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古人是从什么时候开始饮茶的?/为何“吹牛”不“吹马”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古人是从什么时候开始饮茶的?/为何“吹牛”不“吹马”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古人是从什么时候开始饮茶的?

关于饮茶的具体时间从何时开始,众说纷纭。得到广泛认可的是唐代陆羽在《茶经》中的观点:“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这是陆羽根据《神农食经》“茶茗久服,令人有力悦志”的记载而得出的结论。传说神农氏在野外用釜煮水时,刚好有几片叶子飘入水中,使得水色微黄,入口生津止渴、提神醒脑,从此人们就开始饮用这种植物了。

当然,古人习惯将与农业、植物、药物相关的事情附会在神农氏身上,这个说法不一定可靠,但国人的饮茶习惯有着悠久的历史却是毋庸置疑的。现存最早的饮茶资料出现在汉代。在西汉王褒所撰的《僮约》中有“烹荼尽具”、“武阳买荼”等记载,“荼”就是指“茶”,可见当时社会上已有饮茶的习惯,而且是待客的珍贵饮品。另外,长沙的西汉马王堆墓葬中也有记载饮茶的竹简,证明了西汉时已有了饮茶的习惯。

从西汉到三国时期,除巴蜀之外,茶通常是供上层社会享用的珍稀之品,饮茶限于王公朝士,民间很少饮茶。茶作为四川特产,进贡朝廷,先传到长安,后逐渐传播到周围。

同时,茶也从四川沿水路传播到长江中下游地区。《三国志・吴书・韦曜传》有“密赐茶萍以代酒”的记载,说明吴国宫廷也已开始饮茶。

到了唐代,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饮茶之风扩散至民间,茶已经成为家常饮料。《旧唐书・李玉传》中提到:“茶为食物,无异米盐,于人所资,远近同俗,既怯竭乏,难舍斯须,田闾之间,嗜好尤甚。”可见饮茶在普通人的生活中也占据了一席之地。另外,唐代陆羽撰写的《茶经》三卷也流传至今,全面总结了唐代以前的茶叶分布、种植、加工等经验,并记录了很多名茶,是世界上最早的茶叶专著。

宋代的饮茶之风更盛。宋徽宗赵佶《大观茶论》序中说:“缙绅之士,韦布之流,沐浴膏泽,熏陶德化,盛以雅尚相推,从事茗饮。顾近岁以来,采择之精,制作之工,品第之胜,烹点之妙,莫不盛早其极。”饮茶之风可见一斑。宋吴自牧《梦粱录》中更是将茶提升到了“开门七件事”的高度:“盖人家每日不可阙者,柴米油盐酱醋茶。”自此,饮茶成为中国人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赵洪)

为何吹牛”不“吹马”

牛是中华文化中有勤恳、诚实等美德的动物,人们常称老实勤恳的人为“老黄牛”,心甘情愿为人们服务也被称为“俯首甘为孺子牛”。可是这样一个忠厚老实的动物怎么进入了“吹牛”这个贬义词呢?

“吹牛”现在有夸口、说大话等意思,可它最早的意思,却与浮夸无关,指的是西北人的一种渡河工具。史学家顾颉刚先生曾在《史林杂识・吹牛・拍马》一文中作过考证:吹牛一词最早是西北方言,源于陕甘宁和内蒙古一带。西北河流湍急,难以行舟,本地人遂就地取材,用若干牛皮或羊皮袋吹成气囊,做成皮筏子,扎好口后连接成筏,作为渡河的工具。牛皮筏子相连,可以承载数千斤的重物过河。据说,元世祖忽必烈就曾把它用于战争,并获大捷。他曾率军到达金沙江西岸,命令将士杀死牛羊,塞其,“令革囊以济”,渡江进入丽江地区,并大败大理守军。现在昆明著名的大观楼长联中提到的“元跨革囊”,指的就是这个典故。

关于吹牛,还有一种有趣的说法,认为它与游牧民族的生活有关。游牧民族逐水草而居,最看重的财产就是牛马。因此,人们聚在一起时总喜欢谈论自己的牛马,其中就难免有夸大的成分。日久天长,“吹牛”之说流传开来,有了说大话的意思。

有意思的是,在某些地方方言中,“吹牛”还有其他的意思。如在云南方言里,“吹牛”是聊天、拉家常的意思,与说大话完全无关。(叶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