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乙肝10年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最新调查显示,全球有3.5亿乙肝病毒感染者和1.7亿丙肝病毒感染者,也就是说,地球上大约每12个人中,就有1位乙肝或丙肝病毒感染者。
中国政府对乙肝防治一直予以高度重视,为控制乙肝病毒的传播,2002年开始,我国实行新生儿和儿童的乙肝疫苗免费接种计划,效果显著。那么,从2002年至今10年间,乙肝的防治出现了哪些变化?技术上有哪些进展?未来有哪些新技术或新治疗方法值得期待?
中国是世界上感染乙肝病毒人数最多的国家。目前中国约有9300万乙肝病毒感染者,其中慢性乙肝患者约2000万,每年近28万人死于肝硬化、肝癌等肝脏相关疾病。
由于政府的重视和努力,中国在预防和管理乙肝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2002年,乙肝疫苗正式纳入儿童计划免疫,疫苗免费,被接种者仅需承担注射费用。自2005年起,儿童乙肝疫苗注射改为全部免费。为了进一步扩大疫苗接种的范围,2009年政府启动了另一个两年项目,以帮助1994年至2002年间出生的未免疫人群实施免费乙肝疫苗接种。
在降低乙肝发病率方面,中国也取得了卓有成效的进展。1992年和2006年的两次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儿童感染乙肝病毒的人数减少了近8000万人。全国的乙肝表面抗原总携带率平均水平从9.75%降到了7.18%,从高流行水平降到了中等流行水平。
作为中国慢性乙肝防治发展史中的重要里程碑,2005年12月颁布的我国首部《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首次明确了乙肝的治疗目标是“最大限度地长期抑制或消除HBV,减轻肝细胞炎症坏死及肝纤维化,延缓和阻止疾病进展,减少和防止肝脏失代偿、肝硬化、肝细胞癌及其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改善生活质量和延长存活时间”,并首次明确和凸显了“抗病毒治疗”在慢性乙肝治疗中的基石地位。5年来,随着《指南》在专科医生中的大力普及和推广,抗病毒治疗的地位在临床治疗中得到了明显的提升。
2010年12月,更新版中国《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修改了慢性乙肝的治疗目标:“慢性乙肝的治疗目标是最大限度的长期抑制HBV,减轻肝细胞炎症坏死及肝纤维化,延缓和阻止疾病进展,减少和防止肝脏失代偿、肝硬化、肝细胞癌及其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改善生活质量和延长存活时间最大限度地长期抑制HBV,减轻肝细胞炎症坏死及肝纤维化,延缓和减少肝脏失代偿、肝硬化、肝细胞癌及其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改善生活质量和延长生存时间”,并首次提出“谨慎选择核苷(酸)类药物:如条件允许,开始治疗时最好选用抗病毒作用强和耐药发生率低的药物”。
以上几点,可以说,正是我国乙肝防治的现状。可见,比较过去十年,乙肝防治的局面已经大为改观。
防治理念明显改善
乙肝防治理念有了明显的改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对乙肝预防更加重视。自2005年6月1日起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完全免费。2009年4月卫生部《全国15岁以下儿童乙肝疫苗免疫项目实施方案》,对全国15岁以下人群补种乙肝疫苗。2010年12月启动编写《中国成人乙肝免疫应用技术指南》。
广大医务人员和慢性乙肝患者对抗病毒治疗认识明显提高,接受抗病毒治疗患者的比例由原来的19%提高到41%。
