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禅宗与胡适诗歌美学之关系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禅宗与胡适诗歌美学之关系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笔者在编写自己的毕业论文之际,发现胡适思想和中国传统的宗教密切相关,在此,笔者将胡适最关心的禅宗。一是对胡适诗歌美学做出总结,另一方面是对于诗歌美学的追根溯源,找出其诗歌美学灵魂的所在,将胡适最关心的两个课题进行系统的阐述和整理,也是弥补当下缺少对于二者结合起来探讨的缺憾,其创新点便是宗教中的两个大派别和开中国白话先河的胡适之提倡白话诗歌的美学理论的相互贯通、补足,理论方面的进一步深刻化。从而拉近神秘的禅宗与平民化的诗歌的距离,使得受众更易于接受和普及。

关键词:胡适 禅宗 诗歌美学

一、禅宗简介

胡适认为自从唐代以来,韩愈古文运动,便是中国文人对于白话文的第一次觉醒。而这正应该归功于禅宗的语录。下面对于胡适进行严格考证的禅宗宗派的史料进行一次梳理:惠能是该革命宗派的开山鼻祖,《坛经》是由其弟子们整理记录惠能的训诫语录。该著作体裁乃是胡适认为的白话语录始祖,(胡适的白话诗歌是白话文的产物)。我们举个《坛经》里面的例子:“自心众生无边誓愿度,自心烦恼无边誓愿断”。之后便是他的弟子行思和怀让。这两位弟子的徒弟又分别是希迁(石头大师)——湖南宗派和道一(马祖大师)——江西宗派。由道一弟子怀海创立《禅门规式》,禅宗成为一个完全极立的宗派。我们主要讨论的是诗歌美学和禅宗美学的关系,以上作为导入,方便不熟悉道教的和禅宗的读者做一番简单了解。下面系统介绍禅宗、道教代表人物(这里篇幅有限,所以筛选——为个中代表)各个的作品和胡适诗歌的作品,特别是在美学思想方面的碰撞,它们在美学的理论方面,还有二者对胡适的诗歌美学特征的影响,都是值得深入挖掘的。中唐以下有分别出现沩仰宗——沩山灵祐与仰山慧寂;临济宗——临济义玄;曹洞宗—洞山良价与曹山本寂;云门宗-云门文偃;法眼宗—清凉文益。北宋时的明觉禅师(重显);圆悟禅师(克勤);大慧禅师(宗杳)

二、胡适诗歌吸收禅宗的美学特征

胡适在《中国佛学史》里面提到南阳董彦老喜欢搜集民间的歌唱,他的《看见她》是对于中国民歌集提供新的指示方法,胡适专门将神会和尚的两支俗曲献给“南道老道”,词虽不够美,但是预料唱起来的《五更调》定哀婉动人。敦煌本是这样的:“南宗定邪五更转—— 一更初。妄想真如不异居。迷则真如是妄想,悟则妄想是真如。念不起,更无余。见本性,等空虚。有作有求非解脱,无作无求是功夫。”胡适对于杜甫和白居易也是大加赞赏,无所为而为之之文学,非真无所为也。其所为,文也,美感也。其有所为而为之者,美感之外兼及济用,其专主济用而不足以兴起读者文美之感情者,如官样文章。老杜之《石壕吏》等诸作,美感是矣,而又能济用。“落日平台上,春风啜茗时,石栏斜点笔,桐叶坐题诗;翡翠鸣衣荇,蜻蜓立钓丝。自今幽兴熟,来往亦无期”则美感而已耳。作诗文者,能兼两美,上也。胡适认为,诗词在于作者之意趣乃在题,而不在体重之材料。即如此词中之“汝”,乃意象中悬设之“汝”,不必即实有所指。胡适在考证《红楼梦》时,提到这部小说是一部非常优秀的白话文小说,可见,白话诗歌从两汉、乐府以来对与白话的普及乃至对于后来的优秀白话小说的产生,做出了贡献。不仅仅是普及,更要提高白话诗歌的发展,特别是对于白居易大加赞赏。胡适的观点认为诗是由歌谣变化而来的,最初是在百姓口中朗朗上口,互相传诵下来的,与苏轼相同的观点是认为诗也是能够与音乐相互分离开来,两汉时期内,民间忽然发生了不少的无主名的诗歌。这一类平民文学之中,真有许多绝妙的文学作品。汉代虽然有了这种有价值的平民文学,然而当时的文人学士似乎还不曾完全了解乐府歌辞在文学上的地位。这一条线只能代表贵族文学和庙堂文学,而不能代表那真有生命的民间文学。建安初,曹操父子出来,方才大胆的模仿提倡那自由朴茂的乐府诗体……白话不但不鄙俗,而且甚优美适用。两汉平民文学。遂从民间文学一跃而开作正统文学的一部分了。而胡适认为平民文学里难以遮挡乐府的真美,而且还具体的把古代的白话诗、词、曲、散文等形式分了几大时期,这也体现出了胡适对于白话诗词的热爱与赞赏。我们深信,民间歌唱的最优美的作品往往有灵巧的技术,很美丽的音节,很流利漂亮的语言,可以供今日新诗人的学习师法。不论是从感情还是从思想来看,民歌的语言的技巧可以将民风民俗,劳动阶层的生活缩影以及对于美好生活的憧憬等等表现的淋漓尽致,不在意老百姓多么的与所谓的文人风格大相径庭,而是独特的民风和幽默,使得一些文人骚客也低头汗颜。彻底的白话诗完美的大众语言,举例如写“秦罗敷拒绝调戏她的一个大官时候的,那一针见血的白话诗,相信没有人不在拍手称快,大呼过瘾。而苏轼因其提倡以诗为词,所以不拘格律,形式自由,这例子大家都耳熟能详,笔者就不多谈。苏轼的词并没有刻意的去为哪些人谱成曲子而作,完全抛弃与音乐结合的概念,也丝毫不功利,单纯的为了追求一种清新自然的诗体,音律不在他这一派的考虑范围。苏轼或婉约或豪迈。开启了一代新的诗歌创作风格,被陆游、辛弃疾、刘克庄、刘过等所承继下来。他们作诗的优点是情感丰沛,明白流畅,说话有力,条理清晰,绝不矫揉造作。南宋陆游早年热心追名逐利,他的诗风格偏于慷慨悲壮,晚年则渐渐归于恬适,多以自然风光,美丽景色为主,遂得“自然诗人”的头衔,与杨、范并称。胡适对于辛弃疾的词,认为以上的优点都具备之外,小令做的是格外的漂亮景色、感情、直抒胸臆,有力。

参考文献:

[1]胡适.胡适文集[M].第11册.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56.

[2]李兴华,吴奔星.胡适诗话[M].四川文艺出版社,1991:49.

[3]胡适.胡适文集[M].第6册.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770.

[4]胡适.胡适文集[M].第10册.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179.

[5]胡适.胡适文集[M].第8册.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136.

[6]胡适.胡适文集[M].第12册.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