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少数民族地区文化资源与理科课程整合的价值诉求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少数民族地区文化资源与理科课程整合的价值诉求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少数民族地区文化资源理科课程整合,具有升华理科教学价值、丰富理科教学内容、拓展理科教学方式、优化理科教学评价等价值。

关键词:理科课程;少数民族地区;文化资源;整合;价值诉求

铜仁市位于贵州省东北部,集少、边、穷、山于一体,属于典型的少数民族地区。尽管经济基础薄弱, 文化教育落后。但铜仁市少数民族地区有着丰富的文化资源,文化资源的丰富多彩与适切程度强的特点,为少数民族地区高水平地实现课程目标提供了可能。在理科课堂教学的实际操作中,整合这些资源有何价值,是值得我们探讨的问题。

一、升华理科教学价值

(一)实现课程三维目标

少数民族地区文化资源与理科课程的整合,既有利于实现本体论意义上的价值,如“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实验和调查”等,学生通过学习理科课程,可以满足他们认识物质世界和生命世界的需要,从而促进学生的发展。少数民族地区文化资源与理科课程的整合,还可以实现工具论意义上的价值,如对学生进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教兴国”、“可持续发展”、“同反科学和伪科学做斗争” 等方面的教育。[1]

(二)开发学生生命潜能

叶澜先生曾说过:“文化在教育中的功能更被关注的将是形成学生对周围世界和自己的一种积极而理智的,富有情感和探索、创造、超越意识的态度和作用方式,是开发学生生命潜能的一种力量。”[2]民族性格、民族情感、民族价值观等民族文化精髓更多就是通过周围整体环境的熏陶与浸染而形成的。为此,学校对民族文化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要更多地关注周围环境对学生潜移默化的作用,积极建构以环境为依托的隐性课程,以让学生全面感受和体验本民族文化的魅力。使学生学会关心并调查自己身边的文化现象,探求其历史根源和演变轨迹,讨论传统文化对现代社会以及社会发展的影响。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寻求教育理想与教育现实间的合理调和,从而开发学生的生命潜能。

(三)提升学生的文化品位

从某个角度看,少数民族地区文化资源与理科课程的整合,有助于进一步拓宽理科教育的视野。在文化的视野中,理科教育其实是先进文化内涵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一种典型的主流文化形态的彰显,在理科教育过程中,整合不同时代的少数民族文化资源,通过一定的文化传播、灌输和渗透手段,最终可以把整个社会的文化层次和人的文化品位提升到一定高度。

(四)以师生幸福为根本旨趣

教学活动是以幸福为终极取向的。幸福是人生基本的、普遍的权利,是人生目的 或终极目的。在亚里士多德看来,人生的目的是多种多样的,但“只有幸福才有资格作绝对最后的目的,我们永远只是为了它本身而选取它,而绝不是因为其他别的什么”。[3]教学活动不仅以知识掌握、能力获得为重要指向,更是以师生幸福为根本旨趣。教学生活所追求的幸福包括结果幸福与过程幸福、利他幸福与利己幸福等不同形态。

二、丰富理科教学内容

众所周知,专家编写的教材往往着眼于教学的共性,着眼的是学生的整体水平,无法顾及个性需要。因而课程资源的整合离不开教材资源的挖掘,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对其重组、加工和活用,提升其文本资源价值。

学生毕业后,应为当地的经济发展服务,理科的教材内容大多与社会进步和发展有关,与生产生活实际有关,实践性是理科课程的主要特点,在教学中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或增补,这是实现理科新课程目标的基本保证。所以,应依据少数民族地区发展要求增加教材内容,使其适时、适用。在学习“水”这一课题的相关内容时,可以结合“锦江”这一水资源进行教学;在学习“金属材料”这一课题的相关内容时,可以结合铜仁市的锰、汞、铅、锌等优势矿产资源进行教学。这些课外实践活动, 将大大拓展学生的科技视野, 加深学生对科学及其社会意义的理解, 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探究能力, 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形成正确的科学价值观, 有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

三、拓展理科教学方式

(一)以科学探究为引领

义务教育理科课程标准不仅将“科学探究”专设为学习主题,列出了探究活动的典型案件供教师参考。为突出学生自主的实践活动,在内容标准的“活动与探究建议”栏中设置了大量的探究课题,明确列出了“活动”的具体形式,如观察、调查、参观、资料收集、阅读、讨论、交流、辩论、实验等。

