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精神的景观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精神的景观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高原的力量:藏族肖像,2007-2010冯建国摄影作品展”没有绚丽的色彩,也没有壮美的景色,但却让我们领略到大画幅黑白影像的独特表现力:这其中包括作品本身的艺术性、质感,还有摄影师多年来潜心思考、长期实践所形成的摄影风格。本期我们对话冯建国,听他讲述“黑白”、“大画幅”、“8×10”,讲述自己对摄影纯粹性、直接性的理念坚持,讲述大画幅摄影中承载的精神景观

《数码摄影》:冯老师,这次举办的《藏族肖像》摄影展是您的第几个个展’

冯建国:从内容上讲是第四或者第五个,整体算来,这么多年在不同的画廊美术馆,展厅举办的展览,这应该是第二十多个了。

《数码摄影》:这次展览在北京和杭州两个城市举办,这是基于什么样的考虑?

冯建国:本来准备10月份在北京办,但9月的时候,浙江博物馆的西湖美术馆有一个空档,正好在十一黄金周期间展览,也是很好的机会,于是先在那边展了个月,然后又回到北京。

《数码摄影》:这次展览的作品集合了您从2007年到2011年这4年间的作品,请问这组《藏族肖像》作品的主题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策划的,当初的拍摄构思是什么?

冯建国:拍是从1999年开始的,最初拍摄些风光、人与自然的题材,后来拍一些人物的形象。这个构思是从2005-2006年开始的,那两年做过一些实验,例如技术上,用什么样的胶片、光线背景。我试过用黑色、灰色、白色的背景做实验,也试过不同的材质,后来在2007年开始用这种白色的背景纸拍摄。

《数码摄影》:看这次的展览,觉得与您之前的风格比较,还是有很大挑战的,我们知道您之前长达十年的《西部旅路》拍摄,主要是展现中国西部的风光、人文,但今天我们看到的展览作品全部都是西部的人

冯建国

清华大学学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以拍摄中国西部的黑白影像著称。上世纪60年代出生于海南省海琼市,早年曾自费留学日本,先后在东京千代田工科艺术专门学校摄影科、日本大学艺术学部摄影系、日本大学研究生院艺术学研究所学习摄影,获艺术学(摄影)硕士学位。主要研究大画幅摄影以及高品质摄影作品的制作、银盐影像长久保存处理的理论和技术。1999年回国后,在北京电影学院、清华大学从事摄影教学工作,论文和作品多次获得国际性、全国性奖项。十多年来,多次到新疆、、四川、甘肃、青海等地创作,足迹遍布中国西部,致力于用影像体现西部土地与人的风貌神韵,多次举办《西部旅路》、《天界・》、《最后的胡司》、《高原力量:藏族肖像,2007-2010》等个人摄影展。物肖像,请问是什么原因触动您从风光转向人物拍摄的?

冯建国:拍摄西部最早是在1996年,当时我还在日本读研究生,也是拿8×10大画幅拍黑白(照片),一直是(西部)这个题材,最早是拍摄丝绸之路,1999年开始拍摄题材,当然也拍过风光、人与环境等。这10多年我在拍摄过很多题材,有自然风光,人与自然等,后来拍摄过一些寺庙的壁画,古格王朝遗址里有很多古老的壁画,我在那里拍摄了两个月。我拍摄的自然景观,人与自然,其实是一种人文景观,后来拍摄寺庙里的壁画、佛像等,这些其实是一些宗教文化的景观,一直到拍人像,我其实是想表现种人的精神景观,所以,从自然、人文文化到精神景观,题材在不断变化,包括表达方式也在变化。

《数码摄影》:您是如何定位这组肖像作品的?

冯建国:摄影表现有很多种类、门类,但我认为摄影的本质是很直接的。早期像斯蒂克里斯、保罗斯特兰德,F64小组的亚当斯,他们直坚持的一种理念是:摄影最根本的东西是直接的纯粹的。我拍摄风光人文、宗教题材,再到后来拍摄肖像,我的风格没有变,我追求的就是纯粹直接的东西,这组肖像把环境过滤掉了,显得更纯粹。

《数码摄影》:无论是您的风光作品、人文作品还是这组肖像作品,都流露出一种纯净的自然之美,这是否是您一直追求的艺术状态?而且您浸淫大画幅摄影已经有十多年的时间,能否说说您从学习到教授大画幅摄影的经历?

