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召唤无声 引导无痕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召唤无声 引导无痕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空白点是思维的留白处,亦是一种召唤与等待,它是诱发、激起学生学习动机的最好途径。教师可以通过循重难点、抓文章脉络、扣重难点、悟用词精准,记重难点、言理意共生,着力重难点、寻弦外之音等方式在学生与文本间架起一道桥梁。

[关键词]语文;阅读;思维空白;填空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3)30-0037-03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在阅读教学实践中,针对不同的文本特点、教学目标、学段要求等,笔者尝试通过出示问题,来引发学生阅读、思考、联想、表达。在问题的呈现方式上,选择了以留白的形式出现。空白点,是思维的留白处,亦是一种召唤与等待,它是诱发、激起学生学习动机的最好途径。找准这个点,犹如在课堂抛出一块有巨大磁场的磁铁,不仅在学生与文本间架起一道桥梁,更会有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

一、循重难点,抓文章脉络――对比填空

《天鹅的故事》是苏教版第八册的第16课,课文讲述了一群天鹅齐心协力与恶劣环境抗争的故事。课文第3、6、7自然段中出现了天鹅的三次啼叫,这啼叫声向我们展现了三幅不同的画面。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抓住这条主线,同中求异,对比填空。

师:听,“克噜――克哩!”天鹅们在湖上啼叫着,课文多处描写了天鹅的啼叫,快速阅读课文,找出有关句子,读一读,想想他们为什么啼叫。

出示句子:

(1)一群天鹅落在湖面上,从远处传来一阵清脆的啼叫声:“克噜――克哩!”

(2)湖面上不时传来阵阵“克噜――克哩――克哩”的叫声,就像那激动人心的劳动号子:“兄弟们哪,加油!齐心干哪,加油!”

(3)所有的天鹅都同时结束了工作,它们昂着头,挺着胸,在水里游动着,捕食着鱼虾,不时发出胜利的欢呼声:“克噜――克哩――克哩!”

三次啼叫,从字面上看,没有多少不同,但却有不同的读法,由声及意,准确把握理解好这三句话的内涵,对于学生把握文章脉络,感悟天鹅的精神,大有益处。教学中,我进行了这样的对比处理:

(1)在指导学生用清脆的语气朗读第一次啼叫后,师:如此恶劣的天气,意味着天鹅将失去食物,面临生存危机。他们会说什么呢?它们好像在讨论。

(2)在指导学生用坚定的语气朗读第二次啼叫后,师:它们真是了不起,干得那样齐心,那样欢快!如果我就是当中的一只天鹅,我会高喊:

(3)在指导学生用欢快的语气朗读第三次啼叫后,师:当天鹅欢快地在水面上捕食时,我们也由衷地为他们感到高兴,那一声声啼叫似乎在向我们诉说着什么。它们好像在高呼:

设计意图:

本文教学中设计了这三次口头填空环节,旨在引导学生揣摩、理解、感悟文本内涵。将自己想象成一只天鹅,这是学生们都十分愿意的。在对比填空活动中,学生进入情境,唤起体验,大胆表达。在朗读、讨论、交流碰撞中,感受天鹅美好精神和行为所带来的冲击力。这样的设计既充满情趣,又凸显了课文的主旨。

二、扣重难点,悟用词精准――辨别填空

《人类的“老师”》是苏教版第八册的第7课,这是一篇有关仿生学的说明文,重点介绍了人类在飞机、轮船、建筑设计等方面向生物学习的例子。教学中,除了引领学生了解有关事例外,另外关注说明文的表达特点,体会其准确精炼的语言也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在自主研读,交流感悟之后,进行了如下的设计:

师:大自然的生物多么奇妙啊!经过对它们的研究,人类获得了不少启发。出示:人们从

中得到启示, 。

在学生充分交流后出示:科学家从鱼儿在水中自由升降的现象中得到启示, 了潜水艇;飞机设计师注意研究苍蝇、蚊子、蜜蜂等的飞行特点,

许多具有各种优良性能的新式飞机;工程 师模仿鲸的形体, 船体的设计,大大提高了轮船航行的速度;建筑师根据这种“薄壳结构”特点, 既轻便又省料的建筑物;人们模仿袋鼠造出了会跳跃的越野汽车,模仿某些贝类

外壳坚硬的坦克。

出示一组词语:设计出 制成了 发明了 改进了 造出了

学生选词填空之后,出示问题:

这些词语能随便调换吗为什么?

