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英涛:丁肇中:接住一滴雨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英涛:丁肇中:接住一滴雨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丁肇中是世界著名实验物理学家,祖籍山东日照。父亲丁观海、母亲王隽英皆任教于大学。丁观海1934年毕业于当时的国立山东大学中文系,后到美国密歇根大学学习土木工程,而王隽英当年也是在美国留学。他们本想把丁肇中生在中国,但是因为王隽英意外早产,丁肇中成了美国公民。

在丁肇中出生才两个月时,父母把他带回了中国。但当时国内正值抗战爆发,丁肇中的童年是在颠沛流离中度过的。小时候丁肇中学习很差,直到上中学时才开始对物理产生了兴趣。很小时他就从父亲口中知道了法拉第、伽利略、牛顿,听到了很多大科学家的故事,所以他也盼望自己成为一个科学家。

读中学的时候,因为数理化成绩突出,同学们觉得丁肇中的脑袋里装了太多的知识,就给他起了一个“丁大头”的绰号。后来,丁肇中到美国密歇根大学学习后,美国的同学又说他是个怪人,学习顶呱呱,可惜不合群。然而,就是这么一个“怪人”,只用了5年时间就拿到了物理和数学双学士学位,以及物理学博士学位——从念大学到博士再到搞科研,一般人大约需要10多年时间。

有人说丁肇中是个天才,但他自己却否认,他说,我只是比较专心。他专心到曾经做一个非常困难的实验,要收集的数据非常小,就一直在实验室里窝了四五天,白天、晚上都没有离开过。而四五天不睡觉就是为了能了解实验室里所有的物理现象和所有的数据。因为要把注意力全集中在科研上,所以他个性比较孤僻,耐得住寂寞,也更注重事实,从来不人云亦云。在做一些很大的项目时,一开始他都会找一些同样很著名的物理学家一起来探讨,但是每次开场时,他都直接说,我不会听你们的。因为他只是想看看他们的观点。

1972年,丁肇中向美国长岛的布鲁克海文国立实验所提出了寻找新粒子的计划。由于这一实验费用多、难度大,所以,他的计划一出台,便受到来自各方面的批评和责难,其中包括很多著名的物理学家。尽管没有人相信会有那么一个设想中的粒子,但丁肇中仍然坚持自己的想法,坚信自己的预见,他顶着多方的责难,和自己的实验组成员开始了艰难的工作。他说:“在雨季的时候,一个像波士顿这样的城市,也许在一秒钟之内就会降落下千万的雨滴。如果其中一滴有着不同的颜色,我们就必须找出那一滴雨。”

有这样的决心,还有什么困难是不可战胜的呢?事实最终证明了丁肇中的观点是对的。从1966年开始,到1974年8月,他领导的实验小组经过近10年的矢量介子实验,终于发现了被称为“物理学十一月革命”的新粒子——J粒子。J粒子的发现,使实验物理学家和理论物理学家都大为惊异:现有的基本粒子理论中出了一个大漏洞,为什么先前没有人预料到它的存在呢?那些曾经嘲讽、攻击过丁肇中的权威们,在事实面前,也只能认输了。

丁肇中的实验改写了物理教科书,给亚核子世界重绘了一幅崭新的图画。1975年2月14日,当时的美国总统福特特别发来贺电,向丁肇中领导的实验小组取得的成就致敬。1976年,丁肇中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他是继李政道、杨振宁之后,第三个获得此项殊荣的华人学者。

再回头说当年,当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莱德曼教授和他的实验小组成员们正在实验室里紧张工作时,忽然传来了丁肇中发现J粒子的消息,莱德曼教授震惊得手脚都发软了。原来,早在1967年,他就曾在丁肇中工作的布鲁克海文国立实验所那台加速器上工作过,他也曾看到一些模糊的反常现象,但他却没有坚持探索,而是带领实验小组一班人马转移到了条件更好的费米国立实验室继续搞研究。就是这么一次放弃,他把可能得到的诺贝尔奖给弄丢了。

莱德曼之所以会错过先发现J粒子的机会,原因就出在那台探测器上。因为莱德曼在做实验时,只注重探测器的灵敏度,却一直忽略它的分辨功能。从传统的观点来看,他这么做是正常的,因为他们想要探测的这类粒子都具有很大的宽度,如果下血本去提高探测器的分辨功能,那简直是杀鸡用牛刀。而丁肇中就像一个敬业的织网者,哪个网眼都不肯疏漏,他个性中的孤独和坚持,使他根本不认同传统的习惯,而是坚决不顾反对意见,特别花本钱和大力气改进了探测器的分辨功能。而J粒子偏偏就是一个宽度极窄的“怪”粒子,就像一群大鱼中隐藏着的一只小虾,莱德曼的探测器根本就没法辨清它的真面目,而丁肇中密不透风的细网眼,自然就出奇制胜,捞住了这只不寻常的“小虾米”。

莱德曼后悔莫及,他失败就失败在没有丁肇中那种在千万滴雨中执著、敏锐地去接住唯一的那一滴有颜色的雨的精神。

失败与成功之间,原来就只是一滴雨的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