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走科创教育特色之路 实现品牌跨越式发展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走科创教育特色之路 实现品牌跨越式发展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当代学生的创新意识及创造能力、实践能力的高低将直接影响着我们民族未来的发展。涵养创新精神、培育实践能力,这是我们教育人面临的共同命题。2010年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将“着力提高学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作为当前教育的重点战略任务。科学课程标准也指出:“早期科学教育对每个人科学素质的形成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科学素质的培养必须从小抓起。”“科学对人们认识世界起着关键的作用。”正因如此,所以有人说:“漠视科学,就是拿未来开玩笑。”

科创体验是一个面向未来、指向科学精神培育的教育实践,或许很难立竿见影,但是却可以积少成多!双林小学科创教育自2010年全面启动以来,为了达成育人目标,经历了从模糊逐步走向清晰、从点的闪现走向面的聚合的一次次探究与提升的过程,从科创队伍建设、科创平台搭建、科创课程架设、科创体验策略和方式等方面架构起了完整的实施网络。

观照自身 找准特色发展新起点

《教育策划与管理》:梳理双林小学建校20年来的发展脉搏,作为成都市科技示范学校的双林小学,已走出了自己的科技活动特色之路:2007年被评为“四川省机器人示范学校”;2008年10月,学校机器人组4位同学代表中国参加了在新加坡举行的“青少年国际机器人大赛”而荣获国际三等奖;2010年,机器人社团在香港豪取亚太机器人大赛5枚金牌,占当年总金牌数的三分之一。学校科技组先后承办四川省、成都市等各级科技活动现场会,参加了近百次各级比赛,荣获了数百次奖励……科技活动,已然成为了双林小学的一张名片。但辉煌的成绩背后隐藏着什么样的危机?学校的科技活动又存在哪些困惑?

曹校长:在2009年,针对“十一五”课题“小学学科素养研究”的学生学科素养我们做了一次调查问卷,但统计结果却让人大吃一惊――在所有学科素养中,学生的科学素养是最低的!据统计,全校仅57%的学生达到学校测评标准的合格线,与其它学科平均值相差20多个百分点,学生的科学素养整体偏低,个体间的差异过大,呈两极分化的状态……

作为科技教育的特色学校,学校的特色为何“不特”?科技素养的培育成效又为何最低?我们学校是市科技示范校,科技教育可是一张响当当的名片呀!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我们不禁陷入了深思。在对课堂、课程与行为的深入反思中,我们发现了问题的症结所在。

1 学校科创教育取向偏位

梳理林小学的科创教育历程,我们发现,学校科创教育已经走过了两个历程:第一阶段,科创优势项目阶段。这个阶段,只是个别教师在学校的行政指令下,在全校学生中遴选极少数有天赋和潜质的学生参加科技活动,赛前对他们进行机械的应急性强化训练,唯一目的就是多拿奖,为学校争光。在这个阶段中,学校的个别科技优势项目得到发展。第二阶段,科创特色发展阶段。这个阶段,教师参与人数有所增加,安排专门人员、专门时间,设计专门内容,在有兴趣和特长的学生中组建了数个社团,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专项技能训练,以技能训练为重。于是,学校清楚地意识到,学校的科创特色教育还仅仅仰仗个别优势项目和个体特色,依赖于少数人的兴趣爱好和自发自为,以奖牌荣誉激励和技能训练为重,育人成效往往是短暂兴奋后的极度常态。这样功利性的育人方式是极不全面、有缺陷、不可持续的,毕竟它并没有真正惠及到每一个学生,没有触及全体师生的精神灵魂,没有对全体学生终身发展形成精神层面的奠基。可以说,学校科创教育取向的偏位,拉大了学生的科学能力等科学素养的差距,让学校科创特色教育走向了持续的低迷。

