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黔东南的寨子文化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黔东南的寨子文化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曾有多人问过我,黔东南到底有多少个寨子?我说这个问题要问上帝。

又有人问,你常年在黔东南山地奔走,并拍摄下大量寨子的照片,你乐此不疲,几十年如一日的坚持下来,你怎么那么喜欢那些寨子啊?那些寨子究竟有何魅力?

我说这个问题回答起来也并不容易。因为要真诚答复,一切说来话都长。从大的生存背景上说,黔东南各民族依托的是一种与平原地区不同的山区地形,这里山高谷深,沟壑纵横,极不利于规模农业的耕作,却有利于在大规模的族群战争中保存力量,谋求生存。如今隐藏在黔东南山地的苗族和侗族等各族人民,正是在主流社会千百年来持续不断的征伐和剿杀中,利用了大山深壑的天然屏障,才求得族群的生存和延续的。而在求得生存之后,这些少数族群又在时间的长河中,进一步谋求与自然的共生之道,从而创造出了一种有别于平原文明的山地文明。这山地文明的相关特征已被在我之前的无数专家学者描述和总结过了,诸如“干栏建筑”、“梯田文化”、“吊脚木楼”、“火塘文明”、“刀耕火种”、“山林农业”、“多种经营”……但也还有许多未知的领域尚未有人涉足和深究。比如村寨的风水美学问题,又如复杂的自然崇拜和万物有灵的信仰。

总而言之,寨子存在的历史要比我们想像的要久远得多,其存在的依据也要复杂得多。那么,由于这样一种山地文明背景,黔东南民族村寨的格局,就在表现出有相同与相似的文化共性特点的同时,又表现出了极大的差异性。这种差异性的空间距离有时小得简直令人难以置信。

俗言说,十里不同风,五里不同俗,这在黔东南山区有着突出的表现。很多村寨仅仅相隔几里路,文化风俗就完全不同。有些甚至只隔了一条小水沟或一道山梁,就分属于两个完全不同的文化世界。苗族的大塘村,侗族的高维村,都属于此类。前者由一条小溪自然分隔着同一族群的两个不同支系——短裙苗和长裙苗,在过去很长的历史时期内,这两个支系之间是互不通婚的,文化习俗上的差异也非常之大。后者则由一道山岭区隔着两个完全不同的族群,汉族和侗族。而对于那些相隔较远的村寨来说,这种文化间的差异就更加明显了。

显然,这种差异性的存在,无论是从文化人类学研究的角度,还是从历史学的角度来看,都具有极大的魅力。但即便我们不是从学术研究和艺术欣赏的角度来观察,黔东南很多寨子的自然风光的魅力也是一目了然不可抵挡的。比如雷山的高岩苗寨和排里苗寨,整个村寨建筑在一处悬崖绝壁之上,三面是断崖,只有一条小路与外界沟通,那种险峻与美丽,就像世界上很多的名山胜景一样,看一眼就会惊心动魄,终生难忘。而当你一有机会走进这样的寨子,心里自然就会产生无穷的疑问和无限的遐想,也会怀着巨大的好奇心去追溯他们建寨的历史。到了后来,也许你不仅会对其历史发生浓厚兴趣,更会对其先民的生存智慧由衷敬佩和慨叹。

寨子,《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四周有栅栏或围墙的村子。”可以想见,以前的寨子都是有围墙的。今日黔东南的许多村寨依然保留了这个特点。有名的岜沙苗寨和占里侗寨至今还保留着这样的历史残迹。青青的藤蔓植物,爬满了一段古老的石头围墙,构成屏障,中间一道寨门,又连通着寨内与寨外两个世界。每当来到这样的村寨,我都会在那些残缺的围墙边驻足观望,沉思良久。(作者系湖南科技大学教授 责任编辑/李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