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别让“甾药”成“灾药”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别让“甾药”成“灾药”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它是全球使用最多的药物之一,全世界每天约3000万人使用,每年处方量达5亿。关于它的报道很多,其中负面内容也不少:默沙东公司于2004年10月宣布主动从全球市场撤回万络(罗非昔布);对乙酰氨基酚频频登上“警示栏”;尼美舒利得到“夺命退烧药”的恶名……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也认为,它可能引发心血管和消化道出血风险,要求生产者在说明书中提出警示!

这就是非甾体抗炎药,一类效果相当不俗的退烧止痛药,或许也是您并不太了解的非处方药。对其看法,分为两派:支持者看好其止痛退烧能力,反对者恐惧其夺命杀招。那么,它是该得到更广泛的应用,还是被套上紧箍咒呢?

消炎药,大家想必听过。但消炎药具体包括哪些药物,您可能未必清楚。一般而言,它包括甾(音:灾)体抗炎药和非甾体抗炎药(注:所谓甾体是指药物的化学结构),其中作用最强的是甾体激素类药物,即常用的糖皮质激素如强的松、泼尼松等激素。20世纪40年代末医学家发现,醋酸可的松具有良好抗炎作用,可用于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激素开始得到广泛应用,但正如其读音一样,激素风险也很大,如剂量太大或使用不当,稍不慎就可能成“灾”。

于是风险相对小些的非甾体抗炎药(因其不含甾体结构而得名)顺势而生,它对多种疼痛有奇效,加之其中不少为非处方药,用量逐年增加。如今在很多药店都可看到,非甾体类抗炎药似乎也可以称为“老百姓大药方”。

“非甾药”家谱

第一个被命名非甾体抗炎药(NSAIDs)的是1952年问世的保泰松,它曾被广泛用于治疗风湿病长达20多年;1963年,抗炎、镇痛和解热作用较强的消炎痛(吲哚美辛)上市;上世纪70年代之后,各种新制剂不断涌现――70年代问世的有布洛芬、双氯芬酸、萘普生、炎痛喜康;80年代问世的有舒林酸、阿西米辛;90年代问世的有萘丁美酮、美洛昔康、尼美舒利,等等,迄今市面已有百余种。下面我们选择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几种“非甾药”简单介绍。

阿司匹林“百岁寿星”阿司匹林1898年由德国拜耳药厂首先合成,是一种和缓的抗炎、止痛剂,也是最早用于风湿热及风湿性关节炎的药物,用途广泛,相应剂量也不同。它在多种心脑血管病的防治上有重要应用。用于预防脑血栓者,每天服75~100毫克(1片)。

吲哚美辛(消炎痛)消炎、退热、止痛作用较阿司匹林强。一般每次服25毫克,每日2~3次,饭后或餐中服用。

贝诺酯阿司匹林与对乙酰氨基酚的酯化物,具有抗炎、解热、镇痛作用,可减少阿司匹林的不良反应,疗效可靠、适应性强、毒性低,对胃肠道等不良反应少。一般每次服 0.5~1克,每日3次。

布洛芬又称异丁苯丙酸、芬必得,消炎作用较弱、镇痛作用较强,退热效果和阿司匹林、扑热息痛(对乙酰氨基酚)相似,但起效更持久,一般每次服0.2~0.4克,每日3~4次。芬必得为其缓释胶囊,疗效更稳定,药效更延长,一般每次服0.3~0.6克,每日2次。

酮洛芬又称优布芬,有解热、镇痛、消炎作用,对多种关节炎有良好镇痛效果,疗效优于布洛芬、阿司匹林,不良反应低于吲哚美辛。一般每次服50毫克,每日3~4次(缓释片100毫克,每日1次)。

萘普生中效抗炎药,消炎作用较保泰松强,止痛、解热作用比阿司匹林强。由于是酸性药物,加服碳酸氢钠能加速吸收。一般用量为每次250毫克,每日2次。

吡罗昔康又称炎痛喜康,具有消炎、镇痛作用,每日服20毫克(1片)。特点是服药量小,药物利用率较高,口服吸收快,作用时间长。

舒林酸(奇诺力)为新型非甾体抗炎药,对肾损伤较小。因不影响肌酐清除率,也不抑制前列腺素E合成,故不改变肾血流和肾小球滤过率,老年人应用较为安全。

作用不仅是止痛

非甾体抗炎药在我国已应用多年,它并不仅仅是止痛药,还有抗炎、抗风湿、退热和抗凝血等作用,不过虽然涉猎广泛,却也有些“博而不专”。

先说止痛,虽然它通常是作为止痛药使用,效果也不错,但它的止痛范围和能力其实有一定局限。就程度而言,只适用于中度疼痛;就范围而言,只适用于外周疼痛。具体来说,它主要用于组织损伤或炎症引起的疼痛,效果体现在头痛、痛经、关节肌肉疼痛、牙痛、颈椎痛等慢性疼痛上,对急性锐痛、各种创伤引起的剧烈疼痛和内脏平滑肌绞痛效果则难以让人满意。

