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析“平式”蛙泳与“波式”蛙泳的特点与区别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析“平式”蛙泳与“波式”蛙泳的特点与区别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蛙泳是最为普及的一种泳姿。所以,从它成为正式比赛项目以来,人们对它的研究越来越多;其技术动作的改变和进步也越来越大。这一系列的改变与进步,说明它容易被人们所接受,也容易被人们学习和掌握。所以,蛙泳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宽广的研究平台。

[关键词] “平式”蛙泳 “波式”蛙泳 特点

蛙泳是一种模仿青蛙游泳动作的一种游泳姿势,也是最古老的一种泳姿。由于蛙泳的速度比较慢,在20世纪初期的自由泳比赛中(不规定姿势的自由游泳),蛙泳不如其它姿势快,使得蛙泳技术受到排挤。在当时的游泳比赛中,一度没有人愿意采用蛙泳技术参加比赛,随后国际泳联规定了泳姿,蛙泳技术才得以发展。

一、“平式”蛙泳与“波式”蛙泳的特点

“平式”蛙泳是20世纪70年代之前流行在泳坛的技术。大多数专家认为游泳时,身体应采用小平姿势,因此被称为“平式”蛙泳,也被人称作“传统蛙统”。“平式”蛙泳的技术待点:身置非常接近水平位,臀部始终接近水面,通过抬头做吸气动作,运动员的肩部不露出水面。因此,主张采用“平式”蛙泳的人认为,由于“平式”蛙泳身体无须做多余的上下起伏动作,所以可减少迎面阻力,游起来省力。

“波式”蛙泳曾经被人称为“海豚式”蛙泳。身体以波浪形前进的游法,人们一般将这种游法称之为“波式”蛙泳。“波式”蛙泳的技术特点:身体起伏大,划手的时候,肩部会露出水面,臀部位置较低,身体姿势是向前倾斜的。蹬腿时,低头伸肩,前冲和提臂,以波浪式节秦前进,提臂,与上体俯冲同步进行,抬高身体在水中的位置,形成高的姿式,形成流线型,减少阻力,提高游速。

二、“平式”蛙泳与“波式”蛙泳的差别

“波式”蛙泳的技术极复杂,在以前,蛙泳主要是手、腿配合,而“波式”蛙泳则是除了手、腿之外,还要有提肩、拱背和髋部的上下波动动作,其中提肩是形成“波式”蛙泳的主要动作。“波式”蛙泳的发明人,1992年奥运会冠军,创造了200米蛙泳世界记录者巴罗曼的教练纳吉称:“肩应沿着均匀的波型线游进”。也就是说,肩部应该沿着非常均匀的波形起伏,吸气后,肩部不要突然下沉,这种波浪式的提肩动作,是在蹬腿时,对在水面上的身体在做好前扑动作是至关重要的,被另一位巴罗曼的前任教练厄本称为“饿猫扑食动作”。如果肩突然下沉,会在均匀的波浪线上突然出现凹陷,这是“波式”蛙泳与“平式”蛙泳的最大的差别。

提肩的第一个目的是为了使肩和臂提到一定的高席,以便于双手、前臂在水面前伸,做好前扑动作。在“平式”蛙泳中向前伸臂动作是在水面下完成的,这就会产生很大的阻力。“波式”蛙泳通过提高身体的高度,在提高的同时,会产生挺腰的动作,可使整个身体受阻部分露出水面。这时,只有身体胸腔以下的部分和腿部在水下,使阻力减少。而“平式”蛙泳则是身体的最宽部分――肩部不露出水面。这就产生了相当大的迎面阻力。

