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第三方支付企业期盼跨境交易 专家建议先行启动业务试点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第三方支付企业期盼跨境交易 专家建议先行启动业务试点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中国人民银行在跨境支付上的新举措,让一直对跨境支付业务虎视眈眈的第三方支付企业再次暗中较起了劲。

央行日前透露,正在研究进一步完善中国支付清算体系、建设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等相关议题,将在支付系统中增加跨境支付清算功能。央行方面还表示,在与商业银行等市场主体进行深入的技术论证后,将在近日组织有关方面在现代化支付系统的基础上研究开发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

随着中国跨境人民币业务的快速发展,市场主体对于获得更加便利的人民币跨境支付清算服务的需求越来越强烈。为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央行将为境外接受和使用人民币的市场主体提供相应的清算便利。

但有分析人士指出,在央行对跨境支付关注的背后,是第三方支付企业对整个跨境支付市场的觊觎。快钱支付就在早些时候宣布采用在线反欺诈管理解决方案,以期提升跨境支付业务的安全性。支付宝、银联等业者也都已在这一市场布局多时。一方面是国内支付市场竞争日趋白热化;另一方面是中国对外贸易规模日新月异,跨境支付已成为第三方支付企业下一片蓝海。但还处于发展初期的跨境支付面临着政策不完善、监管缺失等诸多问题,这都需要国内第三方支付企业谨慎面对。

墙外开花

作为世界第一大出口国和第二大进口国,中国拥有庞大的全球电子支付市场和快速增长的跨境交易规模,由此带动了跨境第三方支付、物流、外海仓库租赁等相关行业的迅速发展。与此同时,国内支付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各类收单业务的利润空间也一再压缩,在此背景下,第三方支付企业顺理成章地将目光投向跨境支付业务。

作为线上支付的“老大哥”,支付宝在跨境业务上的布局极早。早在2007年8月,支付宝就与中行等银行合作,推出跨境支付服务。随后,从2009年开始,支付宝先后和维萨(VISA)和万事达卡(Master)进行合作,这两大全球发卡机构在港、澳、台地区的持卡用户都可通过支付宝在境内的淘宝网进行购物,从而完成双向的跨境支付服务。目前,支付宝的跨境支付服务已覆盖34个国家地区,支持包括英镑、美元、瑞士法郎、欧元等在内的十多种海外货币结算。

具有官方背景的银联的跨境支付之旅起步更早。它们在2004年银联卡开通香港、澳门地区服务就实现了其国际业务的“破冰”。到目前为止,银联卡可在中国境外125个国家和地区实现跨境支付。而无论是依托国内庞大的持卡用户群,还是在国外不断延伸的受理网络,银联卡都具有先天的优势,其业务增长空间让人期待。

后起之秀财付通在去年9月牵手美国运通(American Express),双方共同开发的网络支付服务能够方便用户经由美国运通前往跨境在线购物平台globaleshop,畅游美、英两国热门购物网站。

快钱则从去年年底开始高调推出适合外贸电商用户的一揽子跨境支付方案,通过与西联汇款的合作,实现自动化的汇款支付处理,帮助外贸电商消除繁琐的结汇流程与规避风险。目前,快钱能够支持维萨、万事达、美国运通及JCB等国际卡支付,在全球范围内覆盖4大国际卡组织的近15亿张信用卡。

新兴市场

第三方支付企业在跨境支付上深耕细作的背后,是整个国内第三方市场趋于白热化的竞争。

自央行陆续发放三批支付牌照之后,行业中的正规军规模已达到101家。获得通行证的第三方支付企业大多经历过披荆斩棘的草创年代,如今每一家都不乏存活的根基。但与此同时,第三方支付企业业务的准入门槛低,业务模式容易复制等问题,也成为行业性的难题。在此背景下,各第三方支付企业强势介入新领域必然会进一步加剧彼此之间的竞争,从而导致利润率低下。尽管目前第三方支付企业还是通过收取手续费的模式来盈利,但手续费率逐年走低已是不争的趋势。

有数据显示:1999年时每笔网上支付,支付公司从中收取的手续费是3%,2003年至2004年间手续费就大幅下滑至1.3%-1.6%,随后银行网关手续费继续大幅下滑至千分之五左右。在业内人士看来,第三方支付企业在很长时间一直在赔本赚吆喝,摆在支付企业面前最大的问题是盈利模式欠缺。在此问题暂时无解的情形下,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无疑是整个行业的当务之急。支付宝公司副总裁樊治铭表示,第三方支付寻找新的盈利模式必须要产品创新,如拓展增值服务等。

随着我国国际贸易进出口的快速发展,外贸电商的巨大市场空间迅速吸引了第三方支付企业的眼球。对网购消费者而言,国外部分商品的价格便宜,部分高端产品与国内相比,款式上也存在着差异,为了能买到国内没有的款式商品,网上购买成为不二的选择,而跨境支付就成为了完成交易的主要渠道。伴随着人们跨境购买消费习惯的日渐养成,跨境支付的未来增长前景相当可观,拓展跨境支付业务因此被业内人士称之为国内第三方支付企业的必然选择。

“跨境支付正是国内第三方支付企业在同质化竞争之下出现的新兴市场。”易观国际分析师张萌对跨境支付的前景表达了良好的预期:“第三方支付市场的潜在规模要比现在1万亿的规模大很多。”

蹒跚起步

尽管业内对第三方支付企业涉足跨境支付的前景看好,但仍处于蹒跚起步状态的跨境支付难以在短时间内为国内第三方支付企业带来巨大的市场利润。

以支付宝为例,由于支付宝的主要客户群依然聚焦在以淘宝为核心的C2C业务中,其跨境业务并未呈现出实质性的增长。

与并不景气的业务量增长形势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各第三方支付企业在跨境业务形式上的探索已初显峥嵘。但一个不容回避的现实是,监管层面对于支付企业的跨境业务仍未有更细致的法规出台,这使得各家支付企业都格外谨慎。

按照国家对外汇管理的规定,第三方支付平台在处理客户境外支付申请时,必须通过与合作银行的系统对接,将消费者的购汇信息录入国家的个人结售汇系统。这也使得支付企业在开展跨境支付时多少显得小心翼翼,以确保严格按照监管要求进行。

而由于第三方支付机构连接各家银行机构,它们可能因此掌握银行的交易数据、客户情况,数据量庞大,尤其是在支付监管呈现真空的当下,跨境支付因得不到相关部门监管的约束,潜藏的隐患不容忽视。而解决这一系列的问题,也就成了此次央行完善支付清算体系、建设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的初衷所在。

监管部门尽快出台跨境支付管理办法,以保证国内第三方支付企业在开展跨境支付时能够做到“有法可依”,这已经成为行业共识。全国政协委员、中央财经大学教授贺强就强调:“监管机构应积极支持合规的国内支付企业开展跨境业务,以满足中国居民正常的跨境支付需求,并增强中国支付企业的国际竞争力。”而他给出的建议是:可以先行选择国内管理规范、内控严格,并具备一定国际影响力的第三方支付机构进行试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