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生命的盲区里,爱心三轮车拉出的音乐“神童”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生命的盲区里,爱心三轮车拉出的音乐“神童”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2004年2月28日,在北京一所小房子里,音乐神童”小戴博和母亲收到了“全国百名好少年”的证书。另外,在中央音乐学院附中学习的戴博又告诉母亲另外一个好消息,在全年级会考中,他的文化课和专业课又都是第一。母子俩紧紧地拥抱在一起,分享成功的喜悦,这个4平方米的小屋里,充满了暖暖的阳光……

失明儿子 妈妈的眼睛是你生命的探照灯

1987年,尹爱军和戴德才走进了向往已久的婚姻殿堂。他们都是吉林省长春汽车制造厂的工人。婚后两人非常恩爱,几个月后,尹爱军发现自己怀孕了,两人欣喜若狂。

尹爱军买了各种有关胎教的书和磁带。她一有时间就听胎教音乐,尤其是其中几首肖邦的古典名曲,她非常喜欢。尹爱军夫妇早早就给孩子起好了名字:戴博。他们希望孩子长大以后能博学多才,成为可造之才。

1988年5月18日,小戴博出生了,他长得特别可爱,大眼睛又圆又亮,谁见了都想搂着亲上几口。看来,她的胎教很有成效,戴博生来对音乐敏感,只要音乐响起,他的哭声立即止住,专注地倾听,有时还咿咿呀呀地跟着音乐节奏哼哼。

戴博5个月大的时候,尹爱军突然发现儿子有些畏光,见了光就大声哭喊。医生诊断,孩子得了先天性青光眼。眼睛这么漂亮的儿子怎会是青光眼呢?尹爱军夫妇无论如何接受不了这个现实,接下来几天,他们疯了似的带着儿子四处奔走,见医院就进。但事实是残酷的,医生的一次次确诊让他们几乎绝望。

朋友都劝尹爱军放弃这个孩子算了,尹爱军下定决心,要把全部的爱心和精力都放在小戴博身上。

尹爱军知道孩子最大的爱好就是音乐。她买来各种磁带给他听,希望他能从音乐中得到慰藉。

她真正发现儿子的音乐天赋是1993年。有一天她去托儿所接儿子,其他孩子早都走了,幼儿园阿姨轻轻对她招手说:“你看你儿子在干什么呢?”她循声望去,只见5岁的儿子正坐在风琴前,两条小腿拼命够着踏板,两只小手在琴键上按着,居然磕磕绊绊弹出了一支曲子。阿姨说:“这首歌我在班里弹过几次,但从来没教过戴博,看来你儿子音乐资质很好啊。”

尹爱军心中一动,她买来大量音乐书籍,教孩子入门,还找一些名家名曲的演奏带给他听。就这样,小戴博在妈妈的培养下,音乐已经成了他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内容。偶尔有一天没听到音乐,小戴博就像有了病一样,一点儿都提不起精神来……

12次手术她教会儿子什么是坚强

戴博在5个月大的时候,第一次被推进了手术室,接下来的6年中,他竟然先后进行了12次手术。1995年,由于病情恶化,尹爱军带儿子到北京同仁医院进行第7次眼部手术。尹爱军听说,打过多麻药会刺激孩子的大脑,儿子眼睛坏了,不能让他脑子也不好使。

可是如果不全麻,儿子能承受那种锥心的疼痛吗?经过思想斗争,她只好“残忍”地劝戴博说:“儿子,麻药打多了会影响大脑,你可不可以不用‘全麻’?虽然很疼,但你要战胜它!”懂事的戴博说:“妈妈,我会用精神战胜疼痛!”

在上手术室电梯前,尹爱军请麻醉师给儿子少打麻药。麻醉师惊讶地说:“别开玩笑,孩子这么小挺不住的,别说孩子,就连大人也挺不住啊!这可是眼睛手术!”她不甘心,坚定地说:“我儿子能挺住。”说完她紧紧地握住儿子的手,小戴博也坚强地说:“叔叔,我能行!”

在尹爱军和戴博的坚持下,麻醉师只给他注射了局部麻醉剂,但由于戴博手术打麻醉剂的次数太多,这点剂量对他已不起作用了。戴博没有要求重新注射麻醉剂,只让护士将自己绑在手术台上,把一块纱布含在嘴里。

但这哪是一个6岁的孩子能承受的痛苦啊!从手术刀第一下落在眼睛上,钻心的疼痛就让戴博汗如雨下,他一声不吭,咬紧嘴里的纱布,接着是第二刀、第三刀……

戴博想起了母亲的话:一定要用精神战胜肉体上的疼痛。为了分散精力,他甚至强迫自己做起了妈妈刚教完的算术题。两个半小时的手术,戴博坚强地挺了过来。

手术完成后,当护士撬开戴博的嘴时,发现纱布已被孩子咬碎了,解开绑在手术台上的布带,孩子的身上是几道深深的渗血勒痕。戴博这时还勉强挤出了一丝笑容,对大夫护士说:“我没事儿。”望着眼前发生的一幕,在场的大夫护士都哭了。当把戴博推出手术室的时候,眼含热泪的护士只对尹爱军说了一句话:“你儿子真是个英雄!”

