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完善政府体制,催生“柳州创造”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完善政府体制,催生“柳州创造”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建设区域创新体系,政府发挥着主导作用。没有政府自身体制与机制的创新,就不能发挥政府对创新的引导与组织作用,也不能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和体制环境。在建立区域创新体系的过程中,柳州积极探索政府体制和机制的创新。

“不走创新的路就是白打工”

方向是发展的首要问题,关系着整个发展的道路和模式选择,决定着整个过程的成效。柳州市委市政府确立了通过创新发展柳州的思路,从统一领导班子的认识入手,更新工作内涵,形成了贯彻创新战略的领导体系。

在世界的范围内,企业的发展越来越靠“创造”致胜。国外的管理学家提出了从“红海”走向“蓝海”的战略。他们认为,传统的竞争模式是靠在“红海”中拼抢现有市场,往往导致两败俱伤,它不能使企业保持可持续发展。现代的企业家必须树立新的思维,即开创“蓝海”。蓝海战略不是只盯着现有的且常常是萎缩的市场,也不是把竞争对手立为标杆赶超并战而胜之,而是去扩大需求,创造新的市场。企业应该去“开创无人争抢的市场空间,把竞争甩在脑后。”这样的企业才能立于不败之地。企业的发展如此,一个城市同样需要“蓝海”战略。柳州市委市政府就是出于这样的思考而提出走“柳州创造”之路的。作为广西乃至中国西部的传统工业基地,柳州在过去曾有不凡的表现,今天则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再沿着传统的发展模式走下去,柳州已难有发展空间。柳州市委一主要领导说,“不走创新的路就是白打工,没有意义,是简单生产的再重复”,“这样下去等于是蛮干”。

为了使创新变为全市人民的行动,柳州市委市政府加强了创新文化体制的建设。他们强调,创新不是哪一个人的事情,它应该是全柳州的事情。柳州举办了柳州创造成果展览会,开展“柳州市最具影响力的品牌”、“柳州市最具市场潜力的创新产品”和“柳州市最具创意的理念”三项评选活动。这是一个激发全市人民创新精神,提升全市人民创意、创牌、创业意识的举措。“活动把全市人民都调动起来了!”负责选票统计工作的人员深有感触地说。在“最具影响力的品牌”初选阶段,经市民推荐的品牌有1000多个。据统计,来自全市六县四城区各个行业的50多万人参与了评选活动。柳州宣传文化部门大力宣传创新、激发创新潜力,使柳州人都来关心创新、重视创新、争相创新。在柳州的媒体上,创新成了主题,人们每天都生活在充满创新话语的氛围中。

企业围着市场转 政府围着企业转

柳州市委市政府有一个主导思想――企业围着市场转,政府围着企业转。他们认识到,创造的主体是企业而不是政府。一方面,企业要以市场为导向,既顺应市场需求又引领市场需求,把创新与市场紧密结合起来。要用技术来拓展市场,又用市场效益来回馈创新。另一方面,政府也要以企业的需求为导向,政府做什么的前提是企业需要什么。如果是企业不需要的事情,做得再好也没有用。基于此,柳州市政府各部门围绕企业需求,为企业做他们需要而没能力做好的事情。市科技局每年都向企业发放调查表,了解企业在创新上有什么难题、需要政府作哪些工作、那些是最紧要的。然后,根据企业的需求信息,派出人员到各科研单位或大学求助,或为企业提供其它服务。比如组织产业发展和结构调整研究小组、建立“汽车零配件生产基地”、拨出专款资助专利技术研发、协调与各方面的关系等。

加强以企业技术研发中心为核心的创新体系建设。柳州在1997年被列入国家技术创新试点城市,也是广西第一个对县区和行业主管部门负责人实行科技指标与经济指标同时考核的城市。多年来,柳州科技“三项经费”的投入一直高居广西各个地市之首。柳州市企业技术创新框架体系已初步形成,技术创新能力大大增强。目前,全市已拥有国家级技术中心4个,自治区技术中心13个,行业技术中心1个,博士后工作站5个;22家技术中心共有开发人员1750人,其中高级工程师261人,中级职称的713人。47户重点企业共建立技术研发机构53个,这些研发机构和技术中心除了为本企业提供技术支撑外,还为部分中小企业提供技术服务。

推动自主品牌的塑造和推广。自主品牌是一个城市整体实力的重要标志。“创牌”是“柳州创造”的载体。自主品牌的存在及多少是城市核心竞争力的持久表现。而品牌的背后是自主知识产权的保护。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在警示着柳州:加入世贸组织后的国际市场,谁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谁就是市场的胜出者。应该说,企业创新技术的知识产权保护是企业具有核心竞争力并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为此,柳州市政府每年都拨出一定的资金,鼓励、支持和资助企业专利的申请。无论能否得到授权,政府都会鼓励、表彰,并帮助得到授权的专利进入市场转化为经济效益。这对柳州创造起到了实实在在的推动作用。

