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现代汉语》教学10年的心得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现代汉语》教学10年的心得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要想搞好《现代汉语教学,文章认为,首先,教师要扩大自己的知识面,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其次,要把教学当做一门艺术,变换教学内容,善于观察。

关键词: 《现代汉语》 教学内容 发问 艺术

有一位中文系教授这样说:近些年来,一些中学生说语法难,先是觉得奇怪,觉得语法之于语文,就像公式之于计算,应该感谢它才是,怎么反叫头疼?等我拿过他们的课本、试题,才发觉这些从繁复的语文现象中提炼出来的本应该是简洁明了的规律性的东西,可能人为地弄复杂了,弄成烦琐不堪的东西。也许因为某些专家学者认定语法修辞是科学,而科学重在分析以致往往仅从语法角度解析课文,结果是大卸八块,意味全无;这跟单纯从政治角度解读课文一样,远远地偏离了审美。这位教授说得不无道理。我教了十年多的《现代汉语》,心中有无限多的感想。恰逢我们学校凯里学院汉语教研室在开会讨论如何教好《现代汉语》,要我做一个主题发言。我所教的班级,学生发问踊跃,听课积极性很高,而且学生很喜欢这门课程。学生说听我的课是一种享受。

我回想起这许多年来的种种情形。在教学中,有的教师说,教《现代汉语》没有什么意思,教久了烦躁。我也问过即将退休的老教师,有的人也觉得多年教一门课,没有什么意思。其实回想我自己,我第一年教《现代汉语》的时候,挺盲目,学生也觉得没有意思。实际上,我自己在学《现代汉语》的时候,也觉得这门课程没有什么意思。于是我就开始想如何使这门课程让学生爱学呢,而且是有所收获呢?我在一篇文章中谈到过自己的教学心得,认为《现代汉语》教学艺术要达到内容纯熟、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和培养目的的明确性等方面,这样才能搞好教学。但是我此后经过思考,觉得有些东西仍然没有讲得清楚,故此再写一文,权当做补充。我认为,提高《现代汉语》教学艺术还要做到两点:一是扩大自己的知识面,一是把教学当做一门艺术。不当之处尚请专家学者祈正。

一、扩大自己的知识面

杜甫曾经说过: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一)行万里路

“行万里路”,就是多开阔自己的知识面。到一个地方,了解一个地方的历史,欣赏各地的美景,不仅愉悦了自己的心情,而且有效地开阔了自己的眼界。记得我去青海西宁的时候,当时看到这个地方的报纸有这么一句“大美青海”、“夏都”之类的说法。以前我只知道有“首都”的说法,突然我明白了“夏都”,不就是“夏天的都城”吗?为什么呢?因为这个地方夏天很凉爽,大家都来,熙熙攘攘,不就是一个都城吗?

当时我们几位汉语教师一起去青海,我问其他几位,“大美青海”的层次如何,为什么“大美青海”中的“大”、“美”能够修饰“大美青海”呢?

“大美青海”,我想“大”是能够修饰“青海”的,“美”也是能够修饰“青海”的;但是把这两者放在一起,似乎总是不太明白。“大”是形容词,是性质形容词,“美丽”是形容词,同样是性质形容词,为什么一前一后呢?原来“大”是表示形状的,而“美丽”则是表示其内涵的,如果按语义接近话的来看,“美丽”比“大”更接近“青海”的内涵。我想,这也就是“大美青海”的来历。

这个问题搞清楚之后,“大美青海”的层次就可以搞清楚了。显然,“美”与“青海”是第一个层次,“大”与“美青海”是第二个层次。

(二)读万卷书

我们认为,有很丰富的语文知识,尤其是对现代语言学各种理论有相当的了解很重要。如我们在讲授《现代汉语》时,为什么存在“很中国”、“很女人”、“很青春”一类的说法?我听过有的教师在上课时讲得不清不楚,学生听了很迷惘。我认为,既然老师自己都不太清楚的话,显然,是不适合讲解给学生听的。由此可见教师“那一桶水”的重要。

