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富于“异托邦”特质的历史街区改造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富于“异托邦”特质的历史街区改造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异托邦”作为一种新的空间概念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借助徐州回笼窝历史街区的改造更新案例为依托,丰富对于“异托邦”空间性质的理解,并且拓展历史街区的保护意义。与此同时,通过对于城市“异托邦”历史街区保护特征的解读,探究历史街区作为“异托邦”的营造策略。

关键词:历史街区;异托邦;城市空间;营造

Abstract:“Heterotopia”,as a new concept of space,is gained more and more attention.With the help of Huilongwo Historic District’s reconstruction Updating, we enrich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Heterotopia”spatial nature,and expand the protection of historic districts.At the same time,through the interpretation of the Historic Districts in the Protection Features, explore the strategy of creating historic district as a“Heterotopia”.

Keywords:historic district;heterotopia;urban space;create

中图分类号:TU-8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0422(2011)06-0041-03

1引言

城市是在不断生长的,而城市中的历史街区置身于快速发展的城市当中,既是一种存在的物质空间,又是一种社会空间,它与其他的城市空间具有明显的差异。历史街区的空间特性与“异托邦”的空间特性十分相似,空间混杂并置,充满着重叠性。本文意在整合梳理“异托邦”的空间特质,并结合徐州回笼窝历史街区的更新改造案例,进一步探究历史街区作为“异托邦”的营造策略。

2城市“异托邦”空间概念的引入

1987年3月,法国哲学家米歇尔・福柯在巴黎应邀出席一个建筑专业研讨会上,首次提出一个与“乌托邦”不同的新词“异托邦”。意指这样一种空间,它首先是真实的,具有连接其他场所的特性,以一种把一系列关系颠倒、悬置、或中立化的方式存在。

城市“异托邦”空间既是确实存在且具有形态的真实空间,又是一种与常态真实空间对立的独立于所处城市之外的特殊空间。同时,“异托邦”空间以各种空间形式存在于任何一种城市文化中,每种形式又与其所处主流文化相关联,表达特定的功能和价值。其次,在同一个“异托邦”空间中,可以并列数个彼此矛盾的空间与地点,其中的时间可能是片断性的,时间特征是片断化,压缩的,累积的,重叠的。最后,“异托邦”空间始终预设了一个开放和封闭的系统,具有排他的领域性,但对特定群体又是开放的,具有与所有的空间,包括幻觉、错觉和真实等各类空间发生联系的功能。

3历史街区与“异托邦”空间特质的共性

3.1历史街区的社会特性

历史街区的社会特性,反映的是一种秩序或功能的异质性以及附着在异质性之上的人文价值的差异、对立和矛盾。这正是历史街区同于“异托邦”空间的社会特性。首先,历史街区必然归属于城市,是城市的一个组成部分;同时它也是市民的公共空间和集体记忆,是市民主体性建构的象征。这些因素使历史街区成为对城市的市民以及整个城市,都具有独特社会特性空间。

3.2历史街区的历史特性

历史街区作为城市的“异托邦”,是我们反思、自省、自我参照生活的基本材料,充实了当代社会的需要。同时,历史街区凸现了大量的个体叙事特征,有大量零碎的、断裂性的历史碎片存在,对任何年代、风格等进行的简单历史分期。历史街区更多地展示了街区发展的真实历史,作为历史学空间,其特性正在于这种不完整,而这恰恰是城市“异托邦”空间的最大特性。

3.3历史街区的空间特性

在历史街区中,包括了大量“不入流”的、“临时”的建筑和许多相对偶然的构成的公共空间。这些不同类型的空间景观或象征物,皆具有相对立乃至相矛盾的倾向,并且以一种隐喻的方式组合拼接到一起。恰恰是这种空间的特性,包含了原住居民的回忆与情感。于是,当把历史街区作为“异托邦”空间时,历史街区所具有的零碎、瞬时、矛盾,就转化成了空间特性上最生动的场景。

4徐州回笼窝历史街区的“异托邦”空间特性分析

回笼窝历史街区位于徐州市的老城区内(如图1),是徐州市区内少有的风貌保存完整的民居建筑。街区中的院落始建于清朝,在民国时期,由于城内的古城墙被拆除,其中也包括穿过回笼窝中的一段,于是当地人就利用城墙的地基建起了房屋,从此,回笼窝中的院落由北向南,逐渐增多,街巷逐渐延伸。而回笼窝作为历史街区所保留的历史遗存、历史信息和历史风貌,可以体现出“异托邦”空间的许多特性,下面我们详细分析回笼窝历史街区作为城市“异托邦”空间特性及存在问题。

4.1回笼窝历史街区的“异托邦”空间特性分析

4.1.1历史特性:回笼窝历史街区有着一竖两横巷弄的空间肌理,是难得的历史文化街区。相传乾隆皇帝下江南时曾想穿过这里,但因回笼窝是个死胡同,无法穿行,乾隆只好顺着原路返回,“回笼窝”因此得名。回笼窝历史街区虽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却仍然保留了灰砖青瓦的独特风格,体现了其固有的历史特性;

4.1.2社会特性:在实地调研中笔者了解到,街区中的人们依旧保持着原有街区的生活习惯和风貌,如人们非常喜好聚集、老人们喜欢聚在他们临时安置的座椅上晒太阳、经常有徐州地区本土剧柳琴戏、梆子戏走街串巷等等。正是这些街区居民日常的生活习惯,体现了回笼窝作为城市历史街区所具有的社会特性;