少数民族地区文化资源又是理科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铜仁少数民族地区来说,有自身的特色蕴藏其中,有其独特的发展轨迹,而这些又和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更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探究的欲望。因而,从少数民族地区文化中获取资源,结合理科教材内容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不失为一种资源整合的有效途径。

(二)以开放的学习环境为平台

少数民族地区文化资源与理科课程的整合,为学生建构了一种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了获取知识的多种渠道以及将学到的知识加以综合并运用到实践中去的可能。不仅仅是对学生进行科学训练,而是使教育在理论和实践的层次上回归学生的本性。这样,既可以激发教师参与课程建设的兴趣,也可以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课堂教学,使学生身临其境,从而在这一过程中丰富知识、增强能力、陶冶情操,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4]

(三)以成就形式多样的学习方式为目标

在理科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科特点,学生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设计学生自主参与、乐于探究、合作交流、主动接受等多样化的学习方式。根据具体情况,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以下几种学习方式进行学习:

第一,组织生活实际问题讨论。在平时的生活中,与理科学科有关的问题很多,理科教师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在问题情境中激发学生思考、解疑,比如,喀斯特地貌是如何形成的?

第二,从实践的观察和体验或社会调查中获得与本地社会生活生产有关的科学信息和科学资料。例如:让学生收集与科学有关的侗族文化。银饰是侗族妇女最讲究的装饰品,银簪、银梳,头戴银盘花、银头冠,耳吊金银环,颈戴五只大小不同项圈;胸佩五根银链和一把银锁用以镇魔压邪;手腕戴上银花镯,四方镯等。最后进行汇总及加工处理,形成电子文本、图片展板、调查报告等活动成果。

第三,进行调查探究,体验探究过程,揭示物质变化的规律,理解科学与生活、环境和科技等关系。梵净山自然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是近几年铜仁市的热门话题, 该市的中学可以以这个课题内容开展学生的综合实践活动, 如《调查梵净山的生物资源开发利用情况》、《调查梵净山旅游文化开发利用现状》等等。这些都是将铜仁教育资源与学生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加以整合的体现,这些课外实践活动, 将大大拓展学生的科技视野, 加深学生对科学及其社会意义的理解, 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探究能力, 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形成正确的科学价值观。

四、落实理科教学多元化评价

(一)运用学习档案袋评价促进学生的发展

“评价促发展”是新课改倡导的理念,重视学生个体的自我评价,以不断促进学生的个体发展。学生自我评价可以采用建立理科学习档案的方式。学生在学习档案中收录理科学习的重要资料,包括民族工艺知识、生产生活知识等。

学习档案可以记录每一个学生学习的轨迹, 包括该学生的疑问、兴趣爱好、所想所感、体验与活动、观察调查的结果、访谈录、信息收集的汇总、老师与同学的忠告、自己的学结、作品等等。学生在这里是名副其实地作为“学习的建构者”、“ 活动的探究者” 来描绘学习的过程与轨迹的[5]。

(二)通过活动表现评价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活动表现评价是通过观察、记录和分析学生在各项学习活动中的表现,对学生的参与意识、合作精神、实验操作技能、探究能力、分析问题的思路、知识的理解和认知水平以及表达交流技能等进行全方位的评价。如,对“认识金属材料在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这一观念性目标的评价,可通过学生收集的汞、锰、铅、锌等矿产资料,编辑有关的墙报,就“金属材料的利与弊”开展的讨论活动等,对学生进行评价。

(三)在纸笔测验中注重考核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以往的理科中考试题缺少与学生实际生活的联系, 题目对学生的吸引力不大。可以尝试以本地资源情况为背景出题。纸笔测验可以设置有助于学生理解和应用知识的实际问题情景,比如,以“如何利用梵净山这一生态资源为铜仁市的生产和生活服务”为问题情景设置考试题目,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评价学生的能力。通过具有实际背景的、综合性和开放性问题的书面考核,既有利于了解学生掌握有关知识、技能和方法的程度,有利于体现对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有效考核。

总之,整合课程资源是当前课程改革的当务之急,需要我们一线教师去不断地探索和实践。

参考文献:

[1] Z(#郑长龙,梁佩君. 论理科课程的价值[],化学教育,2000,(4).

[2] 叶澜.世纪之交中国学校教育的文化使命之思考[],教育改革,1996,(10).

[3][古希腊]亚里士多德. 尼可马科伦理学[M].苗力田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10-11.

[4] 常维国,熊金梅.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价值探寻[],经济与社会发展,2012,(5):147.

[5] 钟启泉.建构主义“学习观” 与“ 档案袋评价”[], 课程·教材·教法,2004,(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