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听生活”,到底有多远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听生活”,到底有多远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听生活”,对于繁忙的现代人来说,不啻打开了一个崭新的空间。当你没时间阅读,或缺乏获取新知的渠道时,“听书”可能是最佳的解决方案。

75年前,当第一本有声书在汽车中响起,人们想不到,在今天,每10个美国人中就有3名付费听书用户,72%的美国家用轿车中,都配有传统的CD,而每本车载有声书的售价为传统图书的2倍。

“听生活”,对于繁忙的现代人来说,不啻打开了一个崭新的空间。当你没时间阅读,或缺乏获取新知的渠道时,“听书”可能是最佳的解决方案。据统计,在课堂信息获取中,70%以上来自听觉,“听”可以让我们更有效率地学习,更快速地提升自我。

“听生活”、“听经济”、“听未来”……这是一个不乏大词的时代,在互联网上,“听书”的网站一度风起云涌,然而随着潮头过去,我们却尴尬地发现:真正活下来的,寥寥无几。

为什么拥有巨大社会与经济效益的“听书”,依然举步维艰?究竟是什么,卡住了“听生活”?如何才能让“听生活”,真正走到我们身边?

一头热的“听经济”

据美国有声读物出版商协会的统计数字,美国市场上有10万种以上的有声读物,且每年新增7500种,有声读物行业年产值已突破20亿美元,虽然这只是传统出版市场的3%,但它的增长率令人震惊,大大超过了传统出版业。在美国,这是一个常见的例子:年轻人每年只看4本书,却“听”了54本书。80%美国人的车中,都会放上一本有声书。

相比于国外听书市场的火爆,国内发展却相对缓慢。据互联网专家杨鹏飞介绍,在“听生活”概念的鼓噪下,国内一度出现了近千家相关网站,但坚持下来的,只有10多家,而其中能实现盈利的,不超过2家。

有趣的是,在听书市场中,呈现出一头热的效应:一方面是商业运营举步维艰,另一方面却是广大读者对这种崭新的传播方式高度认同。很多私人网站都提供听书下载,此外还有许多网友出于兴趣,个人大量录制有声图书,其中很多质量颇高,达到专业水准。最典型的案例是罗永浩的段子,曾风靡一时,是当年很多车主的必备。

这种非市场化的有声图书基本免费,可以很方便地下载,但良莠不齐,且无版权,据杨鹏飞估计,它们占到目前网上有声图书总量的60%左右。

“听生活”面临三个瓶颈

为什么一番热潮过后,听书网所剩无几?杨鹏飞认为以下几个原因不容忽视。首先是版权瓶颈,它大大增加了听书网站的运营成本,一本普通的有声书制作费与版权费加起来,至少1.5万元,拥有1万本有声书的网站,仅此就要投入1.5亿元,即使如此,从规模上看,这也只能算是小型图书网站(而电子书文字网站,经常能达到10万本的规模),用户选择空间太小,更何况好书、畅销书的版权费用更高,甚至“高到没谱”。

其次是成本高昂,听书网站对带宽的要求更高,是普通网站的10至20倍,加上制作、维护、技术等方面的费用,“运行一个听书网,比普通网站至少要多花5倍钱”。

第三是收入没保障,美国听书网站火爆,在于用户版权意识强,愿意为此付费,而中国网友不认同付费听书的理念,网站经营难以为继,只能靠挣流量换广告,“可广告商不会因为你是听书网,成本更高,就会多给你广告费,但问题是,你每挣一个流量,成本比普通网站却要高得多,你怎么可能取得竞争优势呢?”

版权保护是道坎

缺乏版权保护的大环境,因此人人都不愿做原创,据杨鹏飞统计,目前国内有声书转化率不足5%。几乎每家听书网站都有盗版,小的听书网站几乎没一本是自己制作的。

为减少风险,各听书网站只好采用与录制者分成的机制,专业人员看利润不大,甚至会赔本,逐渐淡出,好在有一些院校的学生坚持了下来,但水平较低,粗制滥造,甚至经常读错字。

还有一点不容忽略,即来自广播电台的冲击,书商愿意向它们开放版权,以宣传自己的书,所以广播电台的制作成本相对低廉,影响又大,普通网站很难与之抗衡。

两方面寻求“突围”

面对种种困局,杨鹏飞认为未来可寻求在两个方面“突围”。

首先,是通过资本运作,大量投入该市场并重新规范市场规则,毕竟听书拥有广泛的市场前景,用户客观上需要高质量的听书产品,当他们只能通过正当渠道来获得这些产品时,那么他们会作出正确的选择。换言之,通过资本的力量完成市场教育,但这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此外要承担一定风险。

第二,是专注在汽车听书市场上,目前国内有7000万车主,且仍在高速增长中,相信在未来5年中,这一市场的市值将超过300亿元人民币。未来汽车听书市场将是“听生活”重点的突破方向。

杨鹏飞表示,“听生活”可以提高社会效率,加快信息流动,是信息社会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从这个角度看,打造一个更有利于“听生活”发展的大环境,意义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