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论德威乡特色农业现状及对策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论德威乡特色农业现状及对策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在科学发展、科技进步的今天,德威乡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围绕“强基础、调结构、重民生、夯基层”的发展思路,以“服务三农”为宗旨,以特色农业为突破口,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为目标,发挥资源和区域优势,大力发展现代高效特色农业,本文对我乡农业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望能对促进本乡农业经济发展起到一定的作用。

[关键词] 特色农业;现状;对策

一、本乡概况

德威乡位于泸定县城以南35km,大渡河西岸,全乡幅员面积71.4km2,属于暖温带河谷气候区,年平均温度16.2℃,四季分明,昼夜温差大,年平均降水600-700㎜,无霜期平均为285d,年平均日照时数3420.5h,气候条件比较适宜发展农业生产。土壤结构好,以沙壤土为主,质地较好,半高山、高山地带以黄壤土为主,保水保肥能力强。全乡耕地面积5410亩,农业用水主要引用大渡河流域水,乡境内有顺河大堰、海子大堰两条主干渠,总长23.5km,是全乡农业生产的经济命脉,其水源稳定,水质良好,为我乡的农业生产提供了有力的保障。辖区内15个行政村,8个村民小组,总人口4745人,其中农户1184户、4578人。

二、全乡特色农业发展现状

德威乡是一个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乡镇,农作物主产玉米、小麦、水稻、土豆、红苕,经济作物主产油菜、大蒜、花生、棉花。经济林产品主要有核桃、板栗、花椒、木耳、桑叶、小杂水果等。近年来,我乡在稳定粮食生产基础上,按照“强基础、调结构、重民生、夯基层”的发展思路,通过项目推进和示范引导,建立了国家免检优质蚕桑、蔬菜、经济林、优质稻、油菜等生产基地。2011年全乡农业总产值 1960万元,较上年增长10%,全乡农民人均纯收入 2910元,较上年增长12%。全乡蚕桑种植面积3000亩,总收入280万元;蔬菜常年种植面积1500亩,经济林面积3000亩,优质稻1410亩。通过农业结构不断优化,有效地促进了全乡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三、本乡特色农业发展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1.特色产业规模不大,没有充分突出地区优势资源

近几年来,在党委政府和农业部门的引导和支持下,德威乡把优质水稻、油菜、大蒜三个产业作为全乡特色产业来大力发展,在一定范围内取得了较好的“口碑”,但规模较小。其他产业发展也较为缓慢,特别是蚕桑、生猪产业因受市场因素影响,行情波动大,及不稳定。桃、李等鲜果类水果因为品质问题和种植规模小而没有更大的突破,没有很好的市场经济效益。

2.对龙头企业长足发展的政策、资金等扶持不够

近年来,虽然采取引进外地企业扶持本地企业的措施,但整体规模较小,不能充分占有市场,带动力弱,尤其是农产品深加工方面还处于发展初期,没有达到农产品利润最大化,特色产业后期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缺乏后劲,无法有效地将资源优势转化为市场优势。

3.农业专业合作组织作用发挥不力

乡内虽然成立了蚕桑协会、村级农村专业合作社等,但协会的成员大多数是种植或养殖大户组成,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经济合作组织,缺乏资金,缺乏专业人员,管理经验差,责任心不强,致使市场供求信息不灵、销售渠道不畅,难以使生产效益得到提高。

4.基础设施配套不足、投入不足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和不完善,特别是以种养殖业为主的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仍较为薄弱,没有形成全覆盖的水利网络。乡境内维系灌溉的两条重要堰渠均为六、七十年代修建,早已年久失修且不能满足如今的灌溉需求,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弱,“靠天吃饭”的现象十分突出。

5.农业技术水平不高、科技意识不强

农民文化素质参差不齐,而且总体偏低。农户“重产出,轻投入”的小农意识思想严重,农业生产经营还停留在传统农业种养殖上,对现代农业认识不足,对科学种养殖科技知识掌握不全面,不能做到合理种植、科学搭配。

四、全乡特色农业发展对策

1.继续推动特色农业结构调整

根据市场和价格因素适当调整农业结构,继续扩大优质稻、油菜、大蒜特色品牌农业发展规模,加快优势产业规模发展,逐步淘汰优势差的种养殖项目,使其由特色产业转化为优势产业,逐步建立发展现代农业的产业体系,着力提高农业整体效益,确保农民增收。继续加大信息引导,为广大农民群众提供及时准确的市场信息,引导生产者合理调整结构。

2.大力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组织

引导、鼓励和支持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努力做到在数量上加快培育一批、在质量上迅速提高一批、在运作机制上规范一批,不断提高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解决在生产服务、产品流通、市场销售等方面问题,使其充分发挥连接农户与企业、农户与市场的桥梁、纽带作用。

3.大力引进、扶持农业企业、公司

进一步完善“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加强对龙头企业的指导、服务,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有实力、带动性强的龙头企业,尤其是加工型、流通型的龙头企业,切实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4.加大农业技术培训力度

在注重增加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的同时,更加注重对现代农业技术的推广。着力提高农民素质,大力实施科技入户工程,加大农业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力度,突出抓好农业新产品、新技术、新模式、新农药、新机械的示范推广应用。加大对特色产业的技术培训,培育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造就现代化的农业经营主体。

5.实施土地整理,促进土地流转

努力争取国家土地整理项目,依托项目,对现有土地实行“坡改梯、中低产田改造”等土地治理,不断增加土地使用面积和改善土质,同时在不违背国家土地政策的前提下,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引导、促进和规范土地流转,鼓励农业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大力发展观光农业、生态农业。坚持以创新土地利用方式不断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为财政增长、农民增收做出更大贡献。

6.进一步夯实农业基础设施

一是切实加强水利建设,争取州县资金投入,对现有的两条大堰进行维修、清淤、整治,以发挥其重要作用;二是对各村组的农灌堰进行维修、整治,以及在山坡修建蓄水池,使全乡水渠形成一个完整的灌溉网络;三是加强村道建设,加快全乡各村组的道路硬化工程。通过搞好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夯实特色农业发展后劲。

7.加大特色产品宣传力度

树立服务意识,创造一个有利于特色产品发展的良好环境,有计划,分步骤地选择特色产品,利用各种媒体发动宣传攻势、提高扩大全乡品质优良农副产品及其深加工产品的知名度。

所以我乡农业要发展,农民要增收,必须在乡党委、政府的正确引导下,立足土地资源,以科技为支撑,大力发展规模化特色农业,才能使村民“腰包”鼓起来,走上富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