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淠史杭灌区大旱年旱情浅析及其对策探讨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淠史杭灌区大旱年旱情浅析及其对策探讨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本文针对2012年淠史杭灌区发生严重旱情、抗旱措施等进行分析。

关键词淠史杭灌区 灌溉期 干旱抗旱措施 抗旱效益

中图分类号:S60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0引言

安徽省淠史杭灌区是全国3座特大型灌区之一,位于安徽省中西部大别山余脉的丘陵地带,横跨长江、淮河2大流域,以大别山的白莲崖、佛子岭、响洪甸、梅山、磨子潭和龙河口6座大型水库(总库容71亿m3)为主要水源,内部中小型水库、塘坝蓄水和外河外湖提水为补充水源。2012年,淠史杭灌区发生严重干旱,本文对此进行分析。

1 降雨、水库水源情况和旱情特征

1.1灌溉期降雨

2012年灌溉期(4~9月)平均降雨量555毫米,其中:淠河灌区罗管站降雨量514毫米,史河灌区普荫寺站降雨量562毫米,杭埠河灌区将军山站降雨量588毫米,分月降雨量与2001年特大干旱年对比情况见表1。主灌溉期降雨偏少,8月8日后,台风“海葵”带来强降雨过程。

表12012年与2001年特大干旱年灌溉期月降雨量比较单位:mm

1.2大型水库水源情况

1.2.1蓄水

4月1日,六大水库蓄水31.67亿立方米。其中,淠河灌区的佛、响、磨、白四大水库蓄水17.7亿立方米,史河灌区梅山水库蓄水9.06亿立方米,杭埠河灌区龙河口水库蓄水4.91亿立方米。8月9日,六大水库蓄水降至17.91亿立方米,其中梅山水库蓄水3.77亿立方米已降至死库容以下。后因台风“海葵”带来强降水,有效补充水源,到灌溉期结束,10月1日六大水库蓄水26.55亿立方米。

1.2.2来水

4~9月共计来水27.39亿立方米,比多年平均35.26亿立方米少7.87亿立方米。其中:淠河灌区四大水库来水17.08亿立方米,史河灌区梅山水库来水5.06亿立方米,杭埠河灌区龙河口水库来水5.25亿立方米。从时间上看,来水主要集中在8月份。

表2 2012年灌溉期六大水库月平均来水与多年平均对比

1.2.3引水

4~9月六大水库引水32.08亿立方米。其中:淠河灌区四大水库引水18.54亿立方米,史河灌区梅山水库引水7.34亿立方米,杭埠河灌区龙河口水库总引水6.20亿立方米。

1.3旱情特征

受空梅、伏旱及高温等因素影响,2012年淠史杭灌区水稻栽插及保收阶段旱情严重,是自2011年灌区发生严重旱情之后又一个干旱年份,旱情有主要以下特点:

(1)主灌溉期降水量持续偏少、分布不均。4月1日到8月8日,淠史杭灌区平均降雨量323毫米,偏少5成以上,局部偏少7成。从栽插到保收阶段,江淮分水岭以北、史河以东到滁河流域,降雨持续偏少,史河灌区中北部霍邱、裕安,淠河灌区中北部寿县、金安、长丰降雨量最少。进入伏旱阶段,淠史杭灌区全面发生旱情。

(2)高温时间长。4~8月平均高温日数为22天,较常年同期偏多8天,主要时段为:6月8日到16日、6月29日到7月12日以及7月20日到8月2日,其中7月下旬高温影响范围最广。

(3)旱情范围广持续时间长。今年旱情从4月下旬开灌起,开始显现,到8月8日强台风“海葵”带来强降雨旱情解除,时间跨度5个月。

(4)大型水库来水少。4月到8月8日,大型水库来水均少于预测的80%保证率来水。一是4月到6月梅山水库来水为灌区建设以来最少;二是灌区内部蓄水无有效补充,史河灌区、淠河灌区中北部大部分塘坝干涸、中小河流断流,局部人畜用水困难。

