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心流体验:破除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的心理诉求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心流体验:破除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的心理诉求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职业倦怠也称工作倦怠,最早由美国心理学家弗鲁顿伯格(Freudenberger)于1974年将这一术语引入心理学研究。本文拟从积极心理学的视角出发,探寻心流体验破除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的积极作用及其策略的建构。

一、心流体验的含义和特点

20世纪60年代,意大利心理学家西卡森特米哈伊(Csikszentmihalyi)研究时发现,人们在工作时可能会经历一种独特的身心体验,它使人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废寝忘食,不辞劳苦地全身心投入工作,经常忘记时间以及对周围环境的感知。西卡森特米哈伊把这种情绪体验称之为Flow。Flow的英文本意为涌流、流动的意思,笔者认为其描述的是一种心理状态和情绪体验,故译为“心流体验”,指个体全身心地投入某种活动时获得的愉悦、积极的情绪体验。“当人们全情投入时,获得的一种贯穿全身的感觉”,“在这种状态下,动作与动作之间似乎受到一种内在逻辑的指引,而无须行为主体进行有意识的干预”。[1] 这种情绪体验来自于活动本身,而非任何其他外在目的引起。

在此基础上,一些专家学者归纳总结出心流体验的主要特征:(1)个体强烈地把注意力集中在当前从事的活动上;(2)意识与正在从事的活动合二为一;(3)自我意识暂时失去,如一个人忘记了自己的社会身份;(4)能认识到自己有能力掌控当前自己所做的行为活动,也就是说一个人能认识到自己大致能应对即将出现的后续行为并能对它们做出适当的反应;(5)出现暂时性体验失真,比如觉得时间过得比通常情况下要快;(6)活动体验本身成为活动的内在动机,通常情况下完成活动就是进行活动的最好理由。[2]

二、心流体验产生的条件

在对相关资料的梳理和分析的基础上,本文把心流体验的产生条件归纳为以下三个主要方面。

1.活动要具备一定的结构性特征

活动结构性特征是指活动应该具有确定的目标、明确的规则和相应的评价标准,也就是说活动要具有可操作性和可评判性。[3] 活动结构性特征是产生心流体验的首要条件。在目标的指引下,在规则的调节中,个体所有精力将专注于应该做的事情,而无视其他的刺激和干扰。正如西卡森特米哈伊认为的,一个足够清晰的目标会帮助人们持续地集中精力并产生心流体验,而且如果反馈与目标有逻辑联系,它就会令人感到愉快。[4]

2.个体具有内在动机驱动特征

心流体验是个体在活动过程中产生的一种心理状态,有赖于个体自身的特点,并不是所有个体都会有心流体验。而且,在相同条件下不同个体获得的心流体验的次数、持续的时间和质量还存在差异。西卡森特米哈伊认为自带目的性人格的人更容易产生心流体验。这样的人通常受内在动机的驱使,表现出对活动本身的兴趣和好奇,不会受到外在因素的影响和控制,表现出持久的坚持性和独特的创造性,发挥出更好的水平。个体具有内在动机是引发心流体验产生的重要心理机制。

3.活动挑战与个体技能相匹配

西卡森特米哈伊研究指出,只有当任务的挑战性等于或者稍高于个体具备的技能时,心流体验才会产生,如果挑战过高于技能水平,个体将会产生挫败感,相反,如果挑战过低于技能水平,个体将会产生厌烦感。[5] 活动的挑战性与个体技能相匹配的关系是心流体验产生的关键要素。米兰大学的Massimini和Carli对挑战与技能的关系进行研究并对心流体验模型进一步修改和完善,得出只有挑战和技能保持相对平衡的状态并且达到一定高度时,心流体验才会发生。

三、破除幼儿教师职业倦怠对心流体验的诉求

目前,关于职业倦怠的概念广泛引用Maslach的定义:“职业倦怠是在以人为服务对象的职业领域中,个体的一种情感耗竭、人格解体和个人成就感降低的症状。”[7] 梁惠娟、冯晓霞通过问卷和访谈的方式调查了447位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的状况,结果表明,2.9%的幼儿教师有严重的职业倦怠表现;59.5%的幼儿教师有较为明显的职业倦怠倾向,而只有37.6%的幼儿教师基本无职业倦怠倾向。[8] 丁海东、李春芳考察了449名幼儿教师不同程度的职业倦怠状况,调查表明,幼儿教师基本无倦怠的只占31.06%,严重倦怠和有较明显倦怠倾向的占68.94%。[9] 由此可见,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状况不容乐观。

许多教师之所以职业倦怠甚至厌教,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这样的学校、这样的教学从未或很少让他经历教学的沉浸体验。[10] 所以,积极引发心流体验,让教师体会工作的乐趣,获得自我满足,产生职业幸福感,对破除幼儿教师的职业倦怠具有重要意义。首先,教师在工作中获得心流体验会使他们更加热爱幼教工作这份职业。其次,心流体验的获得有利于教师的人际互动,避免人格解体。最后,心流体验的获得能提高教师工作的满意度和自信心,有利于教师形成自我肯定的态度。

四、幼儿教师获得心流体验的策略

1.教育活动结构化策略

幼儿教师的工作主要是围绕教育教学活动进行。引发心流体验的活动具有明确的目标、规则和评价标准。所以,提高幼儿教师教育教学活动的结构性,增强教育教学活动的操作性和评判性,有利于心流体验的产生。

幼儿教师的工作对象是身心发展极不成熟的儿童,主要工作任务是保育,以促进幼儿身体的健康成长为目标,辅之以适当的教育。教师们必须清楚认识到工作的重要性,认真学习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的有关规章制度,遵守活动原则和规律,保证工作的有序进行,避免混乱。专注于工作的过程,强调反思的作用,在反思中不断调节、完善,在反思中积累经验。

2.激发内在动机策略

内在动机是激发工作动力,保持工作热情稳定和持久的心理机制。内在动机驱动下的幼儿教师表现出极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对工作本身充满兴趣。

激发内在动机首先要使教师对幼儿教育工作的本质有清晰的理解。知道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懂得教育教学的规律,明确教师工作的责任与权力,能以积极的心态面对工作中的挫折与烦恼,体会工作的快乐和孩子们的纯真,产生心流体验,对工作本身的价值感到满足。另外,内在动机的激发与归因方式有关。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引导幼儿教师采用积极的归因方式避免负面情绪,对个体的成就感状况以及由此引发的心流体验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3.挑战与技能相平衡策略

工作的挑战性和幼儿教师的技能保持平衡的状态是产生心流体验的关键要素。工作难度太大,挑战性太强,技能就显得微不足道,幼儿教师对环境的控制力不足,产生焦虑和挫败感;反之挑战性太低,成功来得轻而易举,幼儿教师会感到无趣和不满足。

在幼儿园管理中,管理者要充分了解每一位教师,特别是教师教育教学的水平和技能,从而在安排工作时才能有的放矢,使工作的挑战性与教师自身的水平相匹配,用人所长,人尽其才。只有工作的兴趣和挑战欲望被激发出来,幼儿教师才能积极主动地去完成工作,并且在此过程中享受挑战带来的那份内心冲击以及由此产生的心流体验,提高工作的热情和自主性,获得职业幸福感。

(作者单位:西南大学教育学部,重庆 北碚,400715)

参考文献:

[1]Sato, I. Bosozoku: Flow in Japanese motorcycle gangs[M]∥ Csikszentmihalyi I S.Optimal Experience:Psycho- logical Studies of Flow in Consciousness.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8.

[2]Nakamura J,Csikszentmihalyi M. The Concept of Flow[M]∥ Snyder C R.Lopez J. Handbook of Positive Psychology. 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2.

[3]任俊.积极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

[4]Csikszentmihalyi M. The evolving self: a psychology for the third millennium[M].New York: Harper-Collins,1993.

[5]Csikszentmihalyi. M. Flow: The psychology of Optimal Experience[M]. New York: Harper and Row,1990.

[6] [美]Carr A.积极心理学——关于人类幸福和力量的科学[M].郑雪,等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8.

[7]Maslach C,Schaufeil W B,Liter M P. Job Burnout[J]. Annual Review of Psychology,2001.

[8]梁慧娟,冯晓霞.北京市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的状况及成因研究[J].学前教育研究,2004(5).

[9]丁海东,李春芳.关于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现状的调查研究[J].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06(6).

[10]孟万金.积极心理健康教育[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