至于退热,首先,它只是能短时降低体温,并不能消除发热的根源,如果发热的真凶没被消灭,一旦停用此类药,患者体温又会很快回升。而且它退热时也很“挑剔”:只降发热者的体温,对正常人的体温则“无动于衷”。

与一般镇痛药(如吗啡)相比,非甾体抗炎药最大的治疗优势在于长期应用一般不产生欣和成瘾性,而且在防治其他疾病上也卓有成效。

肿瘤有报告称,规律应用阿司匹林可降低结-直肠腺瘤复发率,定期服用阿司匹林可降低卵巢癌、乳癌、胃癌、食道癌发病风险。布洛芬也可预防多种恶性肿瘤,如结肠癌、乳癌、肺癌、前列腺癌等。

老年痴呆(阿尔茨海默病)经常服用阿斯匹林或其他非甾体抗炎药老年人,患老年痴呆和认知障碍的危险性明显降低。小剂量阿司匹林可以减少老年痴呆恶化。这是因为阿司匹林具有增强脑血流量,防止血液凝固作用。此外,正在研究的布洛芬、双氯芬酸、奈普生等也可能在将来成为治疗老年痴呆的有效药物。

帕金森病国外报告服用阿司匹林或布洛芬,可降低帕金森病的发病风险。

早产儿疾病及绞痛研究人员早在上世纪60年代就发现,消炎痛其可防止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以及羊水过多,此后发现其可缓解胆绞痛和肾绞痛。

眼病非甾体抗炎药滴眼液在治疗眼科疾病上已开始发挥作用,如欧可芬滴眼剂(氟比洛芬钠)可用于老年白内障手术者预防性治疗,较激素类滴眼剂安全而有效;吲哚美辛滴眼剂治疗葡萄膜炎、角膜炎均有较好疗效。

7宗“罪”

此类药物中的酸性成分既是治疗疼痛的有效成分,但是不良反应也因此而来。非甾体抗炎药的不良反应主要表现在以下多个方面――

伤胃最常见是对胃黏膜的刺激和损害,表现从上腹不适、隐痛、恶心、呕吐、饱胀、嗳气、食欲减退等消化不良症状到溃疡、出血、穿孔不等,病变部位主要位于胃窦,用药者中半数可见胃黏膜糜烂。长期、大量口服非甾体抗炎药患者中,约10%~25%发生消化性溃疡,其中不到1%患者出现出血或穿孔等严重并发症。

损肝对乙酰氨基酚和大剂量使用保泰松可致严重肝脏损害,治疗剂量下,10%用药者可出现肝脏受损的生化异常,但发生率低于2%,少部分患者可能出现轻度肝脏损害,谷丙转氨酶(ALT)升高。

摧肾布洛芬、萘普生可致肾病综合征,酮洛芬可致膜性肾病,吲哚美辛可致肾衰和水肿。

伤心有研究发现,非甾体抗炎药能明显干扰血压,使平均动脉压上升,某些非甾体抗炎药还可能引起中风或心脏病发作,如罗非昔布就是因使用后发生心血管事件而不得不撤出市场。

抑血可能引起粒细胞减少、再生障碍性贫血、凝血障碍等。

失神可引起头痛、头晕、耳鸣、耳聋、嗜睡、失眠、感觉异常、麻木等,不过发生率一般小于5%,极少数患者有兴奋、幻觉等表现。

其他可引起尿蛋白、管型,尿中可出现红、白细胞等,严重者可引起间质性肾炎;特异体质者可发生过敏反应(如血管神经性水肿、皮肤疹子、脱屑、哮喘)。非甾体抗炎药还被认为是诱发妊娠期急性脂肪肝的潜在因素;孕妇服用阿司匹林可导致产前、产后和分娩时出血;吲哚美辛可能会引起某些胎儿先天性畸形,如短肢、发育不全等。

