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新时期农村河道整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新时期农村河道整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农村河道综合整治是我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内容之一。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重视农村河道整治对于现实生活中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介绍农村河道整治的有关内容。

关键词 :农村;河道;整治;实践;对策;

中图分类号:TV85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引言:

河道,不仅承担着行洪、排涝和灌溉的重任,而且在航运、生态、环保等很多领域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长期以来,农村河道整治一直被忽视,导致农村河道因缺乏治理而淤积严重,脏乱差现象普遍,这与当前我国推进的城镇化进程很不和谐。为进一步缩小城乡差距,同时也为满足广大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生活质量和品味的需求,对农村河道进行整治势在必行。

一、农村河道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1.1淤积严重, 河道防洪能力下降

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 加之历史上无序建设和老百姓与河争地的影响,不少农村河道被逐渐分割、支离或挤压成不能贯通的断头河,水面积锐减,河道多年未清淤疏浚,滞蓄能力下降,水体承载能力较差,使河道失去了原来的功能,同时,城镇化发展还导致农村大部分地面的不透水面积增加, 地面产流系数增大,一遇暴雨或连续阴雨,极易形成洪涝灾害。

1.2 基流减少,保水滞水能力降低

流域表面和河道断面硬质化导致水流下泄速度加快, 保水、滞水能力降低;地下水过量开采, 地下水位降低, 地下水交换变为与自然相反的方向, 即河流补给沿岸地下水, 致使河道流量较自然状态下减少, 部分河段断流。

1.3 水质污染、水生态系统受到破坏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 农村人口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工业和生活污水的排放量大大增加, 许多农村河道成为排污通道, 既丧失了生态功能, 又污染了周围环境。部分农村居民环保意识淡薄,肆意往河道内倾倒生产生活垃圾,导致河道变成垃圾场、臭水沟,生物多样性条件被破坏, 天然食物链脱节, 许多河流生态系统逐渐退化。

1.4 堤防呆板、不能满足使用功能的多样性

在以往的河道整治中,堤防的防护,常常只从防洪的角度考虑问题,大多采用刚性结构护坡,片面强调混凝土、浆砌块石的安全性,造成目标单一, 格式呆板, 既不美观, 又无生机,一定程度上还改变了生态环境,更不方便人们接近河流, 难以满足亲水的要求。

二、农村河道整治的目标

河道整治工程所追求的最终目标就是要协调城镇发展与河道生态保护的关系, 同时尽量维护河道原有的自然地貌和水文特征, 保持河流景观与其周围环境的和谐。结合农村实际,农村河道整治工作的目标应该是河道原有的灌排功能得到恢复,河道的行洪能力得到显著提高,排涝能力达到标准,水环境得到显著改善,达到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整治目标。

三、新时期进行农村河道整治对策

3.1加强宣传,增强全民环保意识

农村河道整治是一项涉及面广、综合性强的工作,需要各部门充分认识其重要性、紧迫性,发挥各类媒体的作用,加大宣传力度,争取各级政府对河道整治工作的重视,并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取得各级各部门和老百姓的理解、支持和配合。同时要积极倡导文明健康的生活习惯,引导广大农民群众参与到保护水环境的行列中来,使“爱水、护水”成为他们的自觉行动。

3.2规划先行,扎实有序开展工作

在农村河道整治过程中制定切实可行的水系整治规划,按照规划分步实施,整治规划要高起点,高标准,既要立足大局、紧紧围绕新农村建设需要,又要体现前瞻性和可操作性,同时,要把河道整治与村庄环境整治,与生态环境整治有机结合起来,要用统筹的全局的观念,扎实有序的推进河道整治工作,力求使水安全、水环境、水文化三者有机结合起来。

3.3定期清淤,恢复河道灌排功能

在农村河道治理的过程中,要按照洪水位设计堤防,以满足防洪要求。每年都应当对河道进行清淤,保证河道行洪安全、泥沙排泄顺畅,增加河网的滞蓄容量,充分发挥河道排洪排涝的能力。这样不仅可以增加灌溉供水量,而且还能够提高河网水体的自净能力,减少污染物附着于水体造成的危害。

3.4拦污截污、改善河道源头水质

改善河道水质状况的根本出路在于截污治污。在沿河两侧埋设截污管,使雨、污分流,污水排入污水管网,进入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对于污染严重而近期无出路的重点区域,可考虑设置小型生化处理临时设施,以解决短期污染问题。

3.5沟通水系,合理配置水利资源

沟通河网内部水体,有效提高水体的自净能力。在今后的农村河道整治规划中要提出 “引水、保水、换水”方案,充分考虑环境景观用水要求,把环境用水量纳入需水总量增衡方案,利用水利工程完成对水资源的合理配置,新建引水工程和封闭保水工程,制定定期换水方案,为河网水体流动提供水源保障。

3.6生态治理,注意体现人水和谐

农村河道整治要体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设计理念,强调人与动植物各得其所。其特征是,尽可能多地保留河道的自然性,表现在岸边生态多样化,应尽量减少浆砌块石等硬质驳坎的使用,积极尝试生态型的护岸结构形式,生态护岸能依靠植物良好的根系而使护坡具有一定的固土和抗冲能力,同时造价低廉、美化环境。如在场地条件允许、结构保证可靠的前提下,改用松木桩、树根桩结合植被绿化覆盖等手段改造河道。必须使用到硬质驳坎的地方,也要采用水下式硬质驳坎结合水上生态护坡的形式,达到护岸、绿化、水土交换的有机结合。同时,结合农村河道治理是为其环境服务的特点,在满足工程防洪安全的前提下开发农村河道的环境、旅游功能,对有条件的河道满足游船通航要求,设置游船码头、亲水平台等亲水构筑物,结合自然生态岛、景观桥、廊架、园路等景观改造,方便居民在河岸休闲游憩,使农村河道成为广大农民群众游玩、观赏的景区。

3.7建管并重,加强河道长效管理

建设是基础,管理是关键,只有河道整治建设与管理措施并举,才能取得综合整治成效,达到水环境保护的目的。目前大部分农村河道都落实了河道长效管理机制,这对水面清洁起到了积极作用。下一步要加强河道管理的法制化建设,做到有法可依,违法必究。强化河道管理的措施和手段,有效控制污染源,加强执法检查和监督力度,巩固河道建设成效。

结束语

随着农村水利向环境水利和生态水利转化, 在农村河道整治中, 必须考虑河道生态环境的建设, 这不仅是人们随生活水平提高对自身生存环境质量提出的要求, 也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 河道的整治应根据区域的实际情况, 统筹规划,综合治理;农村河道建设不仅要发挥水利工程的功效, 而且还要融入园林景观、生态和建筑艺术等诸多内容, 以充分发挥河流的综合功能尤其是生态环境功能, 真正做到让河流回归自然。

参考文献

[1]张伟波.水环境与城市文明[J].中国水利, 2004, (17): 52-54.

[2]朱玲.农村河道整治工程若干问题初探.浙江水利科技,2006, (2): 42-43,4