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矢状窦旁脑膜瘤36例手术治疗分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目的对我院矢状窦旁脑膜瘤患者手术治疗的方法进行研究。方法研究对象为我院2011年03月份至2012年03月份期间,在院诊治的矢状窦旁脑膜瘤患者共计36例。按照患者矢状窦旁脑膜瘤位置以及级别程度的不同,分别对患者进行冠状切口、过中线皮瓣、全切、大部分切除等不同的手术方法,并对手术临床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过手术治疗,36例矢状窦旁脑膜瘤患者,全切25例,占69.44%,大部分切11例,占30.56%;术后观察,按Krause-Merrem分型,Ⅰ型患者中2例存在轻度偏瘫、Ⅱ型患者中2例形成矢状窦血栓形成、Ⅲ型以上患者3例硬膜外血肿,此外2例脑肿胀、静脉性脑梗死,3例发生癫痫,治疗后得到控制,其他患者均病情稳定,且无死亡现象。结论在矢状窦旁脑膜瘤治疗中,根据患者病症的位置及级别,采取相应的手术方式,能够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建议推广。
【关键词】矢状窦旁脑膜瘤;Krause-Merrem分型;脑部CT;MRI扫描;手术治疗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次矢状窦旁脑膜瘤医学实验活动所选取的研究对象为我院2011年03月份至2012年03月份期间,在院诊治的矢状窦旁脑膜瘤患者共计36例,以其原始病历资料作为研究活动的数据基础来源。利用原始资料回顾分析法对这36例矢状窦旁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表现、检查方法以及手术过程展开对比分析。36例患者中,男性患者21例,占58.33%;女性患者15例,占41.67%;患者年龄中最大年龄67周岁,最小年龄为35周岁,平均年龄为51±3.49周岁;患者的身体体重范围为51公斤至92公斤之间,平均身体体重为74±4.56公斤。
1.2临床症状医护人员对患者病症情况进行了临床观察,了解到患者矢状窦旁脑膜瘤病症病史在3个月至7年之间,平均发病病史为2.8±1.23年;主要临床表现症状包括:均存在头疼头晕现象,此外伴有神情恍惚18例、痴呆11例、恶心呕吐21例、偏盲8例、脊髓病变5例、高颅压13例、有癫痫发作5例、行动障碍15例、偏瘫10例、四肢乏力9例、大小便失禁1例,以上病症症状具有重叠性。
1.3检查方法医护人员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症状对患者采取脑部医学检查,主要包括头颅X线平片、脑血管造影以及脑部CT、MRI扫描等等。在头颅X线平片检查中发现局限性骨质增厚9例,肿瘤发生钙化4例,头颅骨质存在破损5例。通过脑血管造影、CT和MRI扫描,发现患者可见硬膜尾征共有4例,上矢状完全窦闭塞12例,存在有不同程度水肿带14例,矢状窦前三分之一处12例,矢状窦中三分之一处16例,矢状窦后三分之一处8例;脑膜瘤在左侧11例,右侧19例,两侧6例;脑膜瘤大小直径经测量大于6厘米5例,4至6厘米18例,4厘米以下12例,已经钙化1例。Krause-Merrem分型标准:Ⅰ型8例,Ⅱ型10例,Ⅲ型12,Ⅳ型6例。[1]
1.4手术治疗按照患者矢状窦旁脑膜瘤位置以及级别程度的不同,分别对患者进行冠状切口、过中线皮瓣、全切、大部分切除等不同的手术方法。对于Ⅰ型患者采取脑膜肿瘤全切术,窦壁外层烧灼的方式;对于Ⅱ型患者采取窦壁外层切除术,并对窦壁破损进行缝合处理;对于Ⅲ、Ⅳ型患者,将患者突入窦腔肿瘤进行全切除,或从侧壁切开,脑膜瘤大部切除,将残留部分做烧灼处理。手术中对矢状窦前三分之一处的脑膜瘤采取双额发际内冠状切口方法,对矢状窦中、后三分之一处采取跨中线的马蹄形切口的方法。根据情况做好硬脑膜修补术。[2]
1.5统计学方法计量资料数据均采用均数±标准差(χ±s)表示,采用SPSS12统计软件,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
2结果
通过对上述患者矢状窦旁脑膜瘤的诊断和手术治疗,经6个月的跟踪随访,得出以下治疗临床效果:这36例矢状窦旁脑膜瘤患者中全切25例,占69.44%,大部分切11例,占30.56%;术后观察,按Krause-Merrem分型,Ⅰ型患者8例中有2例存在轻度偏瘫、Ⅱ型患者10例中有2例形成矢状窦血栓形成,Ⅲ型以上患者18例中有3例存在硬膜外血肿,此外2例脑肿胀、静脉性脑梗死,3例发生癫痫,治疗后得到控制,其他患者均病情稳定,治疗良好率66.67%,为且无死亡现象。
3讨论
矢状窦旁脑膜瘤一般是指患者脑部肿瘤基底处依附于上矢状窦,同时分布于矢状窦角的一种脑膜肿瘤疾病。这种疾病在肿瘤与上矢状窦之间没有脑组织存在。矢状窦旁脑膜瘤一般在一侧矢状窦壁处,并向大脑的凸面扩散,主要临床表现有头疼头晕现象、神情恍惚、痴呆、恶心呕吐、偏盲、脊髓病变、高颅压、有癫痫发作、行动障碍、偏瘫、四肢乏力、大小便失禁等等。现代医学可以通过头颅X线平片、脑血管造影以及脑部CT、MRI扫描等技术对病灶位置、状况及大小进行确诊。在矢状窦旁脑膜瘤治疗中,根据患者脑部肿瘤病症的位置及级别,采取相应的手术方式,能够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通过上述实验我们可以看到良好率可达到66.67,且无死亡病例,因此建议在今后治疗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参考文献
[1]倪鸣山,潘昕,朱义文,等.矢状窦旁脑膜瘤切除时上矢状窦处理[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10,10:209-210.
[2]邹安琪,况建国,周东伟,等.窦封闭型中后段矢状窦旁脑膜瘤的外科治疗[J].江西医学院学报,2011,41(5):6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