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谈影响高校行政管理执行力的因素与对策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谈影响高校行政管理执行力的因素与对策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高校行政管理执行力是学校行政、教学、科研等各项工作高效运行的基础保障,本文主要从提升高校行政管理执行力的目的、作用来分析影响执行力的因素与对策。

关键词:高校行政管理执行力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22-0007-02

一、高校行政管理执行力概念

“执行力”最初用于企业管理中,近几年,随着社会的发展及高等教育的不断改革与创新,“执行力”已被广泛应用于政府部门及事业单位。什么是“执行力”了,用最简单的话说,就是按质按量地完成工作任务的能力。更深一步的理解就是通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系统流程,合理利用现有资源并使之产生最大效能的能力。对于高校来说,行政管理“执行力”就是在国家或地方的教育方针政策指导下,从实现学校的战略性长远目标出发,制定学校的战略决策、工作部署的实践能力及组织实施、贯彻执行的操作能力。

二、提升高校行政管理执行力的地位及作用

随着高校改革的不断发展,高校规模及办学功能也随之扩大,高校行政管理正朝着综合性逐步增强、工作节奏加快,日常事务繁杂的方向发展。它集行政、教学、科研等工作的综合管理机构和办事部门,它集综合性、服务性、协调性、繁杂性于一体,在高校管理系统中处于中心枢纽位置。因此做好高校行政管理是确保高校正常运转的关键,它在学校发展中处于积极重要的地位。当前,执行是学校面临的最大问题,它是一整套非常具体的管理行为和技术,如果能充分放大执行力的效能,它就能帮助学校在任何情况下得以建立和维系自身利益的竞争优势,可以说,只有提升执行力,才能有效提高管理水平。因此高校行政管理执行力已成为高校的核心竞争力,其核心作用就是要实现学校的长远目标和战略规划。

三、影响高校行政管理执行力的主要因素

高校行政管理执行力的高低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即有内部因素也有外部因素,在一定时候还受到内外部条件的制约。外部因素主要有国家的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管理效能、管理政策与法规等。内部因素主要有本校的管理体制、人员素质、管理模式与方法以及管理组织机构等。提升高校行政管理执行力的关键就是在不同的外部条件下充分利用内部资源,或通过改革内部管理模式与方法,充分利用外部条件,实现学校目标。本文主要从高校内部因素进行阐述。

1.行政人员的综合素质。近几年,虽然高校的管理体制不断改革和完善,但是因地方水平、历史因素及内部资源的限制,大部分高校的管理还是处于粗放状态。高校属于事业单位的管理范畴,在一定形势上,特别是在管理体制上还存在“吃大锅饭”的现象。如,在日常工作中一是缺乏主人翁精神,办事拖拉、态度冷漠、作风不实、差错不断;二是缺乏服务意识,不是自己的事不理,与自己无关的事不干;三是教条性的工作,不创新、不研究,不主动出主意、想办法;四是技能落后,操作现代化办公设备能力较差,获取信息的方式限于传统化、不能很好的将新技术、新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中,跟不上社会形势发展。这些现象都严重影响到行政执行力的提升,导致工作效率低下。

2.管理制度、政策、流程的适应性和可操作性。高校管理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国家政策,从战略上看,他们是同一船上的战略盟友。高校管理是建立在国家事业编制之上,特别在行政管理上,不能用社会经济效益来评价考核,带着被动思想的工作人仍然存在,在现实管理中,尽管制度不健全,不完善或适应性及可操作性都存在一定的问题,但是有时也难以将学校利益与自身利益产生共鸣,结果高校行政管理工作杂而繁,乱无章。部分制度的制订者站在个人立场思考问题,垄断性仍然存在,制度是为科研、教学服务也就成为一句“套话”,结果工作效率、效能低下。

3.管理机构的设置模式。职责不明、权责不清、办事复杂是导致执行力差的重要因素。高校管理机构的设置应围绕学校的发展、中长远目标进行,从教学、科研出发以服务于师生、服务于社会为目的,设置科学、合理、高效的管理机构。如果管理机构过于庞大,权责划分不明,在日常的行政管理中就会相互扯皮,互推责任,导致办事烦琐、困难,抱怨多,执行少,导致工作难以开展。

四、提升高校行政管理执行力的对策

1.建立完整的行政管理体系,规范运行机制。管理学中指出,制度是一个组织各项工作顺利开展的有力保障,是保证目标实现的有效手段。因此,建立完整的行政管理体系,规范运行机制是提升高校执行力的重要保证。无规矩不成方圆,任何一个组织都不能离开制度来谈管理,如果没有制度的约束,组织就会像一盘散沙一样,势必导致执行不力。高校的管理制度和规范是学校正常运转的有力保障,在制度的形成、完善、执行时必须遵循以下原则:首先,必须建立适合本校发展的规章制度,做到有“有章有循,有规可依”,约束并指导教职员工开展工作。其次,要逐步完善制度,在制度的完善过程中,必须坚持科学合理、量化考核、可操作性的原则,以实现创新管理、优化政务,提高行政效能。第三,制度的内容要清晰,任务要明确,职责、权利要清晰,奖惩要分明。最后,制度的执行要到位,特别是领导者必须做到从自身抓起,规范执行,不能因人而异。建立健全高校的教育、教学制度,工作流程、规范、检查、考核制度,绩效奖惩、职务晋升制度,制度贯穿于高校行政管理过程,并最终形成自身的管理模式,为教学、科研更好的服务。

2.加强思想引领,建立良好的文化环境。高校是教书育人的地方,育人应必须重视思想教育,用思想教育去引领人们的行为。一方面,人的行为是受思想支配的,思想是后天形成的,只要通过思想教育和引导才能改变人们的行为习惯。另一方面,通过思想教育和引引志,树立起人们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和理想信念,把自身的工作与学校的发展、社会进步、国家繁荣联系起来,能很好地分析自身的价值和作用,让他们找到工作的成就感、崇高感,从而主动工作、创新工作、认真工作。其次营造良好的学校文化。学校文化会对教职员的行为和心理产生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一个拥有良好文化氛围的组织,不需刻意要求,不需刻意强调纪律与制度,人人想干事、人人肯干事、人人会干事,他们的行为举止是自发且自然的。这样的工作状态和精神风貌会滋养着执行力的提升。

3.抓住执行关键,重在提高中层干部执行力。中层干部在高校管理中起着承上启下、贯通各方、上传下达的作用,他们参与校内制度、规范的建立,负责工作部署及工作计划的安排,是行政管理系统中的桥梁和枢纽。上到高校的决策、决议,下到各项事物的具体实施都离不开中层干部的参谋和执行。如果没有中层干部的作用,学校的科研、教学、行政等其他各项工作就难以顺利开展。因此,应把提升高校中层干部的执行力作为提高学校行政管理执行力的关键。

总之,影响执行力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提升高校行政管理执行力是一个缓慢又隐性的过程,但也是高校发展的核心力量,我们必须予以重视,在工作中,只有不断完善、不断改进、不断创新,才能确保执行有力,才能保障学校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史万兵.高等教育行政管理体制深化改革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

[2]汤正康.执行力:消除学校管理黑洞的利器[J].校长参考,2005,(1-2):56.

[3]王兆娣.关于提高高校秘书工作效率的探讨[J].甘肃农业,2004,(11).

作者简介:周梅芳,女,广西工学院在职研究生,校长办公室机要秘书,管理学学士,主要研究方向:高校教育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