在出生当天均进行脐带血中C-反应蛋白的检测,在出生后第3天复查血中C-反应蛋白的含量。(2)若所检测的新生儿血中C-反应蛋白含量出现异常(一般认为当血中C-反应蛋白含量超过4 mg/L时为异常)即可认为该新生儿为感染疑似病例,需要给予抗生素预防性治疗。抗菌药物为头孢唑林,患儿在用药两次后再次复查C-反应蛋白并进行相应的血常规检查,若此时所检测项目均已恢复正常即可停止应用抗菌药物,若仍存在异常则继续预防性地应用抗菌药物。除此以外,为及早明确感染的发生、性质以及感染的部位等结果的正确性,需要辅助应用X线以及大小便等检查项目。

1.2.3 观察指标及诊断标准 调查、统计两个时间段内的易感高危新生儿的抗生素应用率以及抗菌药物应用量、感染发生的情况等,并对两组资料进行对比分析。感染的诊断标准如下[4]:患儿必须要具有感染的相应临床症状、体征以及实验室辅助检查结果作为依据。预防性抗生素应用率为预防性用药者与每组中所有新生儿总数的比值。

1.3 统计学方法

数据均用SPSS17.0统计分析软件包进行处理。计量数据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数据采用χ2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

两时间段内易感高危新生儿的一般资料(包括羊水混浊超过Ⅱ度者、胎膜提前6 h早破者和轻中度窒息患者的病例数等)经χ2检验,发现相同项目中所包含病例数在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1。

2.2 抗生素预防性应用状况

第一时间段内易感高危新生儿的预防性抗生素应用率为96.7%,第二时间段内为81.7%,二者比较差异显著(χ2=16.358,P < 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第一时间段内易感高危新生儿的预防性用药时间合计平均(820±152)d,第二时间段平均(618±46)d,每天用药量相同,说明第一时间段内的抗生素用量约为第二时间段内抗生素用量的1.33倍(820/618)(t = 24.178,P < 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2.3 感染的发生状况

两个时间段内易感高危新生儿感染率之间进行比较(第一时间段的感染率10.6%、第二时间段的感染率为11.0%),两个时间段内的感染率差异较小(χ2=1.057,P > 0.05),无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新生儿组织器官发育尚不完善,机体免疫功能相对低下,感染率较成人高,另外新生儿在感染早期常不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起病相对隐匿[2],特别是在分娩过程中已形成感染途径的新生儿更易受到外界感染因素的侵袭,具有更高的感染发生率,这部分新生儿被称为易感高危新生儿。

由本组研究结果可知:第一时间段内的易感高危儿分布状况与第二时间段内的分布状况基本相同,两个时间段中易感高危儿的感染发生率无明显差异,事实上第二研究时间段内在预防性抗生素使用量上却明显下降,从而更加证实第二研究时间段在预防感染管理模式的设计上更佳。

该操作模式具有以下四大明显优势:(1)抗生素仅在疑似感染的新生儿中应用,符合感染管理的基本原则。感染管理的原则:早发现早治疗;疑似感染的病例更要及早预防和治疗;疑似感染病例就是在第2研究时间段借助CRP检测手段去发现的;CRP在正常新生儿血清内的含量甚微,很难测出,它不能通过胎盘,但是一旦感染,其含量在数小时内可迅速增长,达到其正常值100倍甚至1000倍的峰值,并与感染的程度呈正比,其敏感度可达到正常值的90%~100%[5],该指标比任何血浆蛋白定量作为细菌感染更敏感,CRP的这些特征决定了其在早期感染管理中的临床价值。(2)感染管理模式中具体工作要求松弛适度,使得需要重点观察的对象更为突出,有利于医疗活动的安全进行。对新生儿进行CRP检测,当患儿首次检测出现异常时,可列入疑似患儿并进行复查,若复查结果异常时方可使用抗生素。这样在一定范围内减少了抗生素的使用量,并且检测结果可以指导临床用药,不仅有利于临床工作量的减少还能突出需要重点观察的对象,节约医疗资源,提高医疗资源应用的有效率[6]。(3)能有效地减少预防性抗菌药物的使用量,有助于控制抗菌药物滥用的现状。2002年9月召开的第42届国际抗生素及化疗会议中对预防性抗生素的过量应用及其带来的严重不良后果进行了重点讨论,会议中呼吁医学界要尽最大力量阻止过多使用抗生素的问题。为积极响应该会议的呼吁,我院实施了第二时间段中的方法,并获得了积极的效果,说明该预防模式具有良好的优越性。(4)该管理模式实施过程中借助了CRP检测方法,具有操作方法简单、易于掌握、价格实惠的优点,与第一时间段内所采用的管理模式相比,更加适合在基层医疗场所推广应用。综上所述,第二种预防感染的管理模式具有更高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胡建山,黄立新,贾利敏,等. 超敏C反应蛋白在新生儿感染性疾病中的临床意义[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19(35):4548-4549.

[2] 杨青华,魏祥松,廖兵. 血清降钙素原、超敏C反应蛋白和血细胞介素6鉴别新生儿感染性肺炎的意义[J]. 重庆医学,2007,36(12):1194-1195.

[3] Healy CE, Leonard DS, Cahill R, et al. Primary end urologic re alignment of complete posterior urethral disruption[J]. Ir Med J, 2007, 100 (6): 488-489.

[4] 德全,季海生. BacT/Alert3D血培养分级报告的临床应用研究[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6,16(8):955-957.

[5] 王沛,何永贵. 新生儿金黄色葡萄球菌败血症早期诊断方法的建立[J]. 中华传染病杂志,2009,27(11):682-684.

[6] 郑虹,李观定. 新生儿监护室医院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J]. 中国医药导报,2008,5(27):81-83.

(收稿日期:2011-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