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县域经济发展亟待县域金融支持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县域经济成功与否,直接影响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就县域经济发展而言,金融对地方的投入力度,直接关系到社会经济发展的速度。针对目前县域金融支持力度与县域经济发展需求间存在差异,笔者调查了广东省德庆县的经济发展情况和金融部门支持状况,笔者认为,县域经济逐步提高,但相应的金融支持却不同步,加强县域金融支持迫在眉捷。
县域经济发展及金融支持现状
县域经济发展状况
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县域经济多以农业经济为主。近年来,国家对“三农”问题越来越关注,农村经济得到较大发展,县域经济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人们生活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以德庆县为例,全县共有13个乡镇,1346个自然村,人口数量达364300人。德庆县地处粤西地区,是典型的山区农业县。目前全县人口总数36.96万人,其中农户9.04万户,农业人口29.65万人,占全县总人口数的80%。辖内经济的发展由种植柑橘所拉动,全县约八成农户种植柑橘,种植总面积达26万亩。
从表1可见,县域经济发展稳定,人们生活水平逐步提高,但农业生产总值和人均纯收入总额的增长速度低于GDP增长速度。由于农业生产总值占全县GDP的比重几乎一半,农业人口为全县人口的80%,所以县域经济要高速发展,必须以农村经济的发展为重中之重。经济发展离不开资金,所以要加大“三农”的金融支持,以农村经济的发展推动整个县域经济的突飞猛进。
县域金融现状
以2009年情况来看,德庆县金融服务机构呈现出“县城集中,乡镇缺位”的特点。农业发展银行仅在县城设立一个服务机构,国有商业银行的服务机构均集中在县城,且数量收缩,除农业银行有2个服务网点外,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各仅存1个服务网点;农信社在全县一共30服务网点,县城14个,13个乡镇仅有16个;邮政储蓄银行11个服务网点,其中县城2个,乡镇9个。农信社、邮政储蓄银行乡镇上的网点只设在镇中心,各大金融机构均是1个服务机构1个ATM机,金融服务不便利。
县域客观的信贷环境尚未完善,个人信用评价缺少合理的度量标准。信用测评难以操作。中国人民银行牵头组织建立了个人信用体系,能为银行信贷业务提供一个较好的参考标准。该系统主要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基本信息,第二部分是信贷信息,第三部分是非银行信息。但存在的缺陷一是个人信用资料不全。个人信用报告中只有借款人的工作单位、身份证号码、居住地址、开卡及还款情况等信息,而借款人的收入情况、财产状况以及职务等一些非常重要的情况没有反映,还需客户另外提供。二是个人在部分领域的非银行负债信息以及遵纪守法信息未进入征信系统,包括个人参与社会保险及缴费信息,公积金缴存账户信息,电信用户、水电用户、保险等缴费信息。
县域经济发展过程中,金融支持存在问题与不足
银行存贷比例不匹配,县域经济发展资金支持不足
县域经济以农业为主,工业基础薄弱,企业生产规模小,技术含量低,好项目少,企业发展不稳定。金融机构出于风险考虑,进行战略转移,上收信贷权限,基层行成了上级行的“增存部”、“蓄水池”。邮政储蓄增长迅猛,县域国有商业银行一般只存不贷或多存少贷,向上抽走大部份存款资金,县域大部份资金外流。
县域金融体制不健全,地方性中小型金融组织准入门槛高