2 教师科学素养培育乏力

学校的多数教师尚处于发展初期,没有形成鲜明的个人风格,在科学素养的培育方面缺乏深入的思考。虽然有科技活动的点滴成绩,但还没有形成相应的教育理念,部分成果停留在“展示”层面,缺乏推广性与可持续性。而在其它学科方面,教师的科学素养更是相对缺乏,对学生的科学素养提升鲜有作为。缺少学科间的相互协作,导致科学教育曲高和寡“高处不胜寒”。为此,如何搭建双馨科创平台,开发服务于所有学生的综合实践科学课程并实现与学生科学素养的共成长?如何让更多的老师静下心来思考问题、科学育人,从而提升育人的科学性和现代化意识?这就成为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3 家长科学素养关注缺位

除少数参加了社团活动的家长对孩子的科学素养稍加关注外(他们更关注孩子在比赛中的成绩),大多数家长出于应试教育观念束缚,对孩子的学习的关注目光仍聚焦于语、数、外三科上,对孩子科学素养如何,根本漠不关心,导致多数家长关注缺位,科学素养成为家长们视野中的“盲点”。

4 学生科学素养整体短板

受学校、家长、教师的主要影响,造成了学生科学素养得相对缺失。较多学生对科学学习主要行为表现为――少兴趣:认为可有可无,乏味无趣,被动应付多;少质疑:对周边事物和自然现象“熟视无睹”,少有自主提问、自主或求助解答的“原始冲动”;少追问:“刨根问底”意识不够,课堂上“等待”科学老师的“标准答案”成常态;少实践:学生自由活动时空不够,动手实践的意识和能力较差。

综上所述,双林小学的科创教育虽然已经取得了巨大成绩,但也面临着学生科学素养整体短板、教师科学素养培育乏力、家长科学素养关注缺位、学校科创教育取向偏位等几大瓶颈性问题,严重地制约着科创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教育策划与管理》:我们可以看出,双林的科创之路已经走过了科创优势项目和科创特色两个阶段的历程。但是,依赖于少数人的兴趣爱好和自发自为,以奖牌荣誉激励和技能训赛为重,这样的育人方式是极不全面、有缺陷、不可持续的。为了探寻新的生长点,转变科创教育模式,学校做了哪些创新举措呢?

曹校长:要想破解这些瓶颈性难题,满足学生的渴求、社会的需求、学校的追求和家长的要求,就必须以“经历与探究”的、“亲历亲为”的自主体验为主要形式,以课程的开发和实施为路径,实行全面全员全程卷入,实现学生科学素养的普遍提升。因为课程是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实现学校教育目标的基本保证、学校一切教学活动的中介,发挥课程在学校教育中不可替代的功能,在现行国家课程充分校本化实施的基础上,结合学校实际开发丰富多彩的校本课程和教师创生课程。

为了培养适应现代社会的具有现代科学素养的人才,奠基学生理性与人文素养兼优的未来人生,双林小学自行设计《成都市双林小学学生科创体验课程标准》,直指学生科学素养的提升,进而让孩子们走出校门时,科学精神的特质已然成为他们与众不同、卓尔不凡的共性气质。同时,还让学校的科创教育由极少数人参与、强化训练为主、以荣誉为重的科创优势项目创建,到部分学生社团活动参与、特长训练为主、以技能为重的科创特色创建,再到全体师生参与、自主体验为主、以科学精神培育为重的科创品牌创建上转变。

体验课程 定位科创品牌新方向

《教育策划与管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指出:将“着力提高学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作为当前教育的重点战略任务。科学讲求实证,用事实说话,蕴含着一种求真精神;科学讲求严密的逻辑,蕴含着一种理性精神;在科创体验教育中,如何培育学生的科学精神?

