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理解数学特点,提高课堂实效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理解数学特点,提高课堂实效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学中要让学生学习有价值性的、实用性的知识,促进数学思维的发展,进而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是指通过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促使学生在数学思维和能力上有所提高,有所进步,有所收获。它不但关注学生眼前的发展,而且关注学生将来的发展,具有可持续发展的特点。

一、重视情境创设,激发学习情感

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激发有效的学习情感,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是相当重要的。激发有效的学习情感,不但能帮助学生树立学习信心,调动其学习的主动性,而且能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1.明确创设目标,发挥情景作用。

每堂课都有相应的教学任务。情境的创设,应该对学生的数学学习有利,促进学生常识认知、应用技能、数学思考等方面的发展。所以在教学中既要紧紧扣住教学目标创设情境,又要尽可能地发挥情境的作用,适时引导学生从情境中应用数学语言,提出数学疑问。假如是问题情境,教师提出的问题就应该具体、明晰,有创意和启发性,而不能一概而论地提出“你发现了什么”之类的问题。

2.具有时代气息,吸引学生眼球。

士别三日应刮目相看,教师应该以动态的、发展的眼光对待学生。在现在的信息社会里,学生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获取信息,教师创设的情境也要具有时代气息,让他们学会关注社会,关心国家的发展。如教学《百分数的应用》时,我创设了鞋业调查情境,出示:今年前8个月,鞋服轻纺业实现出口产值41.27亿元,同比增长34.2%;那么,去年前8个月出口产值多少亿元?请同学们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3.切合生活经验,符合年龄特征。

教学情境的形式多种多样,比如激发问题情境、创设故事情境、实践活动情境、赛场情境等。情境的创设应该按照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依据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而设计。对于低、中高年级的学生,通过或讲故事、或做游戏、或直观演示等形式创设情境,而对于高年级学生则要有意识地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问题情境,以数学本身的魅力吸引学生。

二、深钻教材文本,确保知识的实效性

知识的实效性是确保课堂教学有效的一个相当重要的条件。对学生来说,教学知识的有效是指观点新鲜、材料新颖,他们不熟悉不理解的,学了之后能有奏效的内容。教学内容的有效与知识的特点及学生的情况有关。首先,学生的知识增长有赖于有效知识量。教学过程中,学生知识的增长是教学成功的关键之一。其次,学生的智慧发展和有效知识量有较大的关系。发展是教学的重要任务,知识不等同于智慧,知识的迁移才真正体现智慧。只有把知识内化,可以随时提取,灵活运用,才能称之为有效知识,体现为智慧。最后,数学心理效应取决于有效知识量。通过获得知识而产生愉悦心理,最终成为活动的原驱力和催化剂。

三、探究有效过程,提高教学实效

课堂教学的核心是引导全体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全过程,促使学生自主学习、和谐地发展。学习成功与否,是课堂教学是否具有实效的关键。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但由于其处于成长发展中,因而是不成熟的学习主体。受年龄、知识、能力等的限制,他们所提出的问题、分析的能力终归是有限的。所以,应该发挥教师的组织者、引导者的作用,从而让学生学会自主性学习。特别是在疑难处、具有不同意见处,或在知识、方法归纳演绎时,则更需要教师的“及时雨”。有效的学习过程有时可以通过游戏进行。小学生注意力的特点常常是无意的,特别是低年级学生常常表现出对游戏的兴趣和足劲要求。因此,要抓住个体差异性,进行分层教学策略,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潜能,进行教学过程分层,充分让学生独立思考,而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进而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四、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有效情境

要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创设有效的生活情境无疑是重要条件之一。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善于利用时机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紧密联系的,又是能够有较浓厚兴趣的学习情境,使之从中体验到数学的乐趣,激发探索新知识的欲望,自觉有效地参与学习。在创设生活教育教学情境时,应该选取现实的周边情境。或直接从教材中选取,并进行再创造或自己创设的现实生活素材作为课堂情境,或构建开放性的生活情境。对课内知识进行延伸与拓宽,将抽象性转变为具体性、实践性,引导其发现问题,并大胆提出科学想象,逐渐形成新的数学生活经验。在创设情境中,真正实现课程导入“生活化”,使得课始仿佛优美乐章的“序曲”;示例教学“生活化”,使得教学犹如优美乐章的主旋律;知识应用“生活化”,促使综合运用能力仿佛悦耳的“交响曲”。

数学来源于生活,特别是小学数学知识,我们基本能够在生活中找到影子。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做有心人,创设出生活情境,不断为学生提供相关的生活素材,让生活步入课堂,促使文本的“静态”数学转化为生活的“动态”情境,从而让学生学了即可用得上,而不是学到些花拳绣腿,进而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使他们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五、注重教后反思,提高教学质量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由于个人阅历不同、经验差异,因此,即使同一篇课文不同时间来上,都有可能达到不同的教学效果。因此。在教学中的每一堂课都不可能不会十全十美。这就要求我们每上一堂课,都必须进行较深入的剖析、深刻的反思,看看预设与生成是否达成和谐统一:仔细总结每一个教学环节是否与实际相符合、学生学习状况是否良好、课堂突发事件的是否调控得住,并找出规律性的东西,在不断的“反思”中前进。在数学课堂中的反思的主要有思考的过程、解题思路、分析的过程、运算程序、语言表达及教学思想方法等内容,这样才能够尽可能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教学是一种有明确目的的认知活动,其实效性是我们所共同追求的。无论课程如何进行,万变不离其宗,“有效的课堂”仍然是我们永恒的追求。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在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前提下,我们应科学地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