农村经济蒸蒸日上,县域经济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这必然对金融支持提出新的要求。然而,随着金融体制的改革,现存金融体制过份注重城市,忽略农村地区,功能弱化,适合县域经济特点且灵活性强的中小型金融机构准入门槛高,金融支持力度不强。主要表现:一是数量收缩。县域国有商业银行只有一到两个分机构;农信社进行集约化经营,撤并偏远、业务量小的网点,总的金融网点数量减少。二是地域过于集中,分布不均。县域金融机构“嫌贫爱富”,三大国有商业银行撤离农村,只在县城设立网点,一网点一个ATM机,没有离行ATM机;农信社几乎一半的服务网点集中县城。三是机构种类单一。县域金融机构体制过于传统,仅有农业发展银行、三大国有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和邮政储蓄银行,地方性的中小型民间金融组织尚未建立,缺少经营灵活的地方性股份制银行、地方性商业银行、小额贷款公司和村镇银行。在县城,金融服务机构过多导致竞争激烈,乡镇地区因机构不足而服务不充分,县城部分金融机构“门可罗雀”的情景与各大乡镇金融机构“门庭若市”的现象形成鲜明对比,给经济发展带来一定的阻碍。
金融产品结构不合理,影响县域经济增长
县域经济要发展,主要解决“三农”问题,满足农民的合理需求,提高农民生活水平。银行存款利率低,存在一定程度的通货膨胀。有闲钱的农户存钱意愿低,希望通过金融投资理财产品来增值保值。县域金融机构现存的金融服务产品结构不合理,种类单一,集中在贷款层面上,缺乏适合农户的理财产品和农业保险。德庆县作为“中国柑橘之乡”,辖内农户,一部份亟需资金经营果园;一部份人因柑橘种植时间长,已经富起来,有着一定的积蓄,想寻求合适的金融投资产品。基于对股票、基金风险的畏惧和资本市场的陌生,一般情况下他们不会涉足资本市场。县域各大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和邮政储蓄银行只有信贷方面的适农产品,没有推出适合农民的理财产品,忽视了农户的投资理财需求。另一方面,农业保险的缺位,品种数量都几乎没有,难以适应农业发展的需要,不利于县域经济的进行。调查发现,由于农业极其容易受天气影响,一旦受灾,必定产生大范围的损失,赔偿机率高,风险大,县域是保险公司没有开办专门的农业保险,农户因自然灾害所遭受的损失无法得到补偿。
“贷款难”与 “难贷款”相矛盾,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绊脚石”
县域信贷问题的主要表现是中小企业、农户“贷款难”和金融部门“难贷款”。由于中小企业规模小、管理机制不健全、经济效益不高、信用风险较大;个人征信体系不健全,信用测评难操作,农业风险高,农村信贷风险分散机制不健全,贷款缺乏充足有效的抵押物。银行贷款条件比较苛刻,中小企业与农民贷款难这历史问题,仍旧是县域经济发展道路上一块巨大的“绊脚石”。中小企业有着一定的经济基础,勉强能通过多种渠道暂缓资金短缺问题。农民贷款问题是县域信贷问题的重点,德庆县涉农贷款占全县贷款总额的70%多。但县域涉农贷款集中在实力相对薄弱的农信社和邮政储蓄银行,实力雄厚的国有商业银行极少参予其中,农发行受职能的限制,信贷以粮棉油为主,信贷范围较窄。农民贷款难还表现为个人信用难以测评,农户信贷额度偏小,农业生产资金得不到充分满足。如农村信用社规定的农户信用贷款最高限额是3万元,手续繁琐,且要经层层审批,让农户望而却步。与此相矛盾的是,县域金融机构陷入了有资金无项目的“难贷款”尴尬局面。这主要原因是目前县域个人征信系统不完善,农民信用体系缺失,融资活动中信息不对称,信贷违约风险过大。
完善金融支持以加强县域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
各方齐协力,加大“三农”信贷投入,支持县域经济发展
县域经济发展与信贷资金息息相关,社会各方要齐心协力加大信贷对经济的支持。一是政府要发挥“有形之手”的作用,对县域金融采取特殊的扶持政策,对金融机构支持“三农”的风险予以合理的补偿;法律上规范民间融资,尽快出台规范民间借贷的制度或办法,完善贷款担保法律,针对贷款人实际情况扩大担保物范围。二是金融部门转变观念,突出重点,切实加大对农业经济的信贷支持力度,减少县域存款上收比例,增加县域信贷资金数量;摒弃贷款“零风险”不切实际的保守观念,鼓励贷款营销;国有商业银行应将新增存款按一定比例投放到涉农企业;充分发挥村委对农户比较了解的优势,通过创建“信用村镇”,发放小额农户信用贷款和推广农户联保贷款等形式,提高农户授信额度,将3万限额逐步提高,对文明信用农户的最高授信额度提高到10万元,并实行优惠利率,进一步完善农户联保贷款;对符合信贷条件的春耕备耕和发展农业生产所需的农机具、种子、化肥、农药、农用薄膜等农用生产资料的生产和经营贷款,加快审批,及时投放,有效扩大农村小额贷款的覆盖面,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三是人们应加强自身素质修养,注重个人信用,做到“有借有还”;主动了解金融服务产品信息,涉足农村金融市场;积极寻求市场空白,形成“公司+农户”的现代农业生产模式,提高还贷能力。
