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审计意见类型与会计师事务所变更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审计意见类型与会计师事务所变更相关性的实证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本文主要针对会计师事务所变更进行研究,在对国内外文献回顾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会计师事务所变更的研究现状。并通过上市公司2010年度变更会计师事务所的相关数据和资料,从审计意见类型、盈余管理、上市公司规模与财务状况等角度出发进行实证研究,发现会计师事务所提供的非标准审计意见类型、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水平以及财务状况与会计师事务所的变更有明显的相关性。

关键词:审计意见;盈余管理;会计师事务所;变更

中图分类号:F239;F233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3309(x).2011.05.37 文章编号:1672-3309(2011)05-87-02

一、研究背景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审计作为一种公司治理机制,是对会计信息质量的鉴证。在2010年上市公司年报中,会计师事务所的变更事件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会计师事务所的变更会不会引起审计质量的改变,而鉴于审计质量的不可直接观测性,可以通过替换变量进行间接观察。用作审计质量的代替变量通常分为两种:一是审计机构的行为表现,审计独立性的程度作为审计质量的替代变量,而审计意见常常被作为审计独立性的替代变量,发表非标准的审计意见被认为是审计独立性较强的象征。而另一类则是审计的工作结果,即审计的财务报表的数据作为审计质量的替代变量,最常被作为替代变量的是盈余质量。

二、文献回顾

在国外,Chow和 Rice发现,会计师事务所发表的非标准审计意见,是决定会计师事务所变更的主要变量,收到的非标准审计意见的概率越高,就越有可能变更会计师事务所;Schwartz和Menon研究发现,一些濒临破产或者财务状况恶化的公司更倾向于选择与前任会计师事务所提供审计意见类型不同的会计师事务所;DeFond (1999) 研究发现,随着中国审计准则的颁布,会计师事务所,特别是那些大型 (就市场份额而言) 的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非标准审计意见的审计报告会明显增多,但是对于这些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审计报告的大型事务所,随之而来的是其市场份额的缩小;Lys Watts认为,用应计利润来管理会计收益会产生随意的应计利润,从而导致较多的诉讼风险,这也就意味着公司的盈余管理规模越大,会计师事务所诉讼风险就越大;Bryan Tiras Wheak和tley提出,会计师事务所的变更不利于有效及时地识别濒临破产的公司。

在国内,李东平、黄德华和王振林(2004)发现,注册会计师前一年度出具了非标准无保留审计意见会导致审计师变更;李爽和吴溪(2002)通过实证研究的方法研究上市公司会计师事务所的变更,结果显示,审计意见、财务状况、审计师地域特征、控股股东与管理当局变更以及发行新股与会计师事务所变更相关;熊建益认为,由于上市公司面临的经营压力、管理当局利益驱动和公司人员变动等因素是上市公司变更会计师事务所的原因。

三、研究假设

(一)基本假设

标准的理论认为,会计师事务所作为社会的监督体制,其作用在于缩减公司的成本(Jensen和Meckling),基于此会计师事务的变更受到了广泛关注,人们认为,当上市公司管理层与会计师事务所对于会计政策处理的方法产生分歧时,会计师事务所可能发生变更,会计师事务所的变更与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独立性是否相关。本文假定:当会计师事务所出具非标准的审计意见,会计师事务所的独立性强。

提出假设:收到非标准审计意见的上市公司更倾向于更换会计师事务所。

(二) 数据来源和资料选取

本文选择样本过程如下:⑴选择 2010 年上市公司为初选样本,上市公司的数据资料来自CSMAR数据库,选择2009―2010年变更会计师事务所的上市公司;⑵由于盈余管理的计量模型需使用 2009 年末的总资产,因此剔除 2009年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的上市公司样本;⑶由于金融保险行业公司应计利润和其他行业相比具有独特性,因此剔除金融保险行业公司的样本;⑷剔除财务数据不完整的公司。经过上述方法筛选,获得样本26个。为了进行对照研究。我们还从沪深两市随机抽取了26家上市公司组成一个控制样本组。数据的处理使用 EXCEL2003和 EVIEWS6统计软件。

