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让范读成为语文课堂教学的风景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让范读成为语文课堂教学的风景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最近笔者听了不少“公开”课,听完后笔者惊讶地发现,大部分教师的课竟然缺乏范读。课后和他们聊天,他们却振振有词地回答:“这叫做个性化朗读!”

范读教师范读个性化朗读范读内容范读时机所谓范读是指教师在课堂上为引导学生学会如何朗读而进行的示范读书,以此提高学生的朗读技能。但是如今的课堂,不少教师都如此放心地让学生自己去进行所谓的“个性化朗读”,着实令笔者“捏了一把汗”。

新课标提倡学生进行个性化朗读,但绝不反对教师在课堂上进行必要的范读。范读和个性化朗读并不表现为天然的排斥,相反还表现为相得益彰,相辅相成。它们都是促进学生朗读能力提高的重要手段。

首先,教师范读是实现学生个性化朗读的基础。在小学阶段,尤其是低年段,学生的社会阅历尚浅,他们对文本的把握还不准,他们能够把文本读正确、流利都尚属不易,更谈不上读出自己的“个性”。即使是到了高年段,也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具备“个性化”朗读文本的能力。他们在朗读的过程中都难免会遇到困难,如在朗读时把握不准朗读者(自己)的情感与作者情感之间的关系,朗读者(自己)与文中主人公情感之间的关系,以及作者的情感与主人公情感之间的关系等,这时候就需要教师给予指导并进行范读,给他们示范如何处理、如何把握。

其次,学生个性化朗读是教师范读后的必然表现形式。如果说一千个读者眼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话,那么一千个读者的朗读过程中就有一千种读法,因为每个人(包括有需要教师指导的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不同,表现在“声音形态”或“情感形态”上的朗读自然也不同。所以教师范读后,毋须过分担心学生会读得和教师雷同,当然这里有一个前提,那就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要对文本有自己的理解与感悟。否则,可能学生受思维定势的影响,朗读时“只闻其声,不见其人”的现象。(即朗读时没能读出自己的理解,一味地只学教师范读时的外部技巧,“鹦鹉学舌”“依葫芦画瓢”)所以,教师的范读——这一美丽的课堂风景不能在部分教师打着“个性化朗读”的幌子下消失,教师在课堂中是否要范读,应自己心中有数,要做到相机行事,“该出手时就出手”。

当然,如果要在课堂上使教师的范读达到比较理想的效果,我们还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范读前的准备工作要充分

这里的“准备工作要充分”主要是指为了给学生起到示范作用,教师在课前自己首先要熟读文本。例如,某教师上阅读课《幸福在哪里》,她自己读起书来都不够流畅,这就不禁令人有点匪夷所思,像这样的范读也能起到良好的效果吗?所以,范读前教师自己熟读文本非常重要。只有对文本烂熟于胸,教师自己读起书来才能做到得心应手,一气呵成,该激情澎湃时则如激流飞瀑,一泻千里;该柔情婉转时又如九曲小溪,情意绵绵……

二、范读的内容要精选

至于范读内容的选择,对于低年级学生教师可以范读全篇,因为低年级的文章篇幅一般都比较短,容量小,花费时间也较少。而高年级由于文章篇幅一般都比较长,容量较大,所以一般不提倡范读全篇。因为范读全篇的话,消耗的时间会太多,所以,针对高年级范读,我们一般提倡教师最好结合文本的重点、难点来进行。因为文章的重点、难点一般都是文本的“精华”部分或难以理解的部分,教师范读这一部分内容,一来有助于学生通过听教师绘声绘色的朗读再次感受文本所蕴含的丰富的、有生命力的情感;二来由于教师的朗读一般都是声情并茂、极富感染力,所以很容易吸引学生,加深学生对文本的感知与印象,从而有助于学生进一步积累语言、培养语感。当然,具体情况还要具体对待,必要时,哪怕是一个字、一个词、一句话教师都要进行范读。

三、范读的时机要恰当

教师的范读也要讲究时机问题。范读的目的是给学生树立榜样,以便给学生起个如何朗读的示范作用,包括朗读技巧的示范,在朗读的过程中如何表达情感的示范等。如果学生通过自己的多次练习就能够把文本读正确、流利,甚至还能够读出自我对文本的理解,读出个性,那我们做教师的就不需要进行范读。课堂不是教师的“表演场”,我们要坚决反对新课伊始,学生还没经过自主阅读教师就给学生范读的现象,因为这对学生朗读能力的提高无多大益处。因此,教师在课堂上的范读,首先应该考虑学生的需要:如学生朗读多次还难以把字音读正确;学生朗读时的语气、语速、语调偏差过大;朗读时学生的情感表达不够到位等。

四、防止“教师范读后遗症”

教师范读是为了给学生树榜样、做例子,以供学生模仿或参考。但在实际的课堂实践中,学生朗读时很容易将这个“参考”变成“唯一标准”,从而忽略了自身对文本的感受,而一味地模仿老师的朗读技巧,“只见其声,不见其人”。这是由于学生的思维定势在起作用。为了避免“教师范读后遗症”这一现象的产生,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就要注意培养学生的个性化朗读能力,尤其是要注重引导学生去深刻理解文本,用心感受文本,进而才能要求学生做到个性化地朗读文本。

总之,教师范读是手段、形式,学生把文本朗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才是目的、结果。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我们既要充分发挥好教师范读的示范功能,给学生起“榜样”作用,同时又要充分认识到教师范读的局限性,要放手让学生在自主理解文本、感悟文本的基础上,读出自己,读出个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