曹校长:小学科创教育是科学学科教学活动的一种延伸与补充,它以活动为载体,以自主体验为主要方式,目标指向以科学精神为核心的学生科学素养的整体提升。体验,是通过学生的亲历亲为,引领学生从科学认知走向科学精神的桥梁和纽带,是培育学生科学精神的最有效方式。

科创,从字面理解,科就是科学和技术,创就是创造、创新和创意。体验,就是在教育的路上,让孩子们用鲜活的生命来直面现实,感觉真实,验证事实,给孩子们大脑记忆中留下触及灵魂、彰显教育真谛的有价值的印象,唤起他们曾经亲身感受过的历程,也因此对未来方向有所预感和判断。双林小学所关注的“科创”活动是以学生作为主体,围绕科学及相关学科的学习,以科学的态度与方法进行的探究、质疑、实践、创新等独特的学习活动。科创体验活动,就是在充分考虑儿童身心特点及思维特征的基础上,强调“儿童亲历亲为”这一系列活动的价值。

值得强调的是,6-12岁的儿童,其科创行为及意识并非像科研工作者那样深入,也并没有多少实质上的创造与革新,他们往往表现出童真般的好奇、好问与好动。小到一次航模制作、大到一次河道污染的调查,对于儿童而言,都是一次难得的科创之旅。因为,这样的活动总能聚焦儿童的眼光,激发儿童的质疑与探究行为,甚至诱发儿童创新性的思考。

我们或许还有很多的认识是片面的、不完善的,但是,我们对于儿童以科学精神为核心的科学素养的独特价值的认同是有共识的。作为教育人,我们有责任让更多的儿童更全面的接触科创体验活动,无论这个过程给孩子内心留下的是“句号”、“问号”还是“感叹号”,我们有理由相信这样的儿童体验活动,让我们的孩子触摸到了科学世界的绚丽。我们也有证据表明,我们的孩子已经开启了原本深埋于内心的“科学精神的种子”!

《教育策划与管理》:二十多年来,双林小学的科创教育走过了各个不同阶段,也实现了科创品牌教育发展的华丽转身,打通了全体教师学科渗透参与、全校活动主题延伸参与、全校学生普及体验参与的学校科创体验课程的实施通道,让全体全程全面卷入成为现实。目前,学校科创体验课程取得了怎样的实效呢?

曹校长:在校本课程的建设上,我们认真领会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纲要》精神,在学生层面,将课程理念定位于:“体验,让科创更好玩。”提倡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强调兴趣参与,寓教于乐,因材施教,契合了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需求。

在教师层面,并未把重点放在科创体验校本教材的编排上,而是实行的更加灵活多样的泛化课程形式,这减少了校本课程与国家课程的雷同感,也降低了课程实施的难度,减轻了师生们的负担,让师生愿意参与也能够参与、乐于参与。学校在科创体验课程实施上,实行“普及的班级活动体验”、“兴趣的年级活动体验”“提高的校级活动体验”“延伸的校外活动体验”,丰富了课程的开发渠道和实施平台。

三年来,学校共创设有目标梯度的100多个班级项目体验菜单、3本科技场馆体验指南、6本自编科普读本、1本智能机器人入门教程等多种形态的显性和隐性的科创体验课程,除班级普及体验外,还组建机器人、车模、航模、空模、科幻画、种植、养殖、科学调查等20个校级社团,对课程进行普及性或选择性体验,取得很大实效。各学科教师还结合本学科开发了许多有关科学体验的创生课程。科技馆开馆后,各种与场馆对接的课程更是络绎不绝,全体师生的卷入与踊跃参与,各种体验项目随着师生们的“头脑风暴”相继进入科创体验课程,为科创体验课程的开发、实施、管理和评价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源头活水”,同时也打通了各个学科、三级课程的实施通道,形成了学校课程建设和三级课程互动的良性发展态势。

《实施科创体验课程,提升学生科学素养》课题的研究,极大地聚焦了科创教育在双林二十年特色发展中的中坚作用,聚焦了“双馨科创文化”的形成与发展,形成了双林小学牵引思想、引导方向、凝聚人心、规划行为、激发活力、提升实力的强大“科创文化场”,显现出具有导向、赏玩、育人、激励功能的园林式、乐园型风格的科创物质文化,显现出学校以人为本、依法治校、涵纳着情感与理性的融合、具有人性化管理特征的科创制度文化,显现出学校以“体验”为轴心的科创行为文化,延伸拓展了学校以“德才双馨”为基本内核的精神文化――情智双馨、行知双馨、学创双馨、科技与人文持续双馨,是双林人享之不尽的宝贵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