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新闻人肩负的崇高职责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新闻人肩负的崇高职责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捍卫社会 记录历史 表达人民

吴廷俊,现为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新闻史学会副会长、教育部高等学校新闻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新闻教育学会常务理事、湖北省记协和新闻学会常务理事等社会职务。主要研究方向为历史新闻学、新闻教育学和网络新闻传播,曾在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和学术会议上40余篇,出版教材和专著8部,其中《新记大公报史稿》获第三届吴玉章新闻奖。

2005年2月28日,是大学开学第一天,吴廷俊院长却在几天前就开始了他的工作。在接受我们采访之前,他刚刚参加完学校的一个会议。一回到办公室,他便和我们聊了起来。年整60岁的他,以他那特有的求真风格纵谈新闻与新闻教育,做真人与做真新闻、做真学问……我们一一记录下来,希望它能引发更多新闻专业的学生和新闻人的思考!

新闻人不能简单地等同于传媒人

记者:作为新闻研究学者,您怎样理解“新闻”?

吴廷俊:新闻是一个复杂的概念,关于新闻的定义就有上百种之多。但无论是作为内容的新闻,还是作为行为的新闻,还是作为产品的新闻,都有其不同的内涵,强调不同的侧重面,并且这三方面是相辅相成的。

新闻与传播有联系,也有区别。新闻不等同于传播,新闻学不等同传播学。新闻学属于人文学科,传播学属于社会科学。传播学注重效果研究,强调受众本位,运用需要满足理论,因此传播业强调信息产品的商品化,信息传播业的市场化运作。虽然说新闻也是商品,但新闻不是一般的商品,而是一种特殊的商品,是一种思想性和意识形态性含量很高的商品,所以我不赞成新闻完全商品化,也不赞成新闻业完全市场化运作。

新闻从业者称新闻人,传播从业者称传媒人。新闻讲思想,讲精神,重导向;传播讲信息、讲经营、重满足。我们不能把新闻人简单地等同于一般的传媒人。一个新闻人,首先应该有思想、有道义、有深沉的责任感。

要经常接受“灵魂的拷问”

记者:作为一种职业,新闻的主要职责有哪些?

吴廷俊:新闻是一种崇高的职业,它肩负的职责大致上有这样几项:捍卫社会、记录历史和表达人民。

我国的新闻事业是党的新闻事业,还有一项重要的责任,就是传达党的意志、路线和政府方针、政策。我们党历来重视新闻的作用,党的历代领导都亲自抓新闻宣传,同志1989年在《关于党的新闻出版工作的几个问题》中指出:“我们国家的报纸、广播、电视是党、政府和人民的喉舌”,所以“按照党和人民的意志、利益进行舆论导向”,是我国新闻工作者的首要职责,“舆论导向正确,是党和人民之福;舆论导向错误,是党和人民之祸。”

新闻职业是非常神圣的。新闻工作者要时时刻刻掂量掂量自己肩上的责任,必须要有沉重的历史责任感――对社会负责、对人民负责、对历史负责。

现在,社会都在谈论新闻界的“四大公害”――有偿新闻、虚假新闻、低俗之风、不良广告。这些东西危害社会、危害人民,欺骗历史,罪莫大焉!因此,我以为,作为新闻人,需要每隔一段时间来一次“灵魂的拷问”:“我写虚假新闻没有?写了低俗新闻没有?”“我搞了有偿新闻没有?”“我刊登过不良广告没有?”“我的作品能否经受得起历史的检验?”“我的工作对不对得起自己的职业良心?”

应加强新闻职业精神培养

记者:作为一位新闻教育工作者,您怎样理解新闻教育?

吴廷俊:我以为,新闻教育主要侧重于三个方面:新闻产品制作技能训练、新闻专业理论学习、新闻职业精神培养;传播教育主要侧重于四个方面:传播素质教育、传播理论与方法的研究、媒介经济与信息产业经营教育、专业传播(广告传播、公关传播、健康传播等)教育。

记者:您认为我国新闻教育在人才培养上最应加强的是什么?

吴廷俊:我个人认为,目前,我们的新闻教育在人才培养上要特别加强对学生职业精神教育和职业道德的养成。

好记者、大记者必须具备高尚的职业精神,有道义、有节操,一身正气、两袖清风,“铁肩担道义”,路见不平,拔笔相助,爱憎分明,敢于同危害社会、危害党和人民利益的不良现象作不屈不饶的斗争,成为时代的布道者和卫道士,成为社会的精神支柱。

做真人、做真新闻、做真学问

记者:听说您现在在博士生中,提倡“真做学问,做真学问”。怎样理解?