冯建国:1992年我第一次看到美国西部的摄影家用大画幅拍的黑白(照片),当年最早学的一本书是《跟亚当斯学摄影》。1992年我看到那些原作的时候,对摄影的理解有一个很大的改变,从那时就开始学习这个(大画幅摄影),真正拍摄是从1996年开始,到现在十几年的时间,这种方式我在不断探索。

我1999年回国,2000年在学校开始教摄影的时候,发现我们国内还没有把大画幅摄影作为一门专业的课,但我在日本时看到,这是大学二年级的一个专业基础课,要学习一年。到后来,三年级学习的高品质黑白摄影、广告摄影、工业摄影这些都是在大画幅摄影课这个基础之上去学习的专业内容。2000年我在北京电影学院第一个开了这门课,当时条件很艰苦,学校没有相机,最早带的那个班级,用的是我自己的相机,可能全班一人只能拍一张。这几年通过教学,我编了本教材《大画幅摄影》,这也是高校的第一本关于大画幅摄影的教材。近十来年,中国的大画幅摄影发展得非常壮大,应该是世界上使用大画幅的人最多的国家,但真正理解、用好并拍摄出有力作品的并不多,现有很多人在拍,但现状还不太理想。现在中国很多做当代艺术的用4×5.8×10拍摄。考虑到画质,在美术馆要做好几米大的影像,这只是一个技术层面的东西,大画幅摄影还有一个内在的特点,怎么样用这种机器去表现一个题材,包括拍摄方法,这不仅是画幅大,画质好,有人把大画幅当成135用,其实许多功能没有用上,有很多东西需要学习。

《数码摄影》:技术、手段并不是最重要的,主要还是看想法。《数码摄影》杂志一直倡导“影像文化,数码传承”的概念,数字影像技术发展到现在已经有十多年时间了,但是对于传统银盐和数字影像的比较和争论到现在还没有结束,其实数字技术并不是要打破传统,而是要继承优良的传统,二者是可以共存并形成个优良的发展趋势的。

冯建国:对,是这样。

《数码摄影》:记得当年我们跟您去川西创作,在黄河第一湾的山头,冒着风雪等了一整天,您一天就拍了一张8×10的片子,后来这幅作品在华辰拍卖会上成功拍出,像这种严谨的拍摄风格是不是就是种大画幅精神?

冯建国:拍风光,等待是必不可少的,但有时候去过许多次也不一定等到天时地利人和。还有就是拍摄经验的问题,有的人拍摄经验不多,随意按快门。如果有清晰的拍摄目的,就会等,这也是种拍摄心态的问题,什么时候拍,不拍,因人而异。有时候拍多了反而不会轻易按快门。

大画幅精神不光是尺寸大,相机大,画质好,更高一个层面是拍摄方式,看世界的视点,人感受事物的方式心态。大画幅相机对着被摄体的时候,人跟被摄体之间能否达到一种两忘的境界,能融合在一起,这也是一种精神。这不只是摄影,在艺术方面

很多是共通的。

《数码摄影》:您在摄影界有很多的朋友学生,您这次展览有一个纪录片,其中看到的是您的创作团队吗?

冯建国:其实拍这个系列,我基本还是一个人,没有带过助手,纪录片中是2007年时候,我们7.8个人两辆车从拉萨到阿里,再到纳西地区转了一个多月,记录的是这个过程。

《数码摄影》:在您这次的展览上有

个与之前不同的特点您以前的展览作品都是采用传统手工暗房工艺,您这方面造诣很深,但这次的巨幅照片您选择了用爱普生博物馆级的艺术微喷技术,这是否表明现今的数字输出技术已经可以取代传统的暗房工艺了?

冯建国:拍这个系列的时候我在想,如果做这个展览的话,希望跟真人一样大。这次展览选了60张照片,大部分是1.2米×1.5米,还有一些是1.5米×1.9米,比真人还大。我想用肖像表示人的精神力量,如果几十张照片正对着镜头,面对面,是什么样的效果如果手工放大的话,这么大的尺寸,非常困难。暗房要求也需要很大的空司,所以选择了艺术微喷。现在看来,在杭州西湖美术馆和北京清华美院的展出效果都非常好。

《数码摄影》:现在爱普生博物馆级的微喷工艺跟您用手工制作比较的话,有优劣之分还是可以等同?

