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人为过度排放加剧雾霾持续性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人为过度排放加剧雾霾持续性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我国的雾和霾都已不是完全的自然现象,人为气溶胶粒子不仅对霾有贡献,还作用于云雾的形成。雾霾发生后,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少,大气层结稳定度增加,利于气溶胶不断积累、凝结和增长,相对湿度达到过饱和状态,产生更多云雾滴,致‘恶性循环’的持续性雾霾。”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张小曳日前接受采访,详解雾霾形成过程及持续原因,称异常的静稳天气和人为排放贡献的居高气溶胶浓度,共同造成我国中东部大范围、持续性雾霾。

疑问1:什么是“雾”和“霾”?

气象学定义霾,是大量极细微干尘粒(即“干气溶胶粒子”)等均匀浮游空中,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0公里的空气普遍浑浊现象。空气中水汽较多时,某些吸水性强的干气溶胶粒子会长大,活化成云雾的凝结核,产生更多、更小的云雾滴,进一步降低能见度。

我国区域性能见度低于10公里的空气普遍浑浊现象被称为“雾-霾”天气,既有“干气溶胶”霾的影响,也有“云雾滴”雾的贡献。

疑问2:霾的“原料”从何来?

对我国能见度与气溶胶关系的分析发现,近二三十年中东部区域霾问题日益严重,主要是由人为排放的大气气溶胶(例如PM2.5)显著增加所致。

以北京为例,PM2.5中大多是直径小于1微米的粒子(也称PM1)。基于排放源清单分析,机动车贡献23%,来自工业燃煤和生活燃煤的排放各贡献约18%和14%,居民日常生活及其他活动约占19%,构成北京气溶胶污染的最重要来源。

疑问3:何种气象条件催生

雾霾?

雾霾形成与气象条件密切相关,基于风速、风向、相对湿度、大气凝结函数、大气稳定度等计算得出的“污染气象条件”PLAM,可视为定量反映静稳型天气程度的参数,其值越高,意味着气象条件越有利于更多的二次气溶胶形成、集聚、凝结和变化。

干净天气下,plam值低于40,超过80则易出现雾霾。2013年1月9日至13日,piam值曾连续5日徘徊在110-130之间,于14日至16日稍回落为80-90之间。

疑问4:缘何人为雾霾多日

不散?

一旦气溶胶污染形成雾霾,更多的太阳辐射被反散射回空间,达到地面的辐射减少,致温度降低、大气层结稳定度增加,使得每日正常排放和二次转化的气溶胶粒子进一步在近地层大气中集聚、凝结,并形成更多的云雾滴,造成能见度进一步降低。自然形成的较少云雾滴会在几小时内散去,但人为排放导致过多云雾滴形成,会残留到次日,累积成恶性循环,连续数天雾霾污染维持与加剧,直至风雨等天气过程清除。

(摘自《新华每日电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