如我在讲解“山口”、“山腰”、“山顶”这一类词语的源泉时,讲到这是“人类中心说”的观点,即是人们认识客观事物时,总是以自己为起点的,即是把对自己的认识映射到其他事物上去。这样就令学生大开眼界,积极性高涨,进步也大大提速。实际上,“人类中心说”,这是认知语言学的重要观点。

不仅丰富的语言学知识很重要,其他文化知识也很重要。我在湖南科技学院教书的时候,还专门研读了《十三经》,写出了三本有关舜文化的书籍,这些知识对于我教授《现代汉语》很重要。这让我深切地理解了“物皆同理”这个词语的内涵。

二、教学是一门艺术

我们注意到,有的教师总是在为“稻粱谋”,这样教起书来没有积极性;有的教师在完成任务,公事公办;有的教师总把自己当成教书匠。我们认为,教书是一门艺术。要采用各种适宜的方式调动学生的求知欲、学习的主动性,提高接受力。这样,《现代汉语》不再没有意思。

(一)变换教学内容

有的教师上课时死搬教材,教材上讲什么,他就讲什么。这样不会犯错误,但是一看台下的学生,有的在睡觉,有的在发短信,听课的学生没有几个。为什么?死板地按照教材去讲,学生认为还不如自己看书,在这儿上课是浪费自己的时间。我们认为,适当地变换教学内容是有必要的。如我们在讲到名词的语法功能时,名词能做定语,就提到了在写信时邮寄地址。于是学生很快就想到了:

贵州省凯里市开元大道3号

这样,学生就明白了名词做定语是多么常见,也是我们身边的语言。于是有的学生就开始关注身边的一些语言。

又如我们在讲到名词的重叠时,书本上的一个很重要的观点是名词不能重叠。学生也觉得是这样。如“桌子”就不能重叠。于是我提了一个问题:“人”可以重叠吗?“花花草草”、“家家户户”又算不算重叠呢?如果不算重叠,那么又当如何解释呢?

这样,本来十分枯燥的名词的讲解,内容一旦有所变换,这方面内容的讲解便变得丰富起来,变得无比生动。

(二)善于观察学生的反应

在教《现代汉语》的时候,要善于观察学生的反应。《现代汉语》这门课的内容看起来很简单,实际上并非如此。学生往往会存在“眼高手低”的毛病:听起来简单,但实际做起来却并非如此。如在讲层次分析法时,我开始在黑板上写了一个简单的句子“妈妈打了我”。分析的结果是:

“妈妈”是主语,“打了我”是谓语,这是第一层;而在“打了我”中,“打”是动语,“我”是宾语。

学生觉得这不难。我观察到,学生的脸上渐渐有了骄傲的表情。我想,这时应当有必要让学生感受《现代汉语》的复杂性。于是我又写了一个较复杂一点的句子,让学生站起来回答。这个句子是这样的:

昨天晚上,他从图书馆借起了四本英语书。

学生这下傻眼了,大部分同学不把“昨天晚上”当做句法成分。大部分同学也写划不准确这到底是几层。只有一两个同学做出来了。这就达到了效果,让学生不敢轻视层次分析法,再也不敢轻视《现代汉语》这门课程,从而认真对待。

有的学者认为,《现代汉语》并不完全是知识的传授,更在于启发,在于观察学生的反应。这种启发是通过一个个知识来串联的,从知识的、文化的、智育的,也从审美的层面,全方位诱导学生对汉语的兴趣,其最终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独立的语言分析和语言思考能力。这不无道理。

我认为,搞好《现代汉语》教学是根本,切不要把此事当成“非当务之急”。一个不能把教学当成艺术的教师,说他能在工作和事业中做到优秀,做到有所成就,我很难相信。

参考文献:

[1]蒋华.现代汉语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安徽文学(教育版),2008(4):24-25.

[2]蒋华.笑话中的语言学,湖南大学出版社,2008.

[3]蒋华.从广告语中学语文,新语文学习,2008(9-10):23-25.

[4]蒋华.寓教于乐与汉语标点教学,现代语文,2008(3):82-83.

[5]陆俭明.语文教学改革的前提条件[J].汉语教学新理念[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3-15.

本文系凯里学院人文学院汉语教学团队系列研究成果之一,编号为[2010]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