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盈余管理制约因素研究综述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盈余管理制约因素研究综述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一、引言

盈余管理是经营者运用会计方法或者安排真实交易来改变财务报告以误导利益相关者对公司业绩的理解或者影响以报告盈余为基础的合约(Healy and Wahlen,1999)。西方会计学界对盈余管理的研究始于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并且由于实证研究方法已开始占据会计研究方法的主导地位,对于盈余管理的研究也多为实证研究。我国现代会计事业起步较晚,以1993年会计准则颁布和执行为起点至今也不到20年。因此,我国会计学术界对盈余管理的理论研究是伴随着二十世纪90年代末证券市场的逐步发展而兴起的。相比于西方会计学术界对盈余管理较成熟的研究成果,我国会计学者还有待结合具体的证券市场环境以及新会计准则体系的完善过程来做创新性的、深入的研究与探索。近年来已有大量盈余管理相关文献对盈余管理的动机、盈余管理的手段、IPO盈余管理、亏损公司的盈余管理以及资产减值与盈余管理等问题进行了研究与综述。本文将主要对关于盈余管理的制约因素的相关文献进行综述,即对审计意见和公司治理与盈余管理的关系进行回顾与评价。

二、审计意见对盈余管理的制约

(一)会计师事务所特点与盈余管理 这里所指的会计师事务所的特点主要是从地域和规模来说的。针对地域而言,异地事务所对盈余管理的抑制能力显著强于本地事务所(李奇凤,宋琰纹,2007)。同时在考虑了政府控制的影响下,本地会计事务所审计的公司的盈余管理水平则较低,而较低的盈余管理水平能够降低审计师出具非标意见的概率(龚启辉、李琦、吴联生,2011)。从规模来说,蔡春,黄益建,赵莎(2005)认为“非前十大”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公司的可操纵应计利润显著高于“前十大”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公司的可操纵应计利润。这也就是普遍认为的国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或者按所审计客户规模排名的国内十大会计师事务所理应具有更高的审计技术。但李奇凤、刘洪渭(2009)的研究结果表明在控制了事务所聘任过程中的自选择偏误后发现,我国目前尚不存在“事务所规模越大,审计质量越高”的规律。即在我国目前的现实背景下,这些大事务所所表现出的抑制客户盈余管理的意愿未如人愿。

(二)审计师与盈余管理 早期研究结论认为,注册会计师不能够完全识别出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执业质量有待提高(史富莲、刘艳、陈彦,2006)。随着我国审计事业的逐步发展,刘继红(2009)与王庆辉(2011)又分别研究发现盈余管理的程度越高,审计师出具非标意见的可能性越大,表明审计师已能够鉴别上司公司的盈余管理程度,并对盈余管理程度高的上市公司发表非标意见。进一步的研究过程中把盈余管理按属性划分为决策有用性盈余管理和机会主义盈余管理,审计师能够区分不同属性的盈余管理,对高风险的机会主义盈余管理应计额出具非标意见的概率大于低风险的决策有用性盈余管理的应计额(陈小林、林昕,2011)。但同时实证检验表明,公司的信息风险与审计师出具非标意见概率显著正相关,而当期盈余管理与审计师出具非标意见的概率无显著相关性。审计师出具审计意见时主要考虑信息风险,而没有证据表明审计师出具审计意见时考虑了盈余管理(薄仙慧、吴联生,2011)。这一观点的提出可谓是颠覆性的,是否符合客观事实还有待进一步检验。

(三)审计收费与盈余管理 国内对审计收费的研究都一致的采用了Simunic审计收费模型,但研究结论却不尽相同。唐妤、郑婷婷(2010)的研究表明审计费用与盈余管理不显著相关,且相关关系为负,审计费用仅与公司规模、会计师事务所的类型显著正相关。上官鸣、王瑞丽(2010)的研究也支持了上述结论。同时有研究也表明审计费用与盈余管理显著正相关(张丽华,2011),只是审计质量与审计收费的相关关系在不同规模的公司下有不同的结论(罗帅、祁恒庆,2011)。暂不探讨这两种正负完全相反的观点孰是孰非,值得思考的是审计费用是否真的直接影响盈余管理。正如薛丽达、王敬勇、崔秀梅(2011)的研究发现,盈余管理程度越高,上市公司操控审计费用,收买审计意见的概率越高;盈余管理行为的审计风险越高,审计意见改善的概率越高;事务所的风险承受能力越强,审计意见收买的概率性越高。我国审计环境中的法律、监管制度以及公众舆论压力还不能有效地约束会计师事务所的机会主义行为。