降低小额贷款公司和村镇银行准入门槛,建立“多元化、层次化”的金融体系
相对于大银行而言,小的金融机构在向农户和县域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上更具比较优势,因此适合县域的金融体系应该以中小金融机构为主。一是要降低村镇银行和小额贷款公司的准入门槛,鼓励开设地方性的中小型金融组织。政府部门取消村镇银行发起人之一为金融机构的规定,允许资金实力雄厚、信用度高的民间组织和个人独立设立村镇银行;放宽对小额贷款公司经营约束,建立严格细密的考核标准,允许管理规范、经营良好、规模较大的小额贷款公司吸取一定比例的公众存款,使其能长久地经营下去;尽快完善民间信贷相关的法律法规,鼓励开设民间信贷等地方性中小型金融组织。二是提高金融覆盖面,激活县域金融市场,将商业银行在城市地区开发、开办的新产品尽快推广到整个县域。各大商业银行增加农村基层服务点,在每个乡镇及人口密集的自然村安装POS机、ATM机等金融自助终端服务设施。三是全面完成县域金融信息网络建设,广泛开展各类代收代付业务,代办全县地区的财政、税务、保险、电信等企事业单位的各项税费、补贴资金的缴纳和拨付业务,开通网上银行、电话银行,为人们提供更为便捷的服务。
灵活创新金融产品,多方面满足人们需求,激活县域经济
进行金融创新,从金融产品种类,产品形式着手。一是完善贷款的相关制度,根据贷款人信用评级、金额大小、贷款期限以及实际情况实行差别利率,推行形式多样的惠民贷款,如对贷款需求小,信用评价较高的农户,进行联户担保贷款。二是根据农户实际情况,推出风险较低的投资理财产品,可由信用社充当“中介”,将拥有优质项目的亟待融资者介绍给有投资意愿的农户,既解决贷款难的问题,又让农户“钱生钱”。三是进行金融保险创新,鼓励支持保险机构建立推广农业保险。自然天气对农村养殖业和种植业影响甚重,一旦遇上天灾,如冰雹、雪灾、病虫害等,农户往往颗粒无收,生活更加艰难。可由商业保险公司开办农业保险,国家和财政对投保农户和保险公司的亏损给予相应的补贴,分散农业保险风险。或者,由国家和地方财政出资成立专门的农业政策保险公司,专门负责农业保险。四是进一步完善农村保障制度,国家财政、保险公司和农户共同出资,完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推出适合农民的医疗养老保险品种。
健全个人征信系统,充分发挥个人信用的“双利”优势
县域贷款主体信用度难测评,信贷风险难预测,为控制不良贷款,完成绩效任务,银行部门往往提高信贷门槛,意愿贷款者就面临贷款难局面。银行部门自身由于贷款条件的苛刻,往往找不到合适的贷款者,资金周转率下降,达不到理想的盈利目标。所以,健全个人信用体系将是一把“双利剑”,既有利于意愿贷款者,也有利于银行部门。健全个人信用体系,一是金融部门应联合政府等部门加大力度宣传“信用是公民的第二个身份证”的重要性,在电视、广播等大众媒体中以短片、歌曲等方式提醒公民注重建立个人信用,在街道、乡镇、学校和工业园等人流密集的地方开展信用宣传活动,派发信用宣传单册,向公民讲解相关的信用知识。二是县域金融机构以农户为单位,建立农户贷款档案,记录农户家庭经济情况、经营活动情况;成立农户信用评定小组,评定农户信用等级,实行机构、农户、村委会三位一体的一组三方成员评定,评信用品质、经营情况、还款能力等,得出优秀、较好、一般三个信用档次,根据等级发证授信。三是国家加快速度完善个人征信系统,早日将第三部分非银行信息接入系统当中,从税费、公积金等日常生活行为中体现个人信用的好坏,为银行办理贷款业务提供一个良好的标尺。四是个人应注重自身信用的建立,诚实做人,积极还贷,为自身信贷行为办理一张“通行证”。
(作者单位: 广东德庆县人民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