但残酷的命运没有放过小戴博,病情还是不可阻挡地恶化了。大夫善意提醒尹爱军,让她趁戴博眼睛还好些,多拍几张照片。一定要让孩子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否则他一时接受不了,会影响今后的人生。这样,她经常给儿子讲中外残疾成功者的故事:“有人虽然身体残废了,但精神上并不残废,他们和健康人一样,只要多付出努力,就一定会成功!”

1996年6月12日,正在外面玩耍的戴博眼前突然一黑,右眼的视网膜脱落了,满脸泪水的他一步步爬回六楼家中。就这样,戴博永远失去了他的右眼,左眼视力也只有0.001。8岁的他成了残疾人。但他却安慰尹爱军:“妈妈,我虽然残废了,但我一定会为理想而加倍努力,不辜负你对我的期望!”尹爱军听了戴博的话,和儿子抱头痛哭……

都市街头:儿子扣响多位大师的心扉

1993年,尹爱军带儿子找到了吉林艺术学院的王燕茹老师。经测试,戴博听音、唱音异常准确,王燕茹意识到戴博的天赋,告诉尹爱军,戴博在音乐方面会有很大发展前途:“除了钢琴,你什么乐器都别买,其它乐器的音质会‘毁’了你儿子的耳朵。”戴家为戴博治病早已花光了所有积蓄,哪来钱买钢琴呢?夫妻俩东拼西凑1.2万元钱,才买到一架英国产的金斯伯格钢琴。

这时,尹爱军想方设法找到了长春大学特教学院的陈明大教授。1995年7月1日,戴博正式拜师,陈明大成了戴博的启蒙恩师。当时戴博的眼睛已经看不见东西了,陈教授每教一首新曲,就给他说谱,把戴博的手放在自己手上,让他领悟指法。

初入音乐殿堂的戴博如饥似渴,每天十几小时苦练钢琴,仅仅经过一年时间,就考上了业余钢琴五级,而普通孩子通过这一级别要花5年时间。在接下来的几年里,戴博多次转投名师,音乐造诣有了很大提高。1999年,戴博通过了业余钢琴九级的考试,这已是业余钢琴所能达到的最高级别了。更为难得的是,戴博作曲才华异常突出。戴博刚练琴不久,尹爱军发现他总是弹“奇怪”的曲子,她问孩子怎么回事?戴博回答:“这是我自己作的曲子。”

老师听完戴博弹奏自己创作曲子后,用了三个“很”来表达自己的激动心情:“很好,很精彩,很有创意!这么大的孩子能用琴声把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表达出来,我教音乐40多年还是头一回碰到。”

1997年9月,尹爱军听说长春市红旗街的柏斯东影琴行的老板是长影乐团的乐手,在作曲方面一定有熟人。她以试琴为名,让戴博弹了一首自己作的曲子,这下引来了琴行的老板的注意。作为音乐的行家里手,他居然从没听过这支曲子,不禁好奇地问:“你弹的是什么曲子呀?”“是我自己作的”戴博说。老板像发现了新大陆,连说了不起,还把他的音乐同行都请来,听戴博演奏。在他的引荐下,戴博拜长影乐团的资深作曲家吴大明为师,学习作曲。

戴博学琴时,由于眼睛看不见,只能由妈妈照着曲谱,一个音一个音告诉他,他再弹出来,久而久之,戴博竟练出了“过耳不忘”的惊人记忆力。一首曲子别管多长,只要他弹一遍或听一遍,摸着琴就能弹出来,教过他的老师无不啧啧称奇。随着年龄增长,戴博左眼视力稍微有所提高,尹爱军就用毛笔把特大号的音符写出来,戴博就能看着弹了。

1996年,尹爱军萌生了让戴博上学的念头。长春还没有专门的盲校,几经周折,戴博进了汽车厂子弟二校。起初老师对戴博学习能力心存疑虑,一个眼睛看不见东西的孩子,跟正常儿童一起上学,能行吗?