对如何进行抗病毒治疗更有经验,如对抗病毒治疗的目标更加明确;对治疗终点认识更符合实际;对抗病毒治疗的态度更加积极;对抗病毒治疗的长期性认识更深刻;对耐药预防、耐药检测和耐药救治的经验更丰富;对优化抗病毒治疗更加重视;对联合抗病毒治疗的认知度提高;对特殊人群的抗病毒治疗更加积极。
在消除乙肝歧视方面取得了很大进步。2010年2月10日我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教育部、卫生部联合《关于进一步规范入学和就业体检项目维护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入学和就业权利的通知》,在入学和就业体检中取消乙肝病毒指标检测。
阻断母婴传播新法起效。给携带乙肝病毒的孕妇,自怀孕第7个月起,每月注射1针乙肝免疫球蛋白,以提高阻断乙肝病毒母婴传播,并无科学依据。近年来不少研究证实,此种方法不不能提高阻断乙肝病毒母婴传播的效果。这一点已被越来越多的医务人员所认识。目前,应用此种方法的医院已越来越少,更多的医院是用乙肝疫苗和乙肝免疫球蛋白给新生儿联合免疫,以预防母婴传播,并已取得明显效果。
防治技术进展迅猛
十年来,在乙肝防治技术方面取得了以下进展:
研制成功新剂型乙肝疫苗,20克和60克乙肝酵母重组疫苗已获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60克乙肝酵母重组疫苗可用于对初次乙肝疫苗免疫无应答人群,将进一步提高乙肝疫苗的应答率。
乙肝疫苗优化免疫策略取得阶段性成果,将指导进一步完善我国乙肝疫苗的免疫策略,可明显提高乙肝疫苗的免疫效果。
HBsAg定量检测技术用以指导乙肝抗病毒治疗,可优化治疗,缩短疗程,减少耐药的发生,提高患者依从性,提高疗效,降低治疗费用。
判断肝纤维化的程度的肝脏弹性测定仪 (Fibroscan)开始应用于临床,其优势在于无创伤性、操作简便、重复性好,能较准确地识别出轻度肝纤维化和重度肝纤维化/早期肝硬化,可用于慢性肝病患者随访。
在国家“十一五”重大专项支持下,开展了恩替卡韦、替比夫定、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和聚乙二醇化干扰素的优化治疗的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已获得阶段性成果。
最近,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和欧洲已经批准替诺福韦酯治疗慢性乙肝患者,该药抗病毒力强,耐药发生率低,有望不久将来会在我国上市。可以说,这是乙肝防治近期值得期望的新技术
坚持抗病毒治疗,回归正常生活可期
尽管如此,我国乙肝防治仍然任重道远。2011年7月14日,世界肝炎日(7月28日)来临之际,吴阶平医学基金会公布了一项国内迄今最大规模的,针对正在或曾经接受抗病毒治疗的慢性乙肝患者生活质量的大型调查结果。调查结果显示,66.82%的受调查者对通过抗病毒治疗能否回归正常生活,实现“轻松生活”持悲观或怀疑态度,每3位乙肝患者中仅有1位认为乙肝抗病毒治疗可让他们重返正常生活。此次患者调查结果从某种程度上,反映出我国目前抗病毒治疗的规范化程度仍然不高、全社会对病毒性肝炎的预防和认识仍然不足,乙肝患者仍然面临包括治疗压力、经济负担、社会歧视等诸多问题。这种现象必须引起社会各界的重视。
实际上,在过去10年中,抗病毒治疗作为乙肝治疗的基石地位得到了确立,医生已普遍认识到坚持抗病毒治疗是延缓乙肝疾病进展,预防肝硬化、肝癌的关键,是帮助乙肝患者提高生活质量的必选之路。
因此,乙肝患者必须意识到只有坚持规范的抗病毒治疗,才能把病毒持续降到最低、延缓疾病进展到肝硬化和肝癌,这是乙肝患者回归正常生活的基础;与此同时,国家和社会各界应更多关注乙肝患者的生存状态和生活质量,共同努力,为患者早日回归“轻松生活”创造必要的外在条件。
时值《家庭医药》十周年庆,在对《家庭医药》表示祝贺的同时,我想对《家庭医药》的广大读者说一句话:
乙肝是可以预防的,如果您还未接种乙肝疫苗,请尽快接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