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莫让“常识”打劫了教育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莫让“常识”打劫了教育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通过“打劫策划”事件,我们看到了教育创新之所以止步不前,部分原因在于我们对学生根深蒂固的家长式教育态度

近日,在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中文学院文秘专业课堂上,老师基于“锻炼文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人力资源配置能力”,而留给学生做一份“打劫银行”策划书的作业,并对学生的作业在课堂上做了公开点评。(《信息时报》3月20日报道)

此事经媒体报道后,引起轩然大波。意见鲜明地呈现出两派:一派是课堂上的学生,大多认为此作业有创意,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大家很愿意去认真完成。而外界舆论则认为“大学生策划打劫银行是误导”,担心此举会教坏学生。甚至该教师的手机号都被人发到网络上,成了过街的“老鼠”,人人喊打。

究竟是谁最有资格评价这份“打劫银行”策划作业的优劣成败?毫无疑问,是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中文学院文秘专业课堂上的学子们,他们是教育的受众,教育的成功与否,他们最有发言权。

较之于大学课堂上常见的乏味与无聊,这次作业本身充满新奇和刺激,自然而然地激发了学生创造的兴趣。媒体报道说:“全级的同学两个星期以来都在讨论如何打劫银行,有些同学在睡觉、吃饭的时候都在研究。记者看到,一位学生的QQ签名上俨然写到:‘神啊,教我怎样才能成功打劫银行吧!’”

如果此言真实,那么我们不难断定,学生是非常认真地对待这个作业的,否则不会连“睡觉,吃饭的时候都在研究”;而之所以能够认真对待,源自于他们对这份作业抱有的兴趣。上过大学的人们可以试着假设一下,如果老师留给学生的是一份平庸无奇的策划书,将心比心,学生还可能这么认真地对待吗?

一份“打劫银行”的策划作业,真的能够让学生们去打劫银行吗?反对这种教育创新的人们,最为担心的就是这一点,生怕这种教育会教坏学生,使学生走上犯罪的不归路。

其实,我想这一点也大可不必,平心静气地说,过度的担忧即便不是自作多情,也是杞人忧天了。说穿了,这种担心的实质在于对大学生心智程度的假定,认为学生一教就坏,必须把他们像“类人孩”(意为心智不成熟,编者注)一样紧紧地管着。这种思维方式,是对当代大学生心智成熟程度的不信任,把当代大学生当成了没有任何是非观念、没有任何判断能力的侏儒。

长期以来,大学精神本身的沦丧以及学者尊严感的丧失,已经使得我们的大学课堂越来越缺乏活力,老师照本宣科地讲,学生心不在焉地听,学问养成之所变得乏味无比。很多时候,学生选修一门功课与否,无论是必修课还是选修课,都更看重老师是否点名、老师给分松紧,通过程度难易等等,而不是知识本身的魅力。校园里面一代又一代学子流传的“选修课必逃、必修课选逃”的顺口溜,无不流露着大学教育的失败。学生在毕业的时候,大多把课堂上接收的那点东西还给了老师。

在这种情况下,我想我们很有必要重新激发起学生的趣味。王小波先生生前一直提倡有趣的问题,在《红拂夜奔》自序中指出:“每一本书都应该有趣,对于一些书来说,有趣是它存在的理由:对于另一些书来说,有趣是它应该达到的标准。”在这里,我们不妨将这些“书”变成我们的大学课堂:每一堂课都应该有趣,对于一些课堂来说,有趣是它存在的理由;对于另外一些课堂来说,有趣是它应该达到的标准。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的这份“打劫银行”策划书,之所以受到教育的受众――学生的欢迎,既不是因为这位老师的严厉程度,也不是这门课的重要程度,而是因为这份作业趣味盎然,能够超越我们日常的思维习惯,能够极大地激发起每一位同学的想象力。我们口口声声呼唤教育创新,可是创新一旦冒出点苗头的时候,我们却无限地放大其缺陷,把孩子与洗澡水一起泼了出去,彻底打消创新的念头。

眼下,在大多数高校里,“以学生为本位”的办学理念,还在方兴未艾地提倡乃至施行着。那么,既然学生是大学教育的主体,那就把评价大学课堂教育成败与否的权利交还给学生。给教育创新一线生机,如何?

(作者系中国政法大学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