(5)供需矛盾突出。因水源不足、用水集中、工程供水能力不足,灌区供需矛盾十分突出。5月中旬至6月下旬栽插期间,淠河灌区小麦收割期偏晚集中用水量大,部分茬田缺水栽插,淠东干渠安丰塘灌区启用高堰泄水闸补水灌溉;史河灌区因秧苗栽插早缺水浇灌。7月上旬至8月上旬保收供水关键期,灌区发生全面缺水灌溉矛盾,7月下旬开始,淠河、史河灌区全面进入伏旱,为旱情最严重阶段。

2采取主要抗旱措施

(1)各级政府高度重视。省防指、省水利厅多次派员深入灌区了解旱情,指导抗旱工作;省淠史杭总局落实抗旱责任制,成立抗旱领导组,实行每周会商制度;灌区各市、县(区)政府积极组织指挥抗旱;灌区各级管理单位强化职能,落实抗旱责任制,把抗旱供水作为中心工作,全力以赴。

(2)坚持统一调度,总量控制,以供定需,合理配置原则,精心调度大型水库供水。根据旱情发展,通过实地调查,合理评估旱情,及时向省防指编报了动用梅山水库死库容0.8亿立方米的抗旱供水方案。

(3)综合利用引蓄提水源,充分发挥内部蓄水和提外水抗旱作用。灌溉供水期间,定期监测统计内部蓄水及分布情况,各县区加强内部蓄水管理并合理利用;明确中型水库保栽范围,提高内部蓄水抗旱效果。

(4)强化供水管理与督查。按照“水量包干、流量包段”的原则,分段细化水量消耗指标,落实定额消耗,并作为灌区开展灌溉管理考核的主要指标之一。加强直管灌区供水管理,督促相关单位加强沿渠巡查,减少涵闸跑水漏水等输水损失。开展计量巡测,在常规计量基础上,对输水损失严重,流量测算异常及有异议的站点,强化巡测工作。

(5)大力协调供水矛盾与宣传引导。淠史杭总局先后组织召开多次灌区供水协调会和抗旱供水会商会,协调解决灌区集中用水矛盾以及县区交叉用水矛盾;加强与大型水库管理处、电力调度中心的沟通,规范大型水库的供水调度;利用会议、灌溉水情信息等方式加强宣传引导,推动各县区提前落实应对措施,解决灌溉抗旱供水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

3 灌溉供水与抗旱效益

3.1灌溉供水

灌区累计灌溉引水23.78亿立方米,其中淠河灌区渠首横排头引水13.26亿立方米,史河灌区渠首红石嘴引水6.99亿立方米,杭埠河灌区渠首龙河口引水3.53亿立方米;利用中小型水库及塘坝等内部蓄水8亿立方米,提外水等3亿多立方米。

3.2抗旱效益

(1)灌区抗旱减灾效益显著,有力保证灌区粮食安全。据调查分析,2012实灌农作物面积1056万亩(标准亩),其中水稻986万亩(包括早稻、中稻、单双晚稻),旱作物约70万亩。水稻产量约515万吨,其中水利灌溉因素分摊约260万吨,实现大旱之年灌区粮食丰收。

(2)保证城乡用水安全。保证了六安市、合肥市及沿渠城镇400多万人口生活用水安全;解决了灌区内乡镇发生的人畜用水困难。

(3)保障社会稳定。通过政府主导抗旱,水管单位有效的水源调配,严格管理,根本上解决用水问题,使大旱年份极易发生的争水、抢水等用水矛盾得到控制,确保了社会稳定;灌区粮食丰收也为区域经济社会稳定发展提供了支撑。

4、结束语

2012年,抗旱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如渠道严重淤积与灌溉工程配套差导致水资源不能及时送到干旱地区,严重影响抗旱调度的成效;灌溉方式粗放,水资源利用效率较低,农民节水意识不强,水资源浪费现象普遍存在。因此建议:理顺县区水管单位的体制改革;加快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的步伐;加强末级渠系的管理;推广田间节水灌溉技术,确定合理的灌溉定额,进一步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参考文献]

1、水利部农村水利司.灌溉管理手册[z].北京:水利电力出版社.1994

2、黄义德、武力权、黄雅丽。安徽江淮丘陵地区单季中稻旱灾成因浅析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05(12):2223-2224

3、卫超.史河灌区1999~2001年旱情分析[J].安徽水利科技,2002,(3):37-38

作者简介:朱维猛(1983.2~),男,助理工程师,主要从事灌溉调度和防汛抗旱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