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走近:“龙”吟寺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走近:“龙”吟寺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近日去四川宜宾堪舆楼盘,顺道与业主一同去龙吟寺那里祈福。

金碧辉煌的龙吟寺就坐落在海拔980米的九龙山顶。关于这里的湖光山色,大都有着流传千年的道教神仙故事。龙吟寺、青龙湖的传说就是有关被雷神锁住的青龙的故事,人们感念青龙为保护百姓,遭到劫难。隐身青龙湖修行,将青龙暂留此地、听经、诵经的那个古寺,称作为“龙吟寺”,以示纪念。据说是慈禧太后为之命名的。

我们走完319级台阶,来到龙吟寺前,住持照文法师笑迎而见。他娓娓道来:相传东海龙王的九个子女长居此地,化为灵山,所以叫九龙山。远望山势,如九龙抬头,仰天长啸;在高天厚土之间呈现出繁荣昌盛之势,欣欣向荣之相。龙吟寺的地下是龙宫,有龙吟之声。这座千年古寺始建于唐朝,由于唐朝以道教为国教,使印度传来的外来佛教不得不入乡随俗,演化成佛道一体的本土佛教,佛教传入中国以后,就以“随机”、“方便”为理论依据,十分注意与中土原有的思想文化相适应。可以说,佛教自传入之时,就开始了一个不断中国化的过程。

龙吟寺建于唐,兴于明、盛于清,这里和其它融佛道为一体的寺庙一样,也供奉着观音,即慈航道人。明代万历年间重修,几百年来到龙吟寺朝拜的人络绎不绝,香火极旺,影响颇大,驰名于云、贵、川诸省。后来在破四旧中被毁坏,只有三尊古佛像被农民藏起来,还剩基石、台阶和石门框。这组古刹虽然历经风雨沧桑,天灾人祸,但信士任人每至于此,孑然发心,常生复修的念头。2007年终于启动了恢复重建的工程。现在正在加紧施工,计划今年年底完成。旁边正在兴建一座宾馆,取名为“万佛堂”。

听照文法师说,以前的龙吟寺竹林掩映,砖石苔染,野蔓纵横,发人幽思。现在的龙吟寺比较奢华,与先前古朴的风格相去甚远。这是善男信女们广植善业、深种福田的结果,这座青山中的古寺,以竹的超脱,深层地阐释了佛学文化。

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是中国人推崇备至的神物,是神圣和吉祥的象征。我们历史上有龙的传说,在中国人的生活中,龙的形象比比皆是。中国人自称为龙的传人,龙字常常用在中国人的名字中,就连姓氏,也有龙姓。龙姓是个古老的姓氏,在宋版《百家姓》中有:“祖武符刘景詹束龙”。

以龙为姓,是中国人趋吉避凶的心理表现。据说最早的一支龙姓与黄帝时期一位驯养龙的人有关。相传这位养龙的人叫董父,以善于养龙驯龙而出名,被黄帝赐姓为豢龙氏。其后代以职业为氏,开始姓龙。龙姓是一个古老而又多源的姓氏。据清・张澍《姓氏寻源》云:“黄帝臣有龙行。”说明在黄帝时已有龙姓。据《元和姓纂》云:“龙,《尚书》舜臣龙为纳言,子孙以王父字为氏:又,董父,己姓,赐氏豢龙,为龙氏。”这里指出了龙姓的两个来源:一是纳言龙的后代,一是豢龙氏的后代。又据颜师古《急就篇注》云:“出于御龙氏。”这是说夏朝御龙氏刘累的后裔中,也有以龙为氏的。在历史发展中,龙姓先后形成了武陵、天水、渤海三大郡望。后来经过不断迁徙,今天龙氏后裔分布在我国许多地方,河南信阳便是他们的聚居地之一。在龙姓的发展史中,体现着民族融合的历史趋势。龙子是最早见于史籍的龙姓名人,这位贤人又被称为“龙叔”,主张“治地莫善于助,莫不善于贡”,此句被孟子引用以告滕文公,因而名垂青史。

尽管龙姓起源很早,分布的地域也相当广泛,但他们在我国总人口的比例中并不算多,在百家大姓中排名第85位。此外,除了汉族,彝族、苗族等少数民族中也有龙氏。古往今来,龙氏中出了不少人才。如秦末楚霸王手下的大将龙且、宋代著名画家龙章、元代大学者龙仁夫(著有《周易传》)、明代的龙正、清代的龙文彬(著《周易绎说》、《永怀堂诗文钞》、《明会要》等)以及当代的政治家龙云、著名学者龙潜、经济学家龙永图等。

龙字,用在名字中就更普遍了。“龙”是个象形字。甲骨文,象龙形。本义是古代传说中一种有鳞有须能兴云作雨的神异动物。“龙”总给人以吉祥的寓意。名字中有龙“字”的朋友,他们自信自负,自尊心强,意志力坚强;人际关系广比较受欢迎:有时个性变化较大,很难被掌控;内心孤傲,不可捉摸。但不同生肖的人用“龙”字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如叫龙为东、龙向阳、龙慧芳等。

肖鼠、肖猴、肖龙的朋友名字中有“龙”字的非常不错,如叫张兴龙、杜澄龙、姜振龙等,他们崇尚和平、颇有智慧、一心向善,善解人意;肖狗、肖羊的朋友名字中有“龙”字的,他们一生家庭、恋爱烦恼不断,部分入学非所用;肖马、肖鸡、肖猪者名字中有“龙”字的,他们少年得志,异性贵人多,部分人多才多艺,善于从事娱乐演艺界;肖牛、肖兔的朋友名字中有“龙”字的,他们怀才不遇,部分人学非所用,住房忌住东面第一家;肖虎、肖蛇的朋友名字中有龙字的朋友为上上格,他们少小勤奋,颇有理想,天德仁慈,有贵人相助,一生财运甚好,部分人今年有变动。

《易经》乾卦的爻辞是:“初九:潜龙,勿用。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九四:或跃在渊,无咎。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上九:亢龙,有悔。用九:见群龙无首,吉。”

潜龙勿用,见龙在首、飞龙在天、亢龙有悔,这些古朴的哲学已经成为现今人们的处世箴言。中国本土的道学和儒学,都以《易》为其源流。儒学极尽人与人之间关系之能事,以求积极进取,追求功名利禄;中国的佛教在形式上日益成为俗世祈求福禄寿喜的渠道,佛学理论始终是学者的治学方向。而道学一贯尊从自然,信奉天人合一,主张无为而治,是研究人和自然关系的哲学。当今世界力主低碳生活,呼吁保护环境;中国的养生哲学愈演愈烈,方式方法层出不穷,让凡人无所适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