4.1.3空间特性:回笼窝的现存街巷中,许多空间结构都有很高的可识别性。如街巷中的一口古井,以前作为街区中居民吃水之用,现在成为了一个小型的集会空间。正因为有这样的空间,才使得穿越街巷的人可以感受到回笼窝的街巷、院落等独特的空间特性,这种空间特性是唯一的、容易识别的。

4.2回笼窝历史街区存在的差别特性

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及人口的变迁,回笼窝历史街区本身特性与城市的发展所产生的“差别特性”越来越大(如图2),突出表现的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4.2.1社会性差别:表现在老龄化问题严重,受教育程度偏低(无业游民多);

4.2.2建筑性差别:私自搭建建筑影响原有建筑风貌(在材料、色彩等方面),严重缺少基础配套设施;

4.2.3功能性差别:自有产业设施有社会脱节严重,没有很好的产业点;

4.2.4物质性差别:物质文化与环境状况很差,许多特定的设施空间(如公共活动空间被商业取代)在时间的推移中逐渐丧失殆尽。

这些“差别特性”一方面来自城市的发展,同时也来自其本身的自我矛盾。如此多并列的差别特性因素,使得回笼窝历史街区与城市发展之间的矛盾越发激烈且不可调和。

5徐州回笼窝历史街区作为“异托邦”的营造策略

历史街区作为城市“异托邦”空间拓展了其保护的意义。相应地,也带来了保护和改造策略的变化。由于历史街区的意义主要在于物质与空间的一体化建构上,因而其作为“异托邦”空间的营造也重在这种同构特征。在回笼窝历史街区的保护更新中,笔者是从探讨其生活空间的回归、组合矛盾空间的并置、公共空间的叠合等等几个方面,探讨徐州回笼窝历史街区作为城市“异托邦”空间的具体营造策略。

5.1生活空间的回归

“异托邦”是特定文化中带有特殊意义的空间,代表着特殊的社会关系。在回笼窝改造更新设计时,就尽量不随意改变原有的功能模式、空间尺度及其序列,需要保留历史街区的空间意象,使原有的生活方式得以延续。如在不改变原有的院落的前提下,加入新的功能元素,保证了原有空间感受,同时赋予其新的空间意义了。(如图3)

另一方面,在历史街区中可找寻到城市发展的踪迹和印记,这些印记延续和继承了城市历史,同时也是提高城市文化内涵重要的因素。所以,在回笼窝的更新设计中,对一口古井的原真性复原,同时结合现代的景观元素,在不损害重要历史的情况下,这种解决手法带来了新与老的对话,并且很好地延续和继承了城市的历史。

5.2矛盾空间的并置

“异托邦”主张把矛盾空间进行并置,不单将“正统”的建筑风貌进行保护,同时也要使异类空间有它的栖身场所。在本次改造设计中,选择将矛盾空间并置的思考和行动分成三个方面:

5.2.1对“不入流”的建筑应当有选择性地予以部分保留,如对部分构件重组成新,营造新的空间和功能,例如将原有的居民自行加建的临时棚,当成底部架空的空间形式,赋予其交流空间的功能,并在其周边加建附属设施,形成交流空间的形式(如图4);

5.2.2在改造过程中,通过一些体量变化、色彩重新粉刷等要素的改变,实现整体的协调统一,如在沿街立面改造设计时,考虑到临近的快哉亭公园风格,于是选择了较为中式的白墙灰瓦,以此来呼应快哉亭公园的风格;

5.2.3在改造中,对于居民自建自加的不协调的材料、形状等建筑要素的,通过一系列整合更新,首先保持局部的对立并置原则,其次寻求整体的内涵统一。

5.3公共空间的叠合

历史街区的保护更新不应该只是停留在物质环境的修旧如故,这个“故”应当还包括“故”人和“故”事,远非“故”物那么简单。“异托邦”空间认为生活才是历史街区存在的本质,所以,“如故”更完整的意义是文化“如故”。而这种“如故”会呈现出一种时空的叠加,需要打破只有两元对立的空间体系,即通过私密空间部分向公共空间的转化而形成第三空间。通过时空叠合、两元叠合的公共空间体系,以提供给城市中非“秩序”的空间,充实当代社会的需要。

这在笔者调研时,发现这个问题非常明显。回笼窝历史街区中的人们非常喜好聚集,非常注重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如图5)既为回笼窝街巷中,老人们聚在他们临时安置的座椅上晒太阳,这足以反映出历史地块内稀少的公共设施根本无法满足当地人交往的需要。因此,在改造中应该考虑如何将第三空间叠加进来,形成新的公共空间体系,为邻里间的交流提供充足的场所,原真性地展现出“异托邦”空间的准则。

6结语

历史街区作为时空一体的叠合,既反映特定空间的城市文化特征,又反映特定时期的城市文化趋向,体现的是人类城市文明的演进。真正的历史街区保护是代代相传的城市历史的全景,而不是“乌托邦”的幻想和行动。通过“异托邦”空间特质的思辨可以使我们跳出固有的“非此即彼”的思维模式,摆脱历史载体与现代生活的矛盾纠缠,正视历史街区的每个角落,探寻可以实现历史街区真正的价值回归的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尚杰.空间的哲学:福柯的“异托邦”概念.

[2]朱冬冬,于丹.徐州回笼窝历史街区传统风貌的重构.

[3]夏健,王勇. 基于“异托邦”的历史街区营造.

[4]王勇.试论历史街区空间的“异托邦”特质.

[5]王方.福柯与建筑.

[6]杨新海.历史街区的基本特性及其保护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