戴博看不到黑板板书,就用心去听,他的记忆力惊人,老师讲的他基本都能记住。回家后,再由妈妈手把手一教,聪明的他就能领会。教写字是个难题,尹爱军把拼音、汉字大大地写在纸上,让戴博用残存视力的左眼戴上20倍的放大镜看,就这样,戴博学会了a、o、e,日、月、明……

对戴博来说,考试是个大难题。每次考试,尹爱军都得去学校,将试卷用大字体抄一遍,戴博才能顺利答题。让尹爱军欣慰的是,戴博年年成绩都排在全年级第一。他的人品和成绩,征服了老师和同学的心。

歪打正着:妈妈把他送进音乐殿堂

戴博能进入中央音乐学院附中很偶然。2000年4月25日,戴博一家被评为“全国文明家庭标兵”。吉林省只有两户家庭获此殊荣,他一家三口来到了北京参加颁奖仪式。没摸钢琴才两天,戴博的手就“痒”得不行了。想找琴弹弹,母子俩一商量,就在中央音乐学院下了车。

在学院里,母子俩循声找到了琴房,戴博扑到钢琴边,积蓄了两天的激情化作美妙的音符。儿子的美妙琴声“招”来一大群音乐行家。“这孩子的音乐感觉太棒了,我搞音乐搞了25年,从没见过这样的孩子!”西安交响乐团一个指挥家赞叹地说,他把戴博介绍给中央音乐学院的张志伟老师。

接下来的半年,母子俩每周五从长春坐火车去北京上课,为了省钱,他们只买站票。戴博每次都在硬座下的地板睡觉,一想到音乐,他身上有使不完的劲儿。见戴博如此出色,张志伟鼓励他报考中央音乐学院附中。

中央音乐学院附中,每年都有成千上万名学生报考。进入这所学校需要经过残酷的竞争,2001年在全国才招了104名学生。盲眼的戴博能行吗?

2001年中央音乐学院附中的招生考试4月18日开始。3月初,夫妻俩带着戴博早早来到北京。一家三口在学院附中附近租了一间仅有四平方米的小屋,刚好能搁下一张床。业余时间,尹爱军去做钟点工,爱人戴德才在一家货场找了一份零工,勉强维持生计。

在北京期间,中央音乐学院附中的领导听说从长春来了一个音乐“神童”,每天都在院里练琴。在考试前,校方组织了一些声乐专家,对戴博进行了一次“预考”,大家都被这个孩子超凡“天赋”折服,校方甚至打算破格提前录取戴博,只是学校没有这个先例,有人给尹爱军出主意:戴博不是残疾儿童吗?到中国残联开出介绍信,按特殊人才招到学校,这样就名正言顺了。看来戴博进入音乐圣殿已指日可待了。

但面对捷径,戴博和妈妈却做出了一个出乎意料的决定:跟正常孩子一样,参加考试,用真正的实力证明自己。面对15名音乐权威教授,戴博选了一首难度偏大的贝多芬奏鸣曲的第四乐章,篇幅长达30余页的钢琴名曲,戴博竟然一个音符都没有弹错,15名专家教授脸上露出了笑容……9日下午,成绩榜公布出来了,戴博钢琴、作曲总分都是第一,以全国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了中央音乐学院附中的作曲系。尹爱军的泪,顺着脸颊淌了下来。

都说音乐是贵族艺术,这话一点儿不假。为了孩子,尹爱军夫妻俩付出了所有的心血。戴家住在汽车厂二区693栋,刚学琴时,孩子天天要去长春大学练琴,每次都要倒四五趟车。父亲戴德才咬牙从不多的积蓄中拿出2000多元钱,买了一辆二手三轮机动车,拉着母子俩去学琴。

二手车故障多,三九天里经常抛锚,怎么也打不着火,怕迟到的戴博在冰面上由妈妈领着跑,戴德才在后面修车。为了增加收入,戴德才又用这辆三轮车拉活挣钱。数九寒天,戴德才的手在手套里出汗、结冰、又冻硬……手关节患了严重的风湿病。

几年来,上千盘音乐光碟、数百本音乐资料、二手复印机、打印机就这样由戴德才骑着三轮车“拉”了回来。孟子的母亲为了儿子的教育曾经三迁其家,几千年来传为佳话。戴家为了戴博学习音乐,6年来搬了8次家。最后一次,在一汽集团领导的关怀下,才住进了两室一厅。儿子要上北京上学,尹爱军又从心爱的工作岗位上退了下来,到北京照顾儿子的起居生活。

为了激发儿子的创作灵感,尹爱军带戴博去长白山采风。母亲苦心没有白费,触摸了清澈的泉水、倾听了悦耳的松涛后,戴博马上创作了一组关于环保的童声合唱。

戴博认为,盲人学音乐并不比正常人困难,盲人看不见,会用心去听,上天夺去了他的眼睛,却给了他好耳朵。学音乐以来,他创作了100多首钢琴曲、歌曲、合唱;从演奏技巧上,他用古典音乐与民族音乐相结合;作曲技法已相当成熟。他说:“每当听到音乐,每当抚着母亲的手,我的心里就一片光明。”他在歌词中写道:“风折断翅膀,折不断意志。有阳光,有春风,有母爱,就有希望……”

现在,母亲和小戴博仍住在北京那4平方米的小房子里,在中央音乐学院附中学习了两年多的戴博始终都保持着文化课和专业课第一的好成绩。平时戴博去上课时,母亲就去做钟点工,母子俩虽然清贫,但音乐让他们的生活充满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