设计意图:

运用填空来复述本课的重要内容,既提炼巩固了本课要点,更帮助学生直观地感受了本课语言的准确精炼、富于变化,同时潜移默化地让学生领会说明文语言的简洁与精准。既关注了文本、学情,又实现了语言与表达方式、表达方法的和谐统一,可谓言意共生。

三、记重难点,言理意共生――渐减填空

《滴水穿石的启示》是苏教版第九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课文,是一篇说明事理的议论文。三个故事说明的道理是:“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就一定能够实现我们的美好理想。”为了将这个道理内化为学生的知识,在教学中,渗透了“三读二填”环节:

一读:学完第一个故事后,让学生齐读句子:“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就一定能够实现我们的美好理想。”

二读:学完第二个故事后,再读句子,但此时句子中的部分内容已隐去,只留下:“目标专一而不 ,持之以恒而不 ,就一定能够实现我们的美好理想。”

三读:学完第三个故事后,还是回到这个句子,但是此时,只剩下三条横线了。

设计意图:

每学完一个故事,带领学生回到道理中,既是一种回顾总结,又是一种思想强化,而且还伴随着提示的渐减,难度的加大。教师出示的内容渐少,势必学生头脑中的内容就渐多。教师没有强调记忆,没有强调背诵,但是记忆、领悟,已在不经意间自然而然地萌发,在这种轻松无痕的教学情境中,学生们感受了文本的内涵,积淀了情感,获得了思考,知识定会化作行动。

四、着力重难点,寻弦外之音――拓展填空

《揠苗助长》是苏教版第六册的第24课,这是一则生动有趣的寓言故事,揭示了做事不可急于求成的道理。在教学中,带领学生初读课文,品读课文,了解课文写了什么,为什么要这么写,学生们学得兴致勃勃,也交流得头头是道。会文,感文,他们是做到了,如何让他们能文呢?我进行了以下设计:

出示了这样一个故事,故事来自于一位学生的作文,我进行了适当的改编:奇奇的妈妈特别希望奇奇学习好,全面发展。她对奇奇的学习特别关心,每天晚上都要看着他做家庭作业,做完老师布置的作业,奇奇还要完成妈妈买的各科试卷上的习题,每天作业要做到九点多。就是周六周日也没得休息,他妈妈给他报了奥数班、二胡班、围棋班。一段时间下来,奇奇不但学习成绩下降了,整个人还显得特别没精神。这是怎么了呢?你能用一个成语来形容一下吗?学生们几乎异口同声道:“揠苗助长”。我出示了以下题目:

(1)这里的“苗”指 ,揠苗的人是 ,揠苗的方法是 。结果是 。在这里,你对“揠苗助长”的理解是 。

(2)如果我是奇奇的老师,我想对奇奇的妈妈说

。(不少于五句话)

设计意图:

生活是语言的源泉,也是寓言的源泉,学习寓言与生活联系起来,理解寓意便迎刃而解了。在以上教学环节,我设计这样一个巩固练习,既增加了语文的生活味,家常味,又让学生感悟到浓浓的语文味。由字面的表述,追寻负载着的道理,最后再回归生活,有意识地引领学生感悟:“急于求成,不按照事物发展规律办事,只会把事情办糟”。相信这样的设计,学生在畅谈感受之外,更会将这个道理内化为自己的生活积淀与经验,学文字,学语言,学做人,学生活,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在此得到高度和谐统一。

在阅读教学实践中,运用这样的填空导学法,教学流程更简洁清晰了,学生们的学法也更有章可循,重难点的突破也更容易了。课堂是师生互动、共情、共生、共同成长的舞台,舞台上我们黯淡一些,学生们自然就会闪耀一些;我们少讲一些,学生们自然就会多说一些。这样看来,似乎教师更轻松了,其实不然,在学生理解文本,创意表达,点滴积累的过程中,教师更需要捕捉细节,适时调控。填空导学的设计及实践,如何能实践优化与高效呢?它需要我们语文教师有敏锐的文本解读与捕捉能力,丰厚的专业与文学素养、开阔的课程视野、高超的课堂驾驭智慧以及且行且思、不断地探索。

参考文献:

[1] 翁文津.学生作为研究者的语文研究性学习模式初探[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2.

[2] 毕雪.尝试中探索、实践中提高――基于丰富网络资源的语文合作、探究学习[C].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