吴廷俊:现在,社会上的浮躁之风也侵蚀到学术界,一些人为了评职称,似乎也在做学问,但不肯下真功夫,真做学问,做真学问。针对于此,我曾经对我的博士生说过,既然你们选择了做学问为职业,就要准备吃苦,下真功夫,真做学问,做真学问。

真做学问,一要宁静,二要专注,三要求实。只有宁静致远才能把学问做深,只有专心致志才能把学问做精,只有实事求是、循序渐进才能把学问做实。

做真学问,首先要学,就是要读书,要苦读元典,取得真经,努力继承先人的学问;其次要问,就是要考问,要勤于思考,推陈出新,争取创新。

总之一句话,惟真是命,惟真至尊。

“入主流,创特色”发展学院

记者:在您看来,一个学院院长的最重要职责是什么?它对学院的发展有何作用?

吴廷俊:一个学院的发展不是个人力量所能实现的,但院长对推动学院的发展却承担着更大的责任。因此,我花了相当大的精力和时间做院长的工作。院长的工作很多,很杂,但我以为,最主要的是抓好学科建设和学科发展,根据本院的具体情况,实事求是地制定出学科发展计划,并努力一步一步实施。

记者:您对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的学科发展定位是怎样的?

吴廷俊:几年前,我曾说过“华中科技大学要办特色文科,新闻传播学科更是一定要走特色发展道路,跟在别人后面走,永远不能强大。”现在学院要寻求突破性发展,特色仍然是关键。从学科发展来讲,主要做了两点――入主流,创特色。首先,我们进入到了新闻传播领域的主流。其次,我们创造出自己的特色。我们的学科发展特色,主要表现在交叉上做文章,走人文、社科与工科、医科大跨度交叉之路,创造出我们的新闻传播学科来,比如,我们在全国首创网络传播专业,最早提出创办新闻事业管理学科等,现在正致力于健康传播学的研究等。学科发展特色带动人才培养特色,这包括培养复合型新闻人才,应用型新闻人才等。

记者:在新闻教育方面,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不断寻求创新,很重要的一个标志是,学院与学校党委联合成立了全国高校的首个评论组织――华中科技大学新闻评论团,您怎么看待评论教育呢?

吴廷俊:华中科技大学新闻评论团2001年11月成立,到现在已经三岁多了。新闻评论团已经培养了不少能够直接参与评论媒体评论写作的评论员,比如现在中国青年报青年话题工作的曹林,在南方日报理论评论部工作的周虎城等。新闻评论团的成功就源于新闻评论教育模式的创新。

我认为,新闻评论不只是写作课,还是培养新闻人才全面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评论员首先是一个思想家,只有敢于思想,善于思想并把思想付诸于笔端,才能写出有见解的文章。学院将把新闻评论教育打造成继网络传播之后的第二个新闻特色教育品牌。

记者:现在,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从老师到学生都十分重视加强与媒体的联系,这能算作是对学院发展定位的一种落实吗?

吴廷俊:可以这么说吧。

记者:那现在学院在这方面该做哪些努力呢?

吴廷俊:根据现在的形势要求,新闻学院的教师不仅要具有学术水平,还必须具备实践能力。二者同等重要。现在,学院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原则,一方面大力引进有实践经历的教师,另一方面让实务经验相对缺乏的老师轮流派到媒体挂职锻炼。学院已经出台规定,中青年教师“每三年之内,必须在媒体挂职三个月”,否则就没有资格教授新闻专业的课程。

记者:在这样的发展定位下,学院2005年的发展目标是什么?

吴廷俊:“在稳定中求发展,在发展中保稳定”应该是学院2005年及以后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在激烈的新闻行业与教育的竞争环境中,扎扎实实走好每一步,比什么都重要。

记者:谢谢吴老师!

资料链接

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

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是在1983年成立的原新闻系的基础上,为适应迅速崛起的第四媒体发展的需要,集纳了全校与信息传播相关的单位和人员,于1998年4月成立的新型的学院。学院以人文社科为基础,实行人文社科与电信、计算机等工科大跨度交叉。这里还是湖北省新闻出版人才培训基地和华中科技大学湖北省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信息传播研究所。学院有新闻学博士点,新闻学、传播学两个硕士点,新闻学、广播电视新闻学、广告、网络传播学和节目主持人5个本科专业。现有在岗专业课教师36人,其中教授12人,副教授16人,教师全部具有硕士以上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