综观各方面的影响,审计意见是一个综合反映,出具非标准意见不只是考虑了企业的盈余管理,而受事务所本身特点、审计师个人能力及审计收费等多因素影响。

三、公司治理对盈余管理的制约

公司治理对盈余管理的制约是建立在成熟的公司治理机制上的。经过多年的研究,国外已得出较为一致的研究结论,即:独立董事比例越高,盈余管理水平越低,审计委员会中独立董事比例越高,盈余管理水平越低。这表明国外公司较完善的治理结构在抑制盈余管理方面发挥了作用。然而我国上司公司治理结构在近几年才受到普遍关注。

(一)董事会特征与盈余管理 杨锦地、杨学清、孙莉(2008)研究表明董事会年度内开会次数与盈余管理呈显著负相关关系;董事会规模与盈余管理不存在显著的正向或负向相关关系;独立董事比例与盈余管理存在负相关关系,但其相关性不显著;董事会两职合一与盈余管理不存在相关关系。类似结论在余灼萍、胡国柳(2011)的研究中也得到证实。独立董事是加强董事会的独立性、改善公司治理结构的有效手段之一。专门针对独立董事的研究表明独立董事参会次数越多,代表公司问题较多,相应地公司的盈余信息质量则较低。但是,没有发现独立董事报酬与公司盈余信息质量之间有显著关系(胡奕明、唐松莲,2008)。更新的结论也支持独立董事独立性与盈余管理呈负相关,且这种影响随着公司治理的改善会明显增强(张炳才、孔庆景,2011)。

(二)审计委员会与盈余管理 公司治理结构中审计委员会也发挥了重要作用。郑新源、刘国常(2008)及董颖(2009)都认为审计委员的设立可以显著降低盈余管理的程度。但在更一进步的研究中审计委员会的规模及审计委员会的专业素质对盈余管理的影响都不显著。但滕腾(2011)的研究表明审计委员会设立情况与盈余管理程度显著正相关,即对盈余管理没有约束作用。由此可见对审计委员会的研究有待更进一步的检验。

(三)高管薪酬与盈余管理 近年来对高管薪酬的关注较多,结论也更丰富。方明、洪荭(2010)认为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程度与管理层薪酬水平之间不存在高度相关关系。而更细致的研究表明高管报酬与盈余管理正相关。仅当高管控制权缺乏监督和制衡时,会相对抑制高管报酬诱发盈余管理的程度(王克敏、王志超,2007)。吴建华、刘睿智(2010)从操纵行应计方面来研究,得出操纵性应计对高管年薪的影响取决于操纵前的利润是否已达到既定的盈余目标——如果操纵前利润已达到既定的盈余目标,操纵性应计对高管年薪没有显著影响,反之,操纵性应计能够显著增加高管年薪。另一方面,考虑股权激励时,盛闽(2011)发现管理层现金报酬与盈余管理正相关,而股权激励与盈余管理负相关。可见诱发高管进行盈余管理的机制是相对较复杂的,不能一概而论。

总体而言,大多研究表明公司治理水平与盈余管理程度呈负相关关系,完善的公司治理机制,有利于抑制盈余管理(张志花、金莲花,2010;高雷、张杰,2011)。但同时孙亮、刘春(2008)的研究又表明盈余管理程度差异的决定性因素来自经营绩效的激励作用,而非公司治理的制约作用。

四、结论

我国关于盈余管理的相关研究已随着证券市场的发展渐渐趋于成熟,但在许多方面实证研究的结论尚不一致,产生这些差异的原因还有待进一步探究。同时,应考虑我国实证研究中采用的计量模型大多是借鉴国外的已有模型,这种借鉴是否适当,是否符合我国市场环境的客观情况。从一定程度来看,盈余管理是一个中性的概念,它的普遍存在性要求学术界给予大量关注,既然没必要也不能完全消除盈余管理,那么如何有效地识别与控制盈余管理成为一个关键性问题,值得更加深入地研究。

参考文献:

[1]李奇凤、宋琰纹:《事务所地域与其对盈余管理的抑制能力》,《中国会计评论》2007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