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倪洪进《壮乡组曲》的演奏探索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倪洪进《壮乡组曲》的演奏探索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我国著名的钢琴家、作曲家倪洪进在她的音乐生涯中,创作了无数优秀的钢琴作品,无数在音乐创作领域中做出了有益探索的作品,为我国的钢琴音乐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文章以倪洪进钢琴作品《壮乡组曲》为研究对象,对该作品的演奏进行探索,以期从中获得对民族钢琴音乐作品艺术表现上的启示,为今后中国钢琴音乐作品的演奏与教学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倪洪进;壮乡组曲;演奏探索

1作曲家生平及作品简介

1.1作曲家简介

倪洪进(1935―),浙江人,钢琴演奏家、教育家,出身于音乐世家,从小便受到民族音乐的熏陶和滋养,她的父亲倪秋平是京剧大师梅兰芳的琴师。倪洪进自幼学习钢琴,曾就读于上海音乐学院,1959年毕业于莫斯科音乐学院,并获优秀文凭,是八十年代初以前,我国唯一的在苏俄钢琴学派故乡受到该学派系统教育的中国钢琴家。回国后,倪洪进先后任教于中央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艺术学院,并在国内外音乐院校、电台、电视台广泛进行演奏和讲学活动。她是我国少数集教学、演奏、创作三方面于一身的优秀钢琴艺术家之一。

倪洪进的钢琴音乐创作活动始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在70年代中叶至80年代中叶的十年,对倪洪进来说,是一个活跃而又极富成效的创作时期。她从改编现有的民间音乐开始,逐渐发展到以民族音乐的风格情趣进行原创,在文化层面上探索钢琴音乐的创作。她的创作曲目主要有:《金蛇狂舞》、《幻想曲》、《叙事曲》、《圆明园漫步》、《壮乡组曲》等。在倪洪进的每一首作品中,我们都能够感受到属于她自己的独特风韵,或者可以称为倪洪进所特有的“笔锋”、“文采”。

1.2作品简介

《壮乡组曲》是作者到广西壮族自治区采集民风后创作的钢琴作品。全曲由《船从远方来》、《歌墟》、《摇篮曲》、《酒歌》四首标题乐曲组成。正如作者披露,这里有“有山水、有歌市、有安静的家居、有狂舞的酒宴”,“就像是从多方面展示壮乡的长卷”。该作品吸取了当地的旋律音调,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呈现出鲜明生动的场景,融入了民族审美特色,但同时用钢琴化的手法表现了丰富的音乐内涵,所以,它已经不是单纯意义上的改编曲,而是独立的创作,是中国钢琴音乐创作领域中做出了有益探索的作品。

这首作品在一定程度上对西洋现代音乐技法进行了探索,并显示出乐曲构思的独特性,深刻性与成熟性,融风格的民族性、技法的现代性、思维的哲理性于一体,是钢琴音乐作品的优秀代表。

2演奏探索

与标题相符的音乐内容使《壮乡组曲》呈现出鲜明的画面性特点,秀丽多姿的壮乡美景,能歌善舞的壮乡人、纯朴自然的民风、丰富多彩的音乐活动,犹如一幅幅民间风俗画卷,通过作曲家热情奔放的笔触展现在人们面前。因此在演奏时,演奏者应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将作品的意境、情绪结合在一起进行联想。

2.1《船从远方来》

这首作品表现了晨雾中船只由远及近、又由近及远的过程。呈现出过程性画面的特点,作者以巧妙的渐进、渐退的力度布局展现出这段美好的画面。演奏时,对意境的正确理解以及把握好声音的层次感非常重要。

此曲分为三段,基本以右手表现流水的三连音和琶音进行为背景。引子由降G音引入一串琶音下行,似乎听到了远处隐隐传来的山歌。呈示段右手应尽量贴着琴键,三连音要荡漾起来,力度要轻柔,仿佛船从晨雾中渐渐驶来,当发音点增到六连音、七连音时,要充分用整个手臂进行调节,让乐曲保持流畅,营造出悠远空灵的氛围;左手弹奏旋律时则要十分细致,让每个旋律音都落到指尖,声音要深沉一些。右手的伴奏和左手的旋律在力度上要拉开距离,从听觉上造成水声和船歌两种音乐形象。

随着右手的琶音音域不断扩大,发音点增多,逐渐进入到B段的近景,这一段比较激情,充分发挥了现代钢琴的优势,音响洪亮、声部厚,仿佛是船夫在勇猛地闯滩。右手快速的琶音,要求非常灵活的运指,中声部的两个和弦与高声部的八度就像两岸的号子彼此呼应。

再现段音乐逐渐平静,力度减弱,表现出一种飘渺的感觉,有如船渐渐走远,歌声飘荡在山谷之间。结束降G音非常重要,一定要用心用控制,使之发出轻而亮的音响,犹如余音回荡。

2.2《歌墟》

这首乐曲采用回旋曲式,生动地展现了壮族人民在“歌墟”这个传统歌节中的画面,呈现出场景切换式画面的特点(作品采取或强调的是移步换景式的场面的调度以及电影“蒙太奇”式的画面剪辑)。乐曲的主部及主部再现部表现了对歌的情景,两插部表现了轻快的舞蹈场面,而结束段落则将“歌声”与热烈的舞蹈节奏叠合在一起,表现出载歌载舞的画面。那么在演奏时,首先要从整体上把握各部分的连接,段与段之间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在转换之前,要在心中酝酿好弹奏的情绪,手上控制好音色。

5小节的引子取自主题,为主题的出现做铺垫。上、下句在相隔两个八度的音区模仿,音乐开始时要将力量沉到低,随后要注意低音区f和高音区pp的力度对比,似回声一般,演奏要应宽广浩大,呈现出一副远山野岭的场景。

