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读算式”教学法在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读算式”教学法在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在小学数学的多位数计算的教学实践中,会发现这样一种现象,不论是多位数加、减计算还是多位数乘除计算,小学生的错误率都非常高,很多老师和家长常把这一现象归结为粗心大意造成的结果。经过长期的教学实践我们发现,仅用粗心大意来解释未免失之偏颇,实际上这是和小学生的思维特点密切相关的。小学生感知事物的特点是比较笼统、粗糙、不具体的。他们在看题、读题、审题、做题的过程中,看似是急于求成,实际上是小学生的思维处于感性和直观的阶段,认为能直接计算出结果,还没有建立起推理的思维,不能够将一个复杂问题分解成多个过程或阶段,这样就不可避免地出现错误。

朱智贤在《儿童心理学》一书中指出:小学生思维发展的基本特点是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但这种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直接与感性经验相联系的,仍然具有很大成分的具体形象性。小学生是对自己身临其境的事物感兴趣,能够留下深刻的印象。小学生的思维浅显,不深入。由于小学生思维品质的特点,小学生自我控制能力弱,因此,学生注意力集中的时间较短,那么学生有效思维的时间就较短。所以在教学中要经常变换教学方法,这样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也才能够较长时间的保持学生的有效思维能力。根据小学生这一思维能力特点,为了解决计算错误的问题,我们引入一种称为“读算式”的教学法。所谓“读算式”就是将多位数计算的过程分解为若干个步骤,如同工厂中工人工作时的操作规范,把这些步骤编成相应的口诀,以读的形式表现出来,以规范的方式来降低学生计算时的错误率。通过使用这种教学法,能够给学生一种心理暗示,使学生养成把复杂问题分解,逐步计算的能力,克服主观盲目的心理定势,用制度化、规范化来约束学生的计算行为,从而使学生在计算中减少看错、抄漏、抄错数字和运算符号的错误,并对整个计算建立具象化的整体感知过程,通过读建立起严密的逻辑推理思维以达到降低计算错误率,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目的,从而很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

在小学数学的计算教学的研究中,中外有两种截然不同的理念。国外不太重视计算教学,常常使用计算器来代替学生自身的口算和笔算,其结果是学生计算能力的薄弱。在中国,计算教学受到重视,成为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新课标中明确要求掌握必要的运算(包括估算)技能。国内很多小学在提高计算能力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根据教育家皮亚杰的理论,人的头脑里有两方面的因素,自我为中心的思维因素和外在约束为中心的思维因素,而小学生的头脑中自我为中心的思维因素占有主导地位,小学生就会用自身的主观思维来处理客观的数学计算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建立起一套直观而规范的规程,将这些以外在约束的方式来规范小学生的计算过程,最终将这种他律的行为固化为学生自身的自律行为。

每一项的具体工作都有一套操作规程,以使工作中的操作行为符合要求,克服工作随心所欲造成的失误,否则就往往会顾此失彼、丢三落四、漏洞百出。我们所说的“读算式”的教学法,就是一套计算过程中的操作规程,将复杂的计算过程分解为一系列步骤,通过读的形式伴随过程,在小学生头脑中造成一种暗示,逐步强化,形成在今后遇到相似问题时的自律性思维。

案例1:笔算加法。

69+45,笔算时,读:9加5等于14,写4进1,学生同时写:写4和进位1。接着读:6加4等于10,10加1等于11,同时写:写11。得114。

案例2:笔算减法。

91-38,笔算时,读:1减8不够减,向十位借1,学生同时写:十位上打点。接着读:11减8等于3,同时写:写3。再接着读:8减3等于5。同时写:写5。得53。

案例3:笔算乘法。

46×29,笔算时,先算46×9。读:六九五十四,写4进5。学生同时写:写4和进位5。接着读:四九三十六,36加5得41,同时写:写41。得414;

再算46×20。读:二六十二,写2进1,学生同时写:写2和进位1。接着读:二四得八,8加1得9,同时写9。得920。0省略不写。

最后算414+920。方法案例1。

案例4:笔算除法。

1535÷5,笔算时,读:除数是一位(数),先看(被除数)前一位,一位不够看两位。15除以5等于3。同时写:写3。读:3乘5等于15,同时写:写15,划横线。接着读:3落下来。写:写3。读:3除以5不够商1,写0占位。写:写0。读:5落下来。写:写5。读:35除以5商7。写:写7。读7乘5等于35。写:写35。读35减35等于0,同时划横线,写0。商307。

在计算过程中,学生按照读算相结合的方法,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让学生动手、动脑、动眼、动口,促进多种感官的协同参与和认知。有效的培养生良好的计算习惯和缜密的思维方式。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使计算课堂更加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