(三) 研究变量

因变量:会计师事务所的变更(AC),若上市公司变更了其会计师事务所,则AC=1,反之AC=0。

主要解释变量:审计意见类型(OP),若上市公司收到非标准意见时OP=1,反之,OP=0。

控制变量:盈余管理。可以用很多方法去表述盈余管理,我们关注的是应计项目中所存在的盈余管理问题。本文采取修正的Jones模型来衡量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规模,在模型中,根据夏立军研究发现,在模型中加入无形资产和长期股权投资并不能改进模型,所以,本文将采用如下模型:absDA=b0 +b1(ΔREV-ΔREC)+ b2PPE+ε(其中ΔREV、ΔREC为营业收入和应收账款增加额,PPE为固定资产净额。)在回归模型中,盈余管理用自然对数表示;上市公司亏损(LOSS),哑变量,当上市公司若面临亏损,更倾向于通过变更会计师事务所来进行审计意见的购买。若2010年亏损LOSS=1,反之,LOSS=0;上市公司的资产规模(ZZC),公司规模越大,变动会计师事务所的可能性就越小,在模型中资产总额用自然对数表示;股东权益所占的比重(OCCUPY)越大,管理层进行内部操控的可能性就越大,管理层可以根据自身的利益,通过变更会计师事务所来达到自己期望的审计意见类型;资产负债率(ALR)越高,公司的财务风险也就越大。那么,上市公司可能通过变更会计师事务所来达到自己所期望的审计意见。

建立回归模型:AC= β0 +β1OP+β2ln(absDA)+β3LOSS+β4lnZZC+β5OCCUPY+βALR+γ

四、研究结果

描述性统计,表1显示,存在会计师事务所变更的样本组里,非标准审计意见比例、盈余管理数量、上市公司亏损比例、所有者权益所占比例以及资产负债率均高于控制样本,两组样本的资产规模大致相当。

样本组和控制组的全部公司合在一起,组成一个样本进行回归检验。表2列示了采用回归方法对会计师事务所变更原因进行分析的结果。该结果表明,会计师事务所变更与审计意见类型变量的变动同方向,且显著水平在1%的水平显著,如果说会计师在上一年度出具了非标准的审计意见,公司在随后的年度就越有可能变更会计师事务所。这与我们的假设一致。会计师事务所与盈余规模的变化方向一致,这与预期的一致,且显著性水平在10%以内。其余的控制变量虽然与预期的方向一致,但是显著性水平不高。

此外,我们还检验盈余管理变量、审计意见类型、资产规模以及上市公司的财务状况之间的相关关系。通过检验,它们之间不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这个结果的意义在于各个因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影响很弱,各个变量的相互独立性比较高。

五、结论

本文采用实证分析,通过控制样本的方法,分析了2009-2010年度26家上市公司收到非标准的审计意见与下一年上市公司会计师事务所变更之间的关系。也就是说在中国证市场上,如果会计师事务所出具了非标准审计意见,这家会计师事务所很可能在下一审计年度会被更换,注册会计师的审计独立性遭到质疑。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必须关注会计师事务所的职业环境建设以及会计师事务所所提供的审计意见的质量。即一方面我们要加强改善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为会计师事务所执行业务创造制度基础;另一方面也要针对那些变更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质量提出质疑,关注其是否存在审计购买行为。我们坚信,注册会计师一定会成为我国资本市场发展的基石。

参考文献:

[1] CHOW CW,RICE SJ.Qualified audit opinions and audit or switching[J].The Accounting Review, 1982,(4):3262-335.

[2] SCHWARTZ KB,MENON. Audit or switches by failing firms[J]. The Accounting Review, 1985,(4): 248-261.

[3] BRY,TI RAS SL,WHEAKT LEY CM. The relation of audit opinion and audit or change with bankrup tcy emergence[J].The Accounting Review, 2001,(10):248-261.

[4] BURT ON J,ROBERTSW. A study of audit or changes[J].The Journal of Accountancy, 1967,(4): 31-36.

[5] Smith,DB.Auditor Subject to Opinions,Disclaimers,and Auditor Changes[J]. Auditing. a Journal of Practice and Theory,1986,(6):95-108.

[6] 余玉苗.我国上市公司注册会计师审计关系研究[J].审计研究,2000,(05):58-63.

[7] 耿建新、杨鹤.我国上市公司变更会计师事务所情况的分析[J].会计研究, 2001,(04):57-62.

[8] 李东平、黄德华、王振林.“不清洁”审计意见、盈余管理与会计师事务所变更[J].会计研究,2004,(06): 51-57.

[9] 李爽、吴溪.审计师变更研究:中国证券市场的初步证据[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35-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