冯建国:在传统工艺的黑白放大里边有两种,一种是用普通的涂塑相纸,但这个制作出来的照片是一般用的,不是展览级或收藏级的,现在艺术微喷里有无酸这种打印材料,传统工艺和艺术微喷这两种方法的保存性都很接近,都能保存两百到三百年,从观感上来说,很多非专业的人士是看不出来区别的。但两种方法还是有差别,传统的相纸是卤化银银盐相纸,是从感光材料里发出来的,颗粒、过渡等跟艺术微喷这种打印的还是不一样,两者放到一起比较,还是有区别的。

《数码摄影》:冯老师,请问您有下

步的拍摄计划吗?

冯建国:有,不过这个还在实验过程中暂时保密。

《数码摄影》:能否透露一下,也是关于中国西部吗7

冯建国:不一定,会有大的转变,从拍摄题材到表现方法,但形式还是8×10的大画幅黑白摄影。

《数码摄影》:大概是几年的计划?

冯建国:10年。

《数码摄影》:那短期之内我们是欣赏不到了。

冯建国:是啊,还得一段时间,到时候我也快退休了。

《数码摄影》:感谢冯老师,也非常期待您的好作品诞生。

曼普生“艺微喷”技术解读

访爱普生(中国)有限公司信息产品营业本部LEP营业部高级产品经理杨赣

《数码摄影》:爱普生与冯老师是老朋友,本刊11月杂志封底爱普生大幅面打印机广告就是冯老师的作品,什么时候开始与冯老师合作的?

杨赣2003年爱普生影艺坊在北京和上海开幕,北京开幕展是一个民城题材的群展,当时有冯老师的作品,就是从那时认识的。K3系列打印机后我们请冯老师来测试,看看最新打印技术对黑白摄影或大画幅摄影的表现力。新的打印机系列三级黑墨推出后,国内做的第一个展就是冯老师的《西部旅路》,那应该是国内第一次用艺术微喷工艺做的大画幅黑白摄影的展览。

《数码摄影》:爱普生影艺坊存在的时间很久了,影艺坊在:比京和上海的具体地点在哪?

杨赣:北京的影艺坊最初在东方广场,现在搬到朝阳区西大望路上华贸购物中心L228室,上海的影艺坊开始在淮海路,现在搬到莫干山路50号上海市艺术园区内。

《数码摄影》:爱普生影艺坊这么多年来为中外很多摄影艺术家办了展览,作品全都由爱普生艺术微喷技术呈现的,爱普生影艺坊一共为多少摄影师举办过展览?

杨赣爱普生影艺坊办的展览一般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群展、台展,一种是个展,基本是各占一半,两地的影艺坊每年都会各举办8个展览,到现在为止,8年的时间总共办了100场以上的展览,参展的摄影师也超过100人。

《数码摄影》:《藏族肖像》作品都是由爱普生博物馆级的艺术微喷技术呈现的,“博物馆级”到底是什么样的照片输出工艺?

杨赣我们一般称之为收藏级的艺术微喷。艺术微喷就是使用爱普生独有的微压电技术,使用爱普生的颜料墨的墨水技术,在纯棉无酸性的材质上进行输出,这样的话,可以满足收藏级作品的需求,进入博物馆收藏、画廊销售的体系,满足最高标准的艺术家需求。

“数码摄影》:我们知道在每年的摄影艺术拍卖会上,都有爱普生艺术微喷制作的作品,进入拍卖流通收藏的的领域,请问作为行业内的领先企业,爱普生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关注影像艺术作品收藏市场的,现今取得了哪些成效?

杨赣:我们比较关注拍卖市场,拍卖市场是中国整个影像市场的一个风向标,我们大幅面的打印机,英文名字Stylus PRO,pro就是professioflal的前3个字母,也就是说,这是一台专业的打印设备,是为专业的摄影师提供服务,打印出来的作品不光是自己看,而是可以进行展览、销售,从打印机的设汁上,也是这种理念。

从国内的第一次影像专场拍卖开始,很多艺术家在选择自已上拍作品的输出方式的时候,采用了艺术微喷的工艺输出,从第一次华辰拍卖到现在,除了老照片以外,超过50%的作品都选择了爱普生艺术微喷工艺进行输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