“波式”与“平式”蛙泳的区别,除了提肩外,髋的摆动也是另一大区别,是在“波式”蛙泳时必不可少的动作技术。游泳运动员的重心是最重要的,重心不稳是不能产生优异成绩的,而引起“波式”蛙泳最大争议,也就是由于它波动的幅度要比“平式”蛙泳大,会直接导致重心的移动,影响运动员成绩。“波式”蛙泳髋部的上下波动是不可避免的,当然,髋部移动会导致身体重心移动,这会浪费很多体力。因此,“波式”蛙泳加大了力量的要求,但“波式”蛙泳不会加大人体在水中的阻力。运动员在采用“波式”蛙泳时,由于肩部要露出水面,身体姿势是倾斜的,所以臀部的位置要比“平式蛙泳的臀部位置要低。这一特点也使主张“平式”蛙泳技术的人认为:“平式”蛙泳上体无须做多余的上下波动的动作,可节省体力和减弱阻力。其实,这不但不会增大收腿的动作阻力,反而会大大减少形状阻力。

“波式”蛙泳在收腿后的动作中,可迅速使身体加速前游,不会产生流速突然下降的情况。所以,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采用“波式”蛙泳技术游进的运动员在收、蹬腿动作阶段,没有产生较大的阻力,流速较好。所以。髋的波动是不会导致阻力加大形成形状阻力,影响彻云霄运动员的成绩。

“波式”蛙泳每一个动作周期内身体的波浪式动作会增大推进力。在蹬水结束后,身体稍呈屈身姿势时,髋下水流流速暂时减缓,划臂时,腿部上提,髋部下压,可使水流加快后移。俄罗斯科技人员曾利用海豚做实验,得出结论:运动员游泳时越贴近水面,所受的阻力越小,游的越快。因此“波式”蛙泳正好采用的海豚式的拱背动作,使身体贴近水面。因此,这种新技术得到了肯定。正像“波式”蛙泳技术发明者纳吉所说的那样:“前扑能使运动员波型前进”。拱背结合有力的向后蹬水动作会有助于运动员身体和肩,臀部在水面快速前移,完成动作后身体最大推力阶段。正如“波式”蛙泳的典型代表――巴罗曼所说的:“正是因为前扑时拱背动作,让我获得了很大的推力”。当然,除了推力之外,“波式”蛙泳的前扑还增加了划水的距离,同时结合了有较宽的划水动作和窄蹬腿技术。

三、蛙泳技术的现状

就这几年来看,“波式”蛙泳已经代替了“平式”蛙泳的技术,成为蛙泳技术的主流。“波式”蛙泳以“海豚式”的拱背动作为前进的推力,但有些选手一味地追求波浪推力,像蝶泳臀部起伏那么大,这就会增大游进时的阻力。因此,当时黄晓敏的动作技术的合理性才会如此地受到关注。

就目前来说,蛙泳技术已趋向于动作配合紧密的方向发展了。减少身体的起伏,最显著的特点是划水的升力,采用小椭圆的划水在配以窄蹬水技术,以日本名将田中雅美的技术特点为例,她的蛙泳动作上下起伏小,蹬水快速有力,滑行中动作的波浪总在身体前后的方向,并且能控制住身体一直在波浪的上方移动,以减少阻力,手臂部肌肉有力,收腿时阻力所产生的减速现像。

在最新的技术动作所显示,蛙泳技术中的小椭圆形划水,已经开始有所改变了,一种大梯形的深划水动作,开始出现了。这种新的技术动作,波浪有些过大,会造成体力上的浪费。所以,就加大了对运动员的力理要求。大梯形深划水的动作特点与“波式蛙泳”的动作技术相似,都是以“波浪式”前进,最大的区别是划水的深度与路线有些不同。梯形划水的深度大于椭圆形划水,因此会造成大的波浪。同时,它的划水路线大于椭圆形,在划水开始时,路线也要宽于它。而且在伸臂,抓水以后直接抱水,快速挺身以达到梯形路线的划水。以上这些要求都大大加强了对运动员体力上的重新要求。但就目前为止,这种新的动作技术还未被大家真正地认可,还有待时间的考验和进一步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游泳教材小组.游泳[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1.

[2]游泳教材小组.游泳运动[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1.

[3]纪锦和.运动生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

[4]冯妙苑.游泳[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9.

[5]颜绍泸,周丙宽.体育运动史[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