安全使用不是梦

看了前面关于其不良反应的介绍,您可能觉得步步惊心:一种全系统损伤的药物,谁敢用啊?事实上,的确有不少人因此忽略其积极治疗效果,除非疼痛难以忍受,否则不会同意使用此类药。这就有点“因噎废食”了。

非甾体抗炎药作为一般性治疗用药,只要不长期大剂量应用,即使出现不良反应,绝大多数也很轻微,而且并非所有不良反应都会集中表现出来,一旦病情好转停止用药,这些不良反应也会随之消失,并没有多么可怕。现在,每年都有很多非甾体抗炎新药上市,其成分不断改进,疗效不断提高,不良反应明显减少。就从它们中的很多成员都披上“非处方药”的外衣就可以看出,此类药的危害的确是被高估了。

为了使非甾体抗炎药的应用能获得最大效应和最小不良反应,应该稳中取胜,注意以下用药原则――

(1)剂量个体化:在医生指导下对不同年龄、病情患者选择不同剂量,在间隔期间再换用其他安全性较高的药物。

(2)换药需适时:通常选用一种非甾体抗炎药,如在足量使用2~3周后无效时,则应更换另一种,待有效后再逐渐减量。

(3)忌“结伙”上阵:避免两种或两种以上非甾体抗炎药同时服用,因其疗效不叠加,而不良反应却增多。有些非甾体药一种药有好几个名字,如双氯芬酸,名双氯灭痛、英太青、扶他林、戴芬、奥贝等均是同一种药,必须弄清楚后才能使用。

(4)做到“三坚持”:坚持吃一半饭时服药;坚持用药期间不饮酒;坚持阶梯式增加用药量直至达到最好疗效和阶梯式渐次减少用量。尽量避免大剂量、长期应用非甾体抗炎药,确需长期服药的患者,在有效控制的情况下剂量越小越好,而且一定是“见好就收”,因为这些药物通常治标不治本。

(5)用药有禁忌:下列情况应禁服或慎服非甾体抗炎药――活动性消化性溃疡;对阿司匹林或其他非甾体抗炎药过敏者;肝、肾功能不全者;严重高血压和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血细胞减少者;妊娠和哺乳期妇女。另外,尼美舒利口服制剂禁用于12岁以下儿童。

(6)联用需谨慎:使用非甾体抗炎药时,应注意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如应用抗凝剂时,避免同时服用阿司匹林;与洋地黄合用时,应注意防止洋地黄中毒等;尽量不与抗凝血药物(如华法林)合用,以免增加消化道出血危险。

(7)定期查肝肾:长期使用者应定期检查肝、肾功能,肝、肾功能不全者应慎用或禁用。

一些特殊人群,如过敏体质者或用药时间长、已经对身体造成损害不宜再用此类药者,要改用其他药物。对西药来说,可以选择一些二线药物,如慢性作用的青霉胺;细胞毒药物环磷酰胺、甲氨蝶呤、雷公藤、肾上腺皮质激素等,不过这些药物不良反应大,而且不能根治。对风湿、类风湿、脊柱炎等引发的疼痛,其实还可以采用中药辨证施治,虽然起效稍慢,但不良反应也少,可选择的药物有追风透骨胶囊、祖师麻片、二妙丸、四妙丸、散风活络胶囊、舒筋活络片、活络丹、风湿关节炎片、复方风湿宁片等,基本上都是纯中药制剂,不良反应小,胃肠剌激小,有一定疗效。

>> 延伸阅读

非甾体抗炎镇痛药物使用禁忌

1.已知对本品过敏患者。

2.服用阿司匹林或其他非甾体类抗炎药后诱发哮喘、荨麻疹或过敏反应患者。

3.禁用于冠状动脉搭桥手术(CABG)围手术期疼痛治疗。

4.有应用非甾体抗炎药后发生胃肠道出血或穿孔病史患者。

5.有活动性消化道溃疡/出血,或者既往曾复发溃疡/出血的患者。

6.重度心力衰竭患者。

――选自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2008年7月7日说明书修订

【编后】非甾体抗炎药的功绩不可磨灭,我们不能被屡屡曝出的“事件”吓倒,不能被它全方位的不良反应吓倒,相比激素,它的危险其实已经小了不少,而且,众多“事件”中也有不少是使用不当引起,并非是药物本身危害有那么大。对这类药,我们要批判地相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