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糠秕孢子菌感染与中医银屑病“虫毒论”相关性的探索与思考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糠秕孢子菌感染与中医银屑病“虫毒论”相关性的探索与思考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糠秕孢子菌作为人体皮肤寄生之正常菌群,是花斑癣及糠秕马拉色菌性毛囊炎的主要致病因子,近年来实验研究发现糠秕孢子菌在银屑病的发病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此结果与中医银屑病“虫毒论”不谋而合。将“虫毒论”作为银屑病发病的一项重要因素,由临床到理论,系统论述了“虫毒”在银屑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阐述其渊源及内涵,并进一步探讨其与糠秕孢子菌之间的关系,以期进一步证明二者之间存在着密切联系。

关键词:银屑病;虫毒论;糠秕孢子菌

中图分类号:R758.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717(2012)07-1570-02

收稿日期:2012-03-04

基金项目: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Y2111139)

作者简介:郭健(1986-),男,河南平顶山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西医结合治疗银屑病的临床与科研。

通讯作者:杨晓红(1976-),女,浙江瑞安人,主治医师,博士,研究方向:中西医结合治疗银屑病的临床与科研。 银屑病是以红斑、鳞屑为主的慢性反复性炎症性皮肤病,其临床特点为:在红斑上有松散的银白色鳞屑,抓之有薄膜及露水珠样出血点。银屑病病程反复,顽固难愈,是皮肤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近几年随着空气污染及社会压力的增大,在全国及我省的发病率均有逐年提高的趋势,多在青壮年时期高发,可持续终生该病具有顽固性和复发性的特点,虽不危及身心健康带来极大的痛苦,并严重影响到生活质量,久治不愈,给患者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1\],因此,对银屑病发病机制的研究己经成为皮肤科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

角质形成细胞异常增殖、角化不全和真皮浅层微血管增生是银屑病的主要病理变化,但是引发银屑病患者上述病理变化的具体机制目前尚未完全明确,已提出许多学说,发现遗传、感染、免疫等因素均与本病发生有关\[1\]。而有关银屑病与微生物,尤其是与真菌关系的研究一直开展的比较少,虽然Rivolta早在1873年就提出糠秕孢子菌可能是银屑病的致病因子,但直到近年来才有一些学者对此进行探讨研究\[2-5\]。

1 糠秕孢子菌在银屑病发病机制中的探讨

糠秕孢子菌为人体皮肤上寄生的正常菌群,主要分布于头皮、胸背部等皮脂腺丰富的部位,是花斑癣以及糠秕马拉色菌性毛囊炎的主要致病因子,随着对糠秕孢子菌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某些炎症性皮肤病的发生和发展亦与糠秕孢子菌密切相关,据此最近人们提出了糠秕孢子菌相关性皮肤病(Malassezia associated skin diseases,MAsD)的概念\[5\]。这些疾病一般分为两类:一类疾病中糠秕孢子菌的生长直接激发皮肤损害的形成,以糠秕孢子菌高密度寄生于皮肤,通常黏附在角质层细胞上为特点,如花斑癣、糠秕孢子菌性毛囊炎;另一类疾病中糠秕孢子菌的生长加重了原已存在的由其它因素引起的皮损,以炎症和伴有低密度或中密度马拉色菌为特征,如银屑病、异位性皮炎、脂溢性皮炎、湿疹等。

一些初步的研究表明,在银屑病患者,非脂溢性部位皮损区糠秕孢子菌检出率显著高于正常人非脂溢性部位皮肤,研究表明糠秕孢子菌感染可能是触发头皮银屑病发生的重要因素\[6\]。Lober\[7\]等用灭活糠秕孢子菌悬液做斑贴试验,成功地诱发了人和兔的正常皮肤产生临床上和显微镜下与银屑病相似的皮损,他们又以抗真菌药口服治疗头皮银屑病,取得满意疗效。Amaya等\[8\]通过巢式PCR法检测发现银屑病患者、异位性皮炎患者的皮损局部糠秕孢子菌的阳性率及种类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Narang等\[9\]报道花斑癣皮损可以引起银屑病发病,可见糠秕孢子菌与银屑病存在一定的关系。但是有关糠秕孢子菌在银屑病的发病机制中所起的具体作用仍有待进一步研究。

2 “虫毒论”在银屑病发病机制中的探讨

银屑病在祖国医学中归入“白疕”范畴,俗称“牛皮癣”,病名出自《外科大成》,其曰:“白疕,肤如疹疥,色白而痒,搔起白皮,俗呼蛇风,由风邪客于皮肤,血燥不能荣养所致”。本病病因复杂,综观历代典籍,关于皮肤病之“虫毒”一说,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即有记载,其干癣候条云“其中亦生虫”;嗣后至清亦多有记载,即癣皆有“虫”。其中于银屑病的病因病机,认识较全面的是明代陈实功,即《外科正宗·卷之四·顽癣第七十六》所说:“顽癣,乃风、热、湿、虫四者为患……顽癣抓之则全然不痛……此等总因血燥,风毒克于脾肺二经”。

考察“虫毒”作为中医学的病因,有两种含义:一,指真的指虫,如《证治准绳》:“夫疥癣者皆有脾经湿热及肺气风毒,客于肌肤所致也……其状不一,二者皆有细虫而能传染人也”,即现代医学所说的致病微生物;二,另一种意思是以“虫”来解释瘙痒的症状,如《医宗金鉴》:“风热湿邪……郁久风盛,则化为虫,是以瘙痒无度也”。通过临床观察,我们认为,作为白疕(银屑病)病因的“虫毒”,当属第一种含义,即,是一种致病微生物。

赵成鼐副主任中医师秉承家学,认为本病主要由风湿、风热等外邪,侵袭肌肤,蕴于血分,化燥生风,加之病人素体血分燥热,内外合邪,日久“化毒生虫”,另外尚有血瘀为患,遂成此病。认为本病应着重从“虫毒”立论,方能切中病机,有验临床。自拟侧柏熄银汤,用于临床,颇多疗效,其方如下:生白术15g,侧柏叶15g,百部15g,贯众15g,僵蚕10g,乌鞘蛇20~30g,蛇蜕10g,水牛角30g,白果仁10g,青蒿10g,土茯苓30g,草河车15g,生槐米15g,鸡血藤15g,菝葜15g,甘草6g。介于本病“虫毒”为患,重点选用诸清热凉血杀虫药,如侧柏叶、百部,青蒿等,清热、凉血、解毒以杀虫疗癣,又介于白疕顽毒深遏肌肤,为害酷烈,难散难除的病机特点,有机结合诸虫类药物,盖其毒性顽劣非草木之品所能及也,如乌蛇、蛇蜕等,以虫药毒性之偏,以毒攻毒,以其能搜剔隐伏之邪也,即所谓:“辄仗蠕动之物,以松透病根”,直捣病所。临床以此方为基础,随症加减用之,通过近30年的实践观察,治愈者大有人在,20余年而未复发者亦有数例。另外治愈后,以上方做粉剂,于冬春易复发时节,连续服用1月,连续数年,即可有效防止本病的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