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一个图书管理员的故事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一个图书管理员的故事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马特维・米哈伊洛维奇早就知道,他这份图书管理员的工作微不足道,不值一提,而他本人长得更是其貌不扬。他完全能想象得出自己会给那些来图书馆查阅资料的读者留下什么印象。到图书馆查阅资料的多是一些大学教授、专家学者,有时候也有大学生,他们或著书立说,或撰写论文。他们当然需要他帮忙,需要他帮助查找那些已经被遗忘的杂志,查找那些年代久远、难得一见的书籍。马特维・米哈伊洛维奇每次记下读者需要查找的资料后,总是短短地回答一句:“好,我会尽力为您查找,然后给您打电话。”

为了找到读者需要的资料,马特维・米哈伊洛维奇有时候要翻阅数百册书刊,在图书馆的长廊里往返数公里。读者需要他帮忙查找的资料通常都是一些不容易查到的文献书籍。只有他这个已经在这座馆藏浩若烟海的大图书馆里工作了数十年的老管理员才能找到。有所收获后,他马上就给读者打电话:“我是列宁图书馆,您需要的资料找到了。请记录:《教育通报》杂志,1893年出版,第3卷。”

他在电话里从不告知对方自己的姓名。谁会记得他是谁呢?如果有人还能想起他的话,不过也就是想起了图书馆的一间小办公室里有一个又瘦又小的小图书管理员,每天不声不响地在那儿忙活着。

一场突如其来的不幸几乎击倒了他:他的妻子去世了。他那本来就不挺拔的后背看上去更加弯曲了,几乎俯在了桌子上。但他每天上班时还像从前一样认真地记录着读者们的需求,迈着细碎的步子在一排排高大的书架之间穿梭寻觅,然后再打电话通知读者所需资料的信息。

有一天下班后,他先坐地铁,然后又换乘有轨电车去了一个很偏远的地方。他在那儿给妻子定做了一块墓碑,是一块大理石碑。回想起给妻子办理丧事时的奔波忙碌,他做出了一个在常人看来非常奇怪的决定。

“请您记一下碑文,”他对刻碑的师傅说,“索洛维耶娃・安娜-康斯坦丁诺夫娜,1946年出生,1996年去世。索洛维耶夫,马特维・米哈伊洛维奇,1942年出生……”

“什么时候去世的?”年轻的刻碑师傅记录完毕后,久等不见下文,问了一句。

“还活着呢,”他避开刻碑师傅惊诧的目光,低低的声音回答。

马特维・米哈伊洛维奇之所以这样做自有他的道理:等他去世时,谁会有时间、有心情像他安葬妻子那样安葬他呢?而现在他把墓碑事先准备好了,等他死后,为他办理后事的人只要补刻上他去世的时间就行了。况且谁还需要记住他呢?谁还会想起他呢?

几天后,图书馆的借阅处收到了一封奇怪的来信。写信人是一位著名学者、教授、博士。

图书馆的工作人员们聚在一起嘀咕了很久,但怎么也不敢把信拿给马特维・米哈伊洛维奇看。信是这样写的:

“亲爱的朋友们:我真的很生你们的气。我最近才得知马特维・米哈伊洛维奇已经辞世了。显然,他离开我们并没有多久,但他的墓前已经安放了墓碑。为什么你们没有及时通知我这个不幸的消息呢?有许许多多的人钦佩马特维・米哈伊洛维奇的博学多才和为科学、为读者无私奉献的精神,我也是其中之一。他一生为人谦逊,和蔼可亲,为我和我的同事们提供的帮助无法衡量。他的才华、他的勤劳让莫斯科无数学者受益。遗憾的是,他没能听到我亲口对他说这些话。一个人活着的时候,我们常常意识不到他存在的价值,只有当他离开我们的时候,我们才明白失去这个人是多么巨大的损失……”

而这个时候,马特维・米哈伊洛维奇正拿着话筒给一个读者打电话:“您好,列宁图书馆。您需要的资料找到了,请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