A段,主题陈述了三遍,在弹奏时,除了把握好如歌的旋律外,还要感受到蕴藏在伴奏中的节奏律动。A'段用复调的手法表现对歌的场景,包含了三个声部层次,各声部层次对触键有不同的要求。这就要求演奏者左手分工明确,双手能独立控制各自的音色层次,使音乐更富立体感,音色有更多的变化和对比,从而增强音乐的表现力。中间的双音声部由左右手共同完成,要注意分配协调好,另外由于这两个音是用两手的1、2指,演奏时注意要控制音量,高低声部的旋律相互呼应,在演奏时要明确两个声部正确的呼吸位置,将两声部此起彼伏、穿插呼应的流场效果演奏出来。A''是主题的第三次出现,性格有了新的变化,表现了载歌载舞的场面,情绪非常热烈,速度比较快,左右手位置变化较多,双手犹如打鼓般地交替弹奏,节奏感强,需要多加练习,让旋律能够准确的突现出来。

表现舞蹈场面的第一插部、第二插部节奏感强烈,在每次由主部进入时可以慢起渐快,让音乐过渡自然而流畅。左手的和弦不能散,要牢牢抓住,肯定地下键,把握住节奏点。在用双手交错奏出的第一插部中,要特别注意担任旋律声部的左手大指,声音要清晰,要和右手的旋律音连接好。

2.3《摇篮曲》

《摇篮曲》描绘了一位年轻的母亲在轻轻地晃动着摇篮,为心爱的宝宝唱着一首催眠曲的动人情景,呈现了“情景性画面”的特点(注重于对某一情景的定点描绘,因而具有非过程性特点)。乐曲结构为一部曲式,旋律柔和怡静。全曲的力度以弱为主,要运用极其讲究、细腻、轻柔的触键,使音乐达到平和而又“疏密相间”的效果。演奏时,要注意旋律线条的走向,重视音与音之间的倾向感,内心要富有感情地歌唱,注意语气的把握。左手的伴奏声部也不能忽视,要注重体会变化音带来的奇妙感受,如:第9小节的还原D。

演奏这首小曲要求演奏者的内心有非常宁静的演奏状态,用心营造出温馨安详的画面。

2.4《酒歌》

乐曲结构为三部曲式,舞蹈性为其特点,表现出壮族人民刚直、粗犷的性格。呈现出的是“场景性画面”的特点(“场景性”与“情景性”相比,更注重整体场景的把握与描绘,而不仅仅局限于某一特定的或局部的场面的描写)。在“酒歌”中,既有描述宏大的群众舞蹈场面,而又不乏细节的描述,如以坚定的节奏表现男性化的舞蹈场面,和以轻快的节奏表现女性化的舞蹈场面等。乐曲以f的力度在低音区开始,粗犷有力,并运用倒附点形象地描绘了人喝酒后的状态,演奏时,指尖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声音坚定,节奏肯定。第9小节开始采用托卡塔的手法来表现舞蹈场面,用双手交替弹奏,旋律在左手,弹奏时节奏要明确,用敏感的指尖来表现鲜明而有弹性的节奏特点。第19~32小节,也是用双手交替弹奏,但要比较灵巧,似乎是表现女性化的舞蹈场面,左手担任和弦高声部――旋律音的弹奏,必须在声音上和右手的旋律音衔接好。

表现男性化的舞蹈场面要弹奏得坚定有力,奔放热情,表现女性化的舞蹈场面要弹奏得轻巧透明,柔美清秀。全曲的最高潮,也是整个组曲的最高潮在乐曲的结束处,运用了钢琴的反向八度,低音区出现的三次下行全音阶引出主题在高音区的几次强奏,在演奏此段时,要将三个渐强表现出来,一层高过一层,将力度由mf推至ff,演奏时应使上半身向钢琴键盘倾斜,在到达乐曲的最后三个和弦时,更是要发挥全身的力量,将旋律完满的结束,渲染出酣畅淋漓、饮酒狂歌的场面。

3结语

《壮乡组曲》在倪洪进的创作生涯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作为一首以地方的、民族的风格作为创作立足点的钢琴作品,采用了民歌素材来进行创作,既充分发挥了钢琴音域宽广、表现力丰富的特点,生动地展现了民族场景,同时又调动各种技术手段,丰富了作品的审美内涵。值得一提的,倪洪进集演奏家、作曲家于一身,这在中国钢琴界为数不多。正因为她对钢琴技巧的熟悉,其“钢琴化”的写作手法才显得娴熟顺畅,也由于她在音乐创作领域中的实践,使其演奏更富有理性,更充满情感的魅力。

通过对《壮乡组曲》的分析与演奏,笔者认为:作为一名钢琴演奏者,不仅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音乐修养和演奏水平,还应该努力探索中国钢琴作品中的民族风格和文化内涵,从中汲取营养,为今后我国的钢琴音乐民族化和现代化作出不懈的努力。

参考文献:

[1] 卞卡.中国钢琴文化之形成与发展[M].北京:华乐出版社,1996.

[2] 郑兴三.钢琴音乐文选[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1999.

[3] 赵晓生.钢琴演奏之道[M].上海:上海世界图书出版社,1999.

[4] 童道锦,孙明珠.钢琴教学与表演艺术[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3.

[5] 卡尔・莱默尔,瓦尔特・吉泽金.现代钢琴演奏技巧[M].姜丹,译.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

[6] 约瑟夫・班诺维茨.钢琴踏板法指导[M].朱雅芬,译.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92.

[7] 钱仁平.中国新音乐[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5.

[8] 彭志敏.音乐分析基础教程[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7.

[9] 应诗真.钢琴教学法[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