加强传统大企业的技术改造,挖掘其创新能力。柳州是我国传统工业基地。近年来,他们通过技术改造,提升传统工业,走内涵扩大再生产的道路;在技改中强化了环保与节能,减少能源消耗,涌现出一批节约环保型企业;促进新技术的使用,增加了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这些,都离不开政府财政、税收和国家金融政策的支持。柳州的财政、税收、金融政策都向创新倾斜。在各项政策支持下,柳州通过创新与技改的有效结合,一大批新产品实现产业化,骨干企业都走上了自主品牌之路。

扶持中小企业的发展。中小企业也是创新中的活跃力量。2004年,柳州成立了市中小企业服务中心,这在广西是第一家。其职能是,向政府有关部门反映中小企业情况;配合政府有关部门落实中小企业扶持政策;维护中小企业合法权益;为中小企业的创立、生存和发展提供全面的社会服务。他们还帮助中小企业解决发展的资金“瓶颈”问题。柳州市共有中小企业5300多户,注册资金55亿元,但大多数面临资金的困难。政府实行了一定的资金扶持政策,尤其是在技术创新上。现在,政府的科技发展基金、技术创新基金、中小企业担保基金逐年增多。2005年市政府又在以下几个方面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更优的环境:为中小企业提供一批厂房;成立设备租赁公司;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这样就可以解决中小企业发展和创新中的许多问题。再加上科技“三项经费”、技术改造资金等,都为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宽阔的平台,同时也激发了中小企业的创新动力。

政府创新为区域创新体系奠定基石

柳州的创新之路呼唤政府的创新。市委市政府形成了这样一个思路:“创造是一种理念,一种精神,而且是全方位的”,不单单生产领域要“柳州创造”,各行各业都要创造,而政府的“创造”首当其冲,这就是进行制度创新、机制创新,转变政府职能。在探索市场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他们认识到了改革政府体制的重要性,自觉地进行政府体制的创新。建立区域创新体系的一个基本内容,就是建立创新型的政府。这就要塑造政府的创新精神,使之成为整个社会创新的龙头。

在建立创新型政府的过程中,首先是建立与现代经济相适应的社会治理体制,实现政府职能的转变。实现“柳州创造”离不开各项政策的支撑。必须同时实行扶持自主创新的科技、财政、金融等各项政策,为企业创新提供切实的帮助。各职能部门都制定了一整套扶持企业进行科技创新的措施。各部门间又有相互的协调合作,共同推动科技创新工作的开展。其中知识产权局大力实施专利战略,指导企业完善专利研发、专利申请、专利保护的各项措施;科技局强化科技中介服务体系建设,完善技术交易中心,推动产学研工作,使企业项目研发与生产实现有效对接;人事局为企业引才引智,通过双百人才工程、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人才小高地建设、企业技术创新院士行等工程为企业解决技术难题;发改委、经委等部门则在项目申报上提供便利化服务,统筹制定企业科技创新的激励措施等等。他们以服务为宗旨,着力创造着良好的创新、创牌和创业环境,推动着全市创新体系的建设。

在建立创新型政府的过程中,柳州市委市政府抓住培养创新人才这个中心环节,塑造成长的体制环境。柳州市委市政府他们努力营造鼓励人才干事业、支持人才干成事业、帮助人才干好事业的社会环境,形成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体制机制,最大限度地激发科技人员的创新激情和活力。市委市政府坚持在创新中发现人才、在创新活动中培育人才、在创新事业中凝聚人才的方针,设立重大科研和重大工程攻关项目,建设和发展重点学科和重点科研基地,推行国内乃至国际的学术交流、合作项目,推进创新型团队建设。市委市政府着力构建了高层次人才发展的创业平台,支持6家企业建立了博士后工作站,聘请国内100名专家教授作科技顾问。政府专门设立了科技奖励奖金,对做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人才实行重奖制度。2000年开始,市政府从企业中选拔一批专业技术和管理人才到深圳脱产培训。2004年开始,又在全市范围内选拔一批人才到英国攻读硕士学位。同时加大对本地高校――广西工学院的支持力度,积极开展市院合作。同时,市政府也寻求其他方式弥补本地高校资源的不足,注意为企业、为项目牵线搭桥,本着“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原则,同国内许多高校建立广泛联系,或通过建立联合工作站把人才送出去,或通过聘请把人才引进来,或通过项目联合开发实现传、帮、带。

在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的时候,柳州市委市政府正以自己的体制机制创新,推动柳州为构建起区域创新体系奠定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