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半世钻研 修成“送子观音”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半世钻研 修成“送子观音”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据世界卫生组织公报,当前世界孕产妇死亡率下降仍十分缓慢,与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相去甚远。保护母婴健康,医学界妇产科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林其德教授是我国著名的妇产科学专家,近五十年来致力于妇产科学、生殖免疫学领域研究工作,在复发性流产、妊娠高血压疾病和妊娠合并心血管疾病的临床和基础研究工作中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大大提高了国内相关领域的科研和诊治水平、推动了我国乃至世界妇产科事业的发展,为我国无数家庭和社会带来了福音。

半个世纪钻研成就无数创举

仁济医院妇产科带头人林其德教授,自1962年7月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医学系毕业以来,长达半个世纪的时间一直致力于妇产科学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开创了中国乃至世界妇产科学界无数个“第一”。

林其德教授主要从事流产、不孕、辅助生育、避孕和妊娠高血压综合症等与免疫相关的基础和临床研究,以及妊娠合并心脏病等重症疾病诊治的研究。在复发性流产(RSA)方面,着重从事免疫病因、病机和治疗的研究,成功建立了病因筛查方法;创建了自身免疫型RSA的小剂量肾上腺皮质激素,阿司匹林和肝素疗法,同时还创建了同种免疫型RSA的小剂量淋巴细胞主动免疫疗法,治疗成功率均达90%以上;在妊高症方面,做了大量的病因病机预防和治疗方面的研究。1997年率先在国内提出先兆子痫病因的“一元化”学说,较为明确地 系统地阐明了先兆子痫的发病机制。

40余年来他主持了8项国家自然基金(含一重点项目)和7项省部级科研基金,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和省部级科技进步奖4项(均为第一完成人),273余篇(他引679次),其中被SCI收录22篇,主编及副主编专著5部,参编专著9部。

兼名医名师于一身――青年医生眼中的“伯乐”

在近半个世纪的从医生涯中,林教授对事业倾注了全部的热忱。作为医院的学科带头人,林教授不仅是一位帅才,更是年轻医生的伯乐。在他的指导下,年轻医生的兴趣和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研究团队中先后有三人入选上海市启明星计划,在国内妇产科学界崭露头角。林教授担任着十本妇产科重要学术期刊的编委,其中四本为副主编,在他看来,这是了解国内中青年医生在学科研究中面临的热点、难点问题的一个很好的机会。通过审阅、修改每一篇稿件,和投稿者交换学术观点,有利于促进学术的发展,特别是可以更好地帮助中青年医生的成长。总结自己四十多年的从医经历,林教授勉励青年医生要“打好基础、找准方向、循序渐进、努力探索”。

所有直接或间接接受过林教授指导的青年或同行都感受颇深,受益匪浅,他们评论说:“听师一习话,胜读十年书”。林教授凭借着严谨的治学态度,言传身教,培养了20名博士生和12名硕士生,建设了一支兼具医、教、研的妇产科中青年学术梯队。1997年获政府特殊津贴,2001年获宝钢优秀教师奖。在林其德教授的带领下,仁济医院妇产科成为国家“211工程”重点学科、上海市妇科重点实验室,获国家级精品课程称号、上海市教学高地建设项目。

患者心中――“送子观音

菩萨心肠仁慈爱,悬壶济世万家兴。林其德教授一身妙手回春的医术,一颗仁者的慈爱之心,始终坚持工作在妇产科医疗的第一线,拯救了许多险些与“死神”擦肩而过的婴儿,成就了多少家庭的幸福美满。在他看来,医生职责的核心就是为了病人,无论医疗还是科研都是为了病人。从全国各地辗转找到林教授来看病的患者,无论之前是多么的心事重重、自卑和焦虑,都会被林教授的微笑和风趣幽默所感染。而林教授高超的医术,患者们更是亲切的称之为“送子观音”。“

精瘦的,头发花白,皮肤有点白,穿着白大褂,小步走路,晃晃悠悠的,感觉一阵风就能把他吹倒。这就是人们眼中的活神仙“老林”。“林其德医生的号很难挂,据说半夜三点去排队都未必挂得到”,“ 老林的号特别难挂,一天就40个号,如果自己去挂的话,基本上要凌晨就去了,去晚了就没有号了”,由此可见林教授在百姓心中的知名度之不同凡响。

学海无涯 研究本是无极

林其德教授从医48年来,热衷于医学事业,医德高尚,始终将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作为最高宗旨和目标,为了实现这一宗旨和目标,他认为必须树立终生学习的观念,因为学习是一个不断求知、获取真理的过程,而他这种对知识不断追求的精神,对业务精益求精的态度也就成为他不断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的精神动力和源泉。作为一位临床医生,他始终坚持基础研究和临床诊疗的有机结合,他刻苦钻研业务,不断开拓创新,使自己的医术水平始终处于国际前沿。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虽然医疗水平已有了长足进步,但与公众的期望、人文的要求还相差甚远,许多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尚未阐明,相关医学的研究永无止境。林教授认为,治病救人是医生的天职,研究出更多更好的悬壶济世的办法是医生的价值体现。“学海无涯”这句老话却是再恰当不过,哪里都是这样,要学的要做的实在太多太多。研究惟有永不停息,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