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精妙的过渡语:为语文课堂增添魅力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文章有了过渡,才能成为生气灵动的整体。作一堂优质量的课,也要凭借教师运用过渡的功夫,才能使教学的全过程机理严谨,统体皆活,为语文课堂增添一份别样的魅力。
【关键词】语文教学;过渡语;魅力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师的语言修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课堂上学生的脑力劳动效率。”富有魅力的课堂过渡语,是滋润学生心灵的甘泉,是教师引导学生走进文本的金钥匙。所谓课堂过渡语是指教师在讲授新的内容之前,有目的、有计划、并用一定方法所设计的简练概括性的教学语言,这种语言在课堂上能够起到承上启下、衔接组合的作用。
一堂课虽然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但也是可以进行分割切换的。一堂课是由教师对几方面知识内容的传授组成的,这几个方面内容的组合衔接上常常有其独到的妙处——简洁明确、自然得体、紧密连贯——如行云流水,天衣无缝,让人浑然不觉之才使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因此,在课堂上作为一种衔接组合作用的过渡语如果说得好,对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增加课堂教学效益,必将起到有益的作用。
一、过渡语:串起全文的线
以《称象》一课设计为例:开篇老师从“那头又高又大的大象”说起,引导学生直奔对象。“线头鲜明,绝不旁逸斜出”。当小朋友找出官员们的办法后,在过渡语中利用小朋友的概括评价过渡,并引入下文,使这条线形成一道曲折。在质疑当中,老师的过渡语简明扼要“小朋友,这段话中有无数个小问号,读书贵在质疑,快举起你的小手,把小问号说出来。”最后联系生活实际,运用过渡语。激励小朋友勤于思考,灵活运用知识“收线有力”。这篇课文整体来看,老师设计的过渡语串起了阅读学习的主线,且语言整齐、生动。
二、过渡语:激发学生兴趣的钥匙
一个好的过渡语与一句平庸的过渡语区别就是事半功倍与事倍功半。有位老师在上作文课《打电话》时,很好地证实了这一点。导入中,她以“童年是多么美好,童年的歌儿是多么的美妙,孩子们,当你们即将迈入少年的行列,让我们重温那些歌谣”开始,小朋友随着音乐的旋律欢快地唱起了《打电话》这首歌谣。这比直接出示作文题目要好,能打破以往的沉闷、乏味,作文提不起劲儿的状态。作文老师通过诗化语言,一下子激发了写作的兴趣。
在学习例文,说话练习后,老师以“写作是一件多么有意义的事,小朋友倘把记忆深处那次打电话写下来,你的成长日记中必定会增添新的一页,还犹豫什么呢?”趁热打铁,过渡语水到渠成,在作文尾声之际,再次点燃了孩子的写热情。
三、过渡语:吸引学生进入情境
通过富有吸引力情境的创设,将学生从一个浪尖带到另一个波峰上去,以实现课堂教学内容的转换和课堂整体结构安排。教学《庐山云雾》一课时,这样引导过渡:“庐山除了有飞流直下三千尺的瀑布,还有横看成岭侧成峰的山峦,更吸引人的是它那神奇美丽的云雾。今天,请大家随着作者的脚步去细细领略一番。在乘车登山的路上,首次映入眼帘的是怎样一幅‘奇景’?”学生通过阅读,用生动的语言绘声绘色地把第一个波峰(山间云变成浓雾的奇景)尽情地欣赏一番之后,我又往前推进:“浓雾瞬息万变,美景引人入胜,而牯岭的庐山雾更是神秘莫测,趣味无穷。它的神秘在哪里呢?”学生简要介绍第二个波峰之后,我又随即过渡:“此景只堪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见?牯岭可真算得上是人间仙境。现在,我们站在‘大天池’处,来观看庐山云雾中最壮观的一景——云海……”“一路行来,我们在沿途见到了哪些奇景?”……最后:“面对这瞬息万变的庐山云雾,怪不得北宋伟大诗人坡要大叹‘不识庐山真面目’,更难怪清代的一代学者要自称‘云痴’,恨不得‘餐云’、‘眠云’。”这一系列富有艺术情趣的设问语言,带学生从一个波峰到另一个波峰,环环紧扣,迭荡起伏,乃至下课意犹示尽,大大提高了堂课效果。
四、过渡语:设置悬念,让学生主动思考
一个好的问题,一个精彩而恰到好处的悬念可以引发学生主动去思考,去学习。例如教《蛇与庄稼》一课,在指导学生学习时,我就向学生提出这样一些问题:(1)为什么洪水过后接连几年庄稼总得不到好收成呢?(2)老农根据什么想出了一个“奇怪”的办法?这是怎样一个“奇怪”的办法?(3)为什么把蛇放到田里庄稼就获得了好收成呢?学生带着好奇心纷纷寻找答案。通过阅读,很快事物之间错综复杂的联系,被他们一览无余。单靠教师乏味的直叙,学生是很难理解事物间这其中深奥的内在联系的。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己去阅读,去理解课文,不仅使学生掌握了课文内容,也有助于他们主动寻找和认清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
文章有了过渡,才能成为生气灵动的整体,作一堂优质量的课,也要凭借教师运用过渡的功夫,才能使教学的全过程机理严谨,统体皆活。但在处理课堂过渡语时必须注意的课堂过渡语的导引性和衔接性。只有过渡语得体自如,瞻前顾后,才能在“导”与“接”上显能耐。
综上所述,精妙的过渡语在在课堂中的确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现在教育界正大力提倡阅读教学,目的重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理解祖国语言文学的能力。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妥善地对过渡语进行认真的审视并灵活运用,使学生能更全面更深刻地理解课文的内容,使课“教